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感冒后跑步險些喪命 運動莫追求一時效果

一男子感冒后跑步險些喪命
運動莫追求一時效果
■本報記者 顧泳
廣東深圳一男子近日淋雨后堅持跑步,由於之前出現了感冒發熱症狀,跑步時突然心臟亂跳、胸悶頭暈、全身乏力,被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險些喪命。
跑步引發心臟不適甚至導致猝死並非罕見。醫學專家對此進行科普:跑步也要講科學,市民應量力而行,不要太刻意迷戀健身,應掌握正確的健身方法。
心肌炎患者半年內禁止運動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王翔飛說,深圳這一患者患有病毒性心肌炎,且在急性發病期,這類人群是絕對要禁止運動的。“臨床上,心肌炎患者與其他患者要求完全不一樣,必須半年內休息,最多恢復日常生活,禁止跑步等運動,至於劇烈的對抗運動更不能開展。”專家明確。
他形象地將心臟比喻成一台“發動機”。心肌炎,顧名思義心肌有了炎症,意味著“發動機”本身受損、衰退,跑步這項運動又需要心臟功能比較強大,拖著“不合格的發動機”踩油門,最終發動機很可能報廢。正因此,心肌炎患者服藥后堅持跑步,非但不利於健康,反倒會加重病情帶來生命危險。
心肌炎的恢復很緩慢,往往表面看上去已經徹底無恙了,實則內裡還沒有修復完畢,炎症的消退需要時間。王翔飛說,哪怕是感冒沒有患上心肌炎,痊愈后7天內也應盡可能放緩腳步,減少活動量,待7天“過渡期”結束再重新運動。
痊愈后的身體是否適合運動,專家傳授了一個小竅門,可以參照“5分鐘平衡評估”。一般來說,人體進入運動狀態約為5分鐘,5分鐘后狀態與平日幾乎無差別,証實運動可以繼續﹔如狀態大不如前,建議暫緩。
鍛煉帶來的好處是條拋物線
專家表示,運動對人體的好處顯而易見,但運動的好處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去刻意追求一時的運動效果,堅持鍛煉、細水長流才是科學的態度。
運動的時間與形式,對人體影響大有差異。王翔飛告訴記者,一般來說,鍛煉為人體機能帶來的好處猶如一條拋物線,在半小時左右的時間點達到頂峰,即鍛煉堅持到半小時,健康獲益最大,此后進入拋物線后半段。此外,勻速跑相比變速跑對人體益處更大。變速跑需要爆發和沖擊,對人體素質的要求更高、風險也更大。
現在正值悶熱梅雨季,專家建議跑步時間不要太長,保持在半小時左右為宜﹔注意補充水分,避免血液濃縮形成微血栓﹔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量力而行,更提倡開展勻速跑﹔此外,日常工作注意勞逸結合,壓力調節,避免接觸一手煙、二手煙,上述這些都是誘發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