滬"大零號灣"打造世界級科創灣區 形成"核爆點"
更好發揮引領和策源作用,加快形成創新“核爆點”
“大零號灣”打造世界級科創灣區
■目前,“大零號灣”已建成投用高能級科創載體18個,入駐硬科技企業3000余家,一大批創新中心和成果項目相繼落地,開放式科創街區初具規模。到2025年,“大零號灣”基本建成﹔到2035年,成為世界級“科創灣區”之一,形成萬億市值高技術企業集群
本報訊(記者 徐瑞哲)更好發揮引領和策源作用,加快形成創新“核爆點”。《推進“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方案》昨天正式發布。據悉,到2025年,“大零號灣”基本建成﹔到2035年,成為世界級“科創灣區”之一。
2015年“零號灣”在緊鄰上海交通大學的西北角啟動建設,最初建筑面積僅數千平方米﹔經過不斷發展,“零號灣”實現“從0到1”的跨越,連同閔行區“環上海交大、華東師大”核心區域約17平方公裡拓展為“大零號灣”,先后獲得國家發改委“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改革試點單位”、科技部“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國家知識產權局“第一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區”,並入選科技部、教育部“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試點”名單,成為具有完整創業服務平台和成長培育生態體系的科創集聚區。
目前,“大零號灣”已建成投用高能級科創載體18個,入駐硬科技企業3000余家,一大批創新中心和成果項目相繼落地,開放式科創街區初具規模。新發布的建設方案,著力抓好“三個提升”,包括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成果轉化效率、提升產業發展能級,提出一系列重點任務舉措,可以概括為“3+3+5”。
首先明確3個階段性目標。即至2023年底,高新技術企業達600家以上,估值億元以上企業70家以上,高層次人才和高能級科技企業加速集聚,基本形成高質量產業集群和高品質創新生態,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下轉 6版(上接第1版)至2025年,“大零號灣”基本建成,高新技術企業達1000家以上,區域產值規模達千億元級,形成一批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原創性成果,突破一批面向未來產業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創業人才。至2035年,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戰略科技力量逐步夯實,產出一批具備全球前瞻性、引領性原創成果,形成萬億市值的高技術企業集群,全面建成創新能力突出、科技力量雄厚、原創成果豐富、成功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科技創新策源高地。
其次布局形成“CTO”三大功能區。其中,“C”是核心策源區(Core),以上海交大、華東師大為核心,依托高密度的創新資源和高水平的創新能力,為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提供源頭支撐。“T”是成果轉化區(Transform),以滄源路、劍川路為主軸,承接高校院所成果轉化項目落地以及師生“硬科技”創業。“O”是開放創新區(Opening),包括紫竹、江川濱江等區域,重點承接成長壯大的企業溢出和加速服務。
最后積極落實五大行動計劃。共包括22項政策舉措,分別是創新策源功能強基行動、科技成果轉化加速行動、前沿新興產業引領行動、創新創業人才集聚行動、科創載體能級提升行動。同時,推出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資源支撐保障、加強定期監測評估等4項保障舉措。
副市長劉多介紹了上海推進“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有關情況,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等出席新聞發布會。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