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戰疫·四平路街道︱這支志願服務隊,代號:107

社區防疫的戰線上
投身志願服務的“逆行者”
或許就在你我身邊
是我們熟悉又親切的“好鄰居”
在楊浦區四平路街道同濟西苑的一棟樓內,由於建筑設計原因,一樓有一戶大門開在大樓的側背面,一般人都不太注意。這戶三室一廳裡,住著6個人,他們早出晚歸,很少跟鄰居碰面﹔疫情期間,他們組成了一支小分隊,參與社區志願工作。鄰居們叫不出他們的名字,但是記得他們的門牌號:107。
配送物資,“比上班還准時”
小區封控后,“107”發現樓上有同濟大學的退休老教授、有獨居老人、有一家七口的大家庭……當得知不少鄰居是老年人時,這6位同住居民決定要為鄰裡做些什麼。
他們一起加入社區志願者,成立一支小分隊,名字就叫“107志願服務隊”。他們分工明確,45歲的厲兆營年紀最長,負責協調安排﹔徐凱負責團購﹔孫曉宇負責消殺﹔姜修偉、汪凱、余勇負責運輸。
從組織居民下樓做核酸,到生活物資分發、照顧孤寡老人……“107”都參與其中。他們年輕力壯,再加上一樓獨特的居住位置不和樓棟其他人員接觸,便承擔下了物資搬運和環境消殺兩個最吃重的任務。
樓棟居民落實“足不出戶”政策,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志願者們分成兩部分。“107”負責把貨物從小區門口搬到樓棟下,做完兩次消殺后再由樓內其他志願者錯時配送到每家每戶。有的物資深夜才到達,有的物資是生鮮冷凍食品,還有急救藥品的臨時應急配送……他們毫無怨言、及時送到,調侃說,“比上班還准時、還及時。”
260斤的小伙子,減重15斤
他們在配合特保人員做好樓內消殺時發現,傳統的噴壺工作時間短、消殺效果差。於是,“107”最年輕的小伙子、2000年出生的孫曉宇想辦法搞到一台新式背負式噴霧器,對環境進行全方位無死角消殺防疫,包括進小區快遞物資、樓道、電梯、公區桌椅板凳甚至樓道天花板、角落。
近來天氣漸熱,體重260斤的他,及時到每一個需要的位置開展消殺。雖然每次穿上防護衣做一次消殺都是渾身濕透,但他還是咬牙堅持。這段時間下來,體重硬是掉了15斤。
遠離家人,卻和鄰居成為“家人”
有幾次,樓上老人家煤氣灶打不著火,徐凱立刻就穿上“大白”入戶修理﹔二樓鄰居兩口子下樓做核酸,拿錯了鑰匙進不了家門,家裡還有一歲多的孩子,徐凱見狀,征得同意,設法爬到二樓防護窗,幫他們打開了門……在一次次守望相助中,他們和鄰居們越來越親近。
厲兆營、徐凱、姜修偉都來自山東臨沂,妻子孩子都在老家。之前,厲兆營半個月左右回一次臨沂看望妻兒和家裡年逾七旬、身患重病的老人。汪凱和余勇兩個未婚小伙子則每次都提前“搶活”,主動承擔更多的志願服務工作。隨著“107”和樓裡的鄰居們相互幫助,相互鼓勵,樓棟的氣氛也非常融洽。在小區裡,盡管居民和他們素未謀面,也都知道這個代號——志願者“107”。
同心抗疫,感謝有你!
(原標題:四平戰疫丨這支志願服務隊,代號:107)
(來源:NICE四平、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