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疫情下與死神賽跑:“我們是絕不關門的急診科!”

2022年04月30日13:15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4月30日電 自3月份上海疫情暴發以來,上海各大醫院急診科一直處在抗疫的最前線,同時急診滯留病人數量始終處於高位。急診醫務人員承擔繁重醫療工作的同時,也置身於被感染的高危環境。

長海醫院急診科與發熱門診統一管理,自從3月7日在發熱門診發現第一例本輪疫情的陽性患者后,急診科的全體醫護人員、輔診人員、保安后勤保障人員,在確保急危重症患者急救的同時,牢牢守住急診的抗疫前線。

急診守門人:2個月篩查出100多位陽性患者

急診是醫院的守門人之一,急診的守門人則是急診篩查。

3月初,疫情初期,在對發熱門診第一例陽性患者進行流調后發現其曾進入長海醫院急診科,急診搶救室胡敏護士長意識到前篩的重要性。隨后迅速針對本次疫情的特殊情況,制定前篩規則,並根據動態調整。近2個月來,在急診入口篩查出一百多位陽性患者。

忙碌的前篩工作

社區管控期間來急診就診的病人,身體不適、心裡焦急,在入口處仔細流調、測量體溫,有的高風險人群測抗原或採核酸,個別病人或家屬不理解,甚至言辭激烈,前篩護士們一直默默承受,耐心指導和流調。

前篩不僅要篩出疑似陽性的高風險人群,還要能夠准確識別出急危重症患者。為此,加大前篩力量,將部分預檢護士前移,確保能夠及時將急危重症患者識別出來,並及時處置。

預檢護士施宣羽平時身體不是很好,但因為分診經驗豐富,護士長詢問她是否可以上急診前篩,“沒有問題,一切服從安排!”施宣羽斬釘截鐵回復。

急救奔跑人:生命的急救永遠放第一位!

急診科作為搶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場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疫情下,專科病房被動停擺或收治數量受限,但急診不能停。

本輪疫情暴發以來,長海醫院急診科共接診3萬余人次,1.9萬人病情為1級或2級急危重症患者,共搶救危重患者200余例,為50余例血透患者提供血透場所。

期間,一位家屬自駕送來一名猝死患者,醫院大門直接放行沖到急診門口。急診前篩施宣羽迅速趕到車內查看病人,並在車內進行心肺復蘇。另外一名前篩護士康碩迅速推來急救床,過渡搶救護士曹中維隨后趕來參與搶救,急救床上按壓沖向搶救室。

范肖肖醫生趴在地上為患者進行氣管插管

疫情最緊張的時候,搶救室的床位永遠都是滿的,再來患者怎麼辦?4月25日,一名急性腦出血病人突然呼吸不好,此時搶救室又沒有空床,搶救醫生范肖肖接到電話后,拎起插管箱,趕到病人身邊,沒有絲毫猶豫,迅速跪下為患者完成氣管插管的急救。

“氣泡式”輪班:最小醫療單元高強度上班

上海這波疫情的發生、發展情況,與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特點密切相關,其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傳播力強、隱匿性強。疫情按幾何級數的增長幅度在增加,醫護人員感染或成為密接者的風險非常高。

一旦感染,隻能停止工作,成為“密接”也要隔離14天,所以急診醫護人員“減員”概率極高。針對這種情況,急診人員上班模式必須調整。

在院領導總體防控方針指導下,科室骨干多次討論,提出“氣泡式”輪班模式,即以最小醫療單元高強度上班,一周一輪換,上班的一周內住在醫院的值班室或隔離點。

搶救室在張文軍副主任的領導下,三名醫生一組,分兩組輪換值班﹔急診病房、ICU和臨時留觀區域,在徐海洲和江磊兩位主任助理的領導下,四名高年資主治醫生一組,分兩組輪換值班。這種模式,即使發生醫護人員感染或密接,也不會導致“全軍覆沒”,確保急診工作能夠持續進行。

外科協理醫生李曦洲在急診手術中

4月26日中午,一位無錫援滬醫療隊員被緊急送進了急診二觀的過渡病房。此前,他因為懷疑急性闌尾炎,在方艙醫院內已經邊工作邊輸液治療了兩天,腹痛症狀卻毫無緩解。經過急腹症綠色通道,他很快完成了術前檢查、住院和術前准備等流程,闌尾切除手術也非常順利。

