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外!上海街頭的紅葉,很多都不是楓葉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眼下,上海又進入色彩最斑斕的季節,街頭巷尾的紅葉多了起來,秋霞圃、古猗園、共青森林公園、辰山植物園、上海植物園、金山廊下楓葉島等本地賞楓勝地也在大眾點評、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人氣驟增。不過,很多人以為的“楓葉”其實不是“楓葉”。
要說名副其實的“楓樹”,當屬金縷梅科楓香樹屬的楓香樹。楓香在江南地區很常見,屬於落葉喬木。楓香枝葉茂盛,在上海,部分街道會以楓香作為行道樹,夏天能遮陽,秋天樹葉變黃變紅,就成為絕佳的賞葉對象。
它的葉子掌狀三裂,中間的那片裂片最長,葉端緩緩變尖,兩側裂片較短,向外平展。楓香的葉子有特殊氣味,這可能是其中文名稱的來源。
文人騷客用詩文留下了楓香在不同場景裡的身影,除了“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之外,還有“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等。
經常與楓香葉混淆的紅葉是槭樹葉。槭樹是槭樹科槭樹屬植物,種類非常多,大約有200多種,大多數分布在北半球的溫帶、亞熱帶,其中約80%的品種分布在中日韓三國。與楓香相比,槭樹的樹葉到了秋天,顏色會更紅一些、觀賞時間也更長一些。而且,在樹葉形狀、長勢、枝干、果實上,槭樹與楓香有不小的差距。
其中,楓香的葉子互相交錯排列在枝干上,極少相對﹔它的葉子上隻有3個尖角,而且整棵樹上的葉子都是一個模樣。
槭樹的葉子全部兩兩相對生長,以“五裂”或“七裂”居多。不過,由於槭樹種類很多,也有些品種的樹葉並非掌形,如長翅槭、樟葉槭等,葉片就都不像手掌。
常見的紅色槭樹葉
從枝干、果實更容易區分兩者。楓樹的枝干以棕褐色為主,表面比較粗糙﹔槭樹的枝干以青綠色居多,表面光滑。同時,毛茸茸、刺拉拉的小圓球是楓香樹的果實﹔而大部分槭樹的果實有一對小翅膀,這種形狀的果子有個學名叫“翅果”。
槭樹身材“多變”,部分品種的葉片變色后,紅得非常耀眼。所以在很多小區、綠地以及公園,都會選擇槭樹作為園藝布景的點綴樹種。
在上海街頭,還有一種常見的紅葉樹:烏桕。烏桕是大戟科烏桕屬植物,樹形高大,葉片形狀極為特殊:標准的菱形葉片帶著小尾尖,辨識度非常高。
秋冬交際,烏桕樹的枝頭往往還會挂上一顆顆白色的小果子。所以,烏桕樹適合葉果同觀。
古往今來,也有不少描繪烏桕紅葉的詩文,比如“今歲霜遲殊未寒,籬東烏桕葉才丹”“烏桕平生老染工,錯將鐵皂作猩紅”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著名賞葉勝地北京香山,“貢獻”紅葉最多的既不是楓香,也不是槭樹或烏桕,而是一種名叫黃櫨的樹。黃櫨屬於漆樹科黃櫨屬。漆樹科和槭樹科同屬無患子目,所以黃櫨和槭樹算是遠親。但是,黃櫨植株比較矮小,是5米左右的小喬木,主要用於園林觀賞。黃櫨的葉片呈圓形,入秋后血紅如丹。北京香山生長了很多黃櫨,最后形成了層林盡染的美景。
黃櫨葉近景
作者:任翀
文中照片除標注外,均來自新華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