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治”管理,細“治”入微!看金山這個鎮如何走出一條治理轉型新路

金山衛鎮東門居民區微網格長在小程序中幫助轄區老人登記信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台,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金山衛鎮在“網格化”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探索出“微格治理”工作法。從“網格”到“微格”, 金山衛鎮走出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治理轉型新路。
細“治”入微 創新基層治理模式
金山衛鎮地處金山西南部。10年來,隨著金山南部城鎮化建設加速推進,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村民,變身產業工人、城市居民,這一轉變也給動遷安置社區的管理帶來了全新挑戰。再加上外來流動人員較多,社區管得好不好、服務是否周全,直接關系著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金山衛鎮黨委書記周兵說:“過去我們的基層治理面臨很大的難題,一方面是本地村民的管理,另一方面是來自人口結構復雜帶來的融合發展困難。而治理主要面臨著4個問題——管不到、管不好、管不住、沒人管。”
針對本地村民的管理,金山衛鎮塔港村自2013年起,開創了“兩個六點半”工作法,即村干部早上六點半“進茶館”、晚上六點半上“廣場舞”,利用這“兩個六點半”,在村民最集中的休閑場所,聽民意,解民憂,在與村民閑話家常的聊天中發現並解決農村治理問題。
面對域廣人多、村居類型復雜的現狀,金山衛鎮創新設置“微格治理”工作法,並從黨建、數字、人才和制度四個方面持續賦能。目前,全鎮23個村居均建立了金字塔型的“村(居)-網-格-埭(樓組)-戶”五級架構體系,劃分了536個微格。基層工作細“治”入微,將服務細化至“微格”,讓居民在精細化服務中獲得幸福感、歸屬感。
數“治”管理,賦能村鎮微格治理
細致到戶的“微格治理”工作離不開數智化平台的助力。在金山衛鎮星火村智慧村庄指揮大廳裡,一塊智慧大屏讓疫情排查數據、房屋人員信息、商鋪管理、村務公開信息等一目了然。“智慧村庄”數字平台的賦能,讓基層管理工作真正落實到戶,具體到人。
“鎮裡通過微格化治理中的‘一平台’‘兩端口’‘N場景’,對於鄉村的流動人口基本能做到實時掌握。”周兵說,“一平台”是指在可視化智慧大屏的基礎上,進行治理功能、模塊的創新疊加,以便統一調度。“兩端口”是指前端數據與后端全部打通,管理的“大屏”和老百姓的“小屏”相連,為住戶提供更精准的服務。“N場景”是諸如共享停車位、隔空線上喊話、物業維修等網格智能應用場景。實現花“最少的時間”辦“最好的事情”“最快的事情”“最多的事情”。
在星火村,每家每戶門前都張貼了一個“住所碼”,所有來滬離滬人員掃描該二維碼登記信息,該系統與大數據部門對接,實時掌握村域動態,查看疫苗接種、核酸檢測記錄。同時,村民還能夠掃碼上傳所發現的各類安全隱患,提高職能部門治理的精細化和服務群眾的精准化水平。通過“以房管人”的新村民管理方式,真正解決了外來人口“管不到”“管不好”的問題。
星火村微網格長幫助租客掃描二維碼登記信息
從“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
“技術再發展,也需要人來操控,基層治理離不開人的參與。”周兵表示,基層治理既要管理又要服務,“數字賦能”和“人才嵌入”的結合,才是基層治理的常勝法則,人的參與、人的情感維系非常重要。
在金山衛鎮每一個微格內,都有由黨員、樓組長、志願者組成的一支隊伍,這支隊伍既是網格的“宣講員”,又是“示范者”,還是“貼心人”,他們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心聲,如“啄木鳥”般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和反饋,讓“管不住”“沒人管”的問題迎刃而解。
周兵表示,除了由村居“兩委”班子、支部黨員、在職報到黨員、條線干部、三支隊伍、群眾骨干等組成的常態化的“微格黨群服務隊”外,還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聘請了專家學者擔任基層治理工作專家智庫成員,為鄉鎮基層治理出謀劃策,推動各方力量帶“智”入“格”。
“管理是單向的,治理是雙向的。”周兵說,“為了更好破解過去‘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金山衛鎮的很多鄉村還實行了‘積分制’,老百姓可以用積分來兌換生活用品和社區服務等,激勵引導群眾在社會治理中從‘要我參與’變為‘我要參與’,真正提升群眾參與‘微格治理’的積極性。”
在不斷的實踐創新與探索中,金山衛鎮探索出了純農業村、城鄉接合區域、城市居民區等樣態豐富的基層實踐模式。全要素賦能“微格治理”法,疊加“一村一模式”具有個性化特點的數字化治理模塊,用“更小微格”打開基層治理“更大格局”。
(來源:i金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