4月份以來,急診外科累計接診3000多人次,留觀300余人次。在麻醉科、手術室的全力支持下,安全實施各類急腹症手術24台,包括2例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3例消化道穿孔致腹膜炎、6例急性腸梗阻等重大手術。急診外科病區護理團隊在代理護士長吳爭艷的帶領下,克服病區不定時閉環管理、團隊人員嚴重不足的困難,外科急症患者術后全程三級防護,實施“專人護理、4小時”輪班制,真正做到了沖在服務急危重症的第一線,守住疫情防控的后防線。

嚴謹科學的急診防范管理

長海醫院急診科一樓二樓都有留觀區,病人爆滿時留觀患者就依次排在診室門口的走廊上。這些留觀患者病情均較重,個別患者還無法很好佩戴口罩,如何確保這類患者的環境安全,成了急診科王美堂主任的心病。

在急診科內部第一次出現陽性留觀病人后,王美堂趕緊與感控科、醫務處聯系,討論對策,提出了“區域化管理模式”。在急診內部為新入患者開辟單獨的過渡區域,48小時兩次核酸即可從該過渡留觀區域進入正常留觀區。從而大大降低了急診內部留觀患者爆陽的例數。為等待核酸的重症患者設置獨立的搶救緩沖病房,為等待核酸的急症患者設施普通緩沖病房,不因疫情防控而耽誤搶救和診療。

搶救室醫護在過渡搶救室搶救患者

從疫情初始,急診就制定出每天三次環境消殺的規定,即便是留觀區的患者,也要挪移到空曠的地方,診室、走廊全部在無人的情況下進行空氣以及物表的消毒。

嚴格執行每日三次環境消殺

疫情初始,急診科曾因為出現陽性患者閉環過,閉環期間僅接診急危重症患者。閉環后兩百多名工作人員和四百多名患者及家屬全部被封控在急診大樓內,感控科指出這樣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在這種情況下,急診搶救室的護士長主動創新,各科室工作人員分區域分時段休息﹔向醫院暫停堂吃的食堂借來隔斷,放在餐桌上,採取分時段吃飯。同時為急診大樓內所有不同角色的工作人員制定嚴格又靈活的洗澡時間分配表,還制作了洗澡翻牌,避免不同科室工作人員一同洗澡。

嚴格的疫情防控策略不僅使得急診內部發生的疫情例數很少,更是在每次發現陽性病例后,急診疫情都能很快得到遏制,沒有再播散。

有愛有溫度的“急診天使團”

疫情無情人有情,長海醫院急診內工作人員在搶救生命、治療疾病的同時,還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力所能及的幫助。

根據疫情防控政策,搶救室有幾位患者家屬無法陪護,搶救室的醫護團隊就承擔起了“患者家屬”的角色。

一名86歲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家屬因疫情及工作原因,無法前來陪護,胡敏護士長得知后,安排專門護理人員照顧老人起居﹔一名60歲的間質性肺炎患者,唯一親屬身在新疆,無法來滬陪護,護工剻阿姨知曉后悉心照顧,每日擦身洗臉。因患者營養狀況較差,得知患者希望吃到水果、牛奶、面條,在物資購買困難的情況下,劉月娥主治醫生通過協調,為患者送來了牛奶和泡面﹔雷雪護師尚在哺乳期,也將自己補充維生素的水果送到患者面前。

劉月娥醫生查完房后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及生活需求

在疫情剛開始醫院組建醫療隊時,急診觀察室嚴立群護士長、輸液室閆紅麗組長迅速報名支援方艙﹔莢恆婭護士長報名參加了外採核酸隊伍的工作﹔高年資護士王群在疫情初期就從浦東的家中趕到科室,兩個月隻回去了一趟,把愛人吃的藥送到家門口就折回醫院,愛人問她為啥不回家,她回答:“我們是高風險職業,萬一回家傳染上你們,不僅害了你們,也害了整個小區”﹔預檢台兩位年輕的護士張曉燕、戴紅英孩子都尚小,但是在浦西封城前一晚各自拎著行李找到護士長要了行軍床,一住就是一個月……

急診工作人員白袍執甲,逆行而上,與時間賽跑,同病毒較量,不獲全勝,不言成功。(華立波、馮瑾)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