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黃蜀芹:在“圍城”中辭別人世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曹玲娟
2022年04月25日10:27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小字號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這不是錢鐘書小說《圍城》原文,而是楊絳為電視劇《圍城》片頭所寫,成為該書之最強注腳。

1990年,骨折修養100天后,黃蜀芹由丈夫鄭長符推著輪椅上片場,用拍電影的方式執導10集電視連續劇《圍城》。

黃蜀芹坐著輪椅拍《圍城》

當年11月,中央電視台播放電視劇《圍城》,慶祝錢鐘書先生80壽辰。該劇贏得錢鐘書、楊絳高度評價,獲獎無數。

這部后人不敢再翻拍的電視劇《圍城》,成為上海這座城市的驕傲之一。

32年后,2022年4月21日,在上海因疫情被迫封閉之際,83歲的黃蜀芹在“圍城”中辭別人世——

訃告

4月22日,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發出訃告:中國電影家協會原理事、上海電影家協會原副主席、上海電影制片廠國家一級導演黃蜀芹同志,長期患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4月21日19:48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不幸逝世,享年83歲。

訃告同時寫道:遵照黃蜀芹同志家屬的意願,喪事從簡。特此哀告!

“度過特殊時期再說吧。”黃蜀芹之子、導演鄭大聖向親友表示,母親后事從簡。

黃蜀芹

1939年9月9日,作為戲劇大師黃佐臨和丹尼的長女,黃蜀芹出生在天津祖父母家的老宅,取名“蜀芹”——“蜀”意為母親在四川懷孕,“芹”取其祖母名,以示紀念。

1959年,20歲的黃蜀芹,如願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64年進上海電影制片廠工作。

作為一名電影導演,黃蜀芹和她所屬的“第四代”一樣,普遍被耽誤了最好的青春年華,真正開始拍片,已人到中年。

1979年,黃蜀芹40歲,跟隨謝晉導演拍故事片《啊!搖籃》。1980年,她擔任影片《天雲山傳奇》的第一副導演。電影拍完,謝晉宣布“黃蜀芹畢業”,可以獨立拍片了。

“我終身感謝他,他對我們來說是救星。我們到電影廠十幾年,就是結婚生孩子種地,15年了,我小孩都上小學了,電影卻是什麼邊都沒摸著。”黃蜀芹曾公開談到這段經歷,對謝晉充滿感激。

1981年,黃蜀芹開始獨立拍片,先后執導電影《當代人》《青春萬歲》《童年的朋友》《超國界行動》《人•鬼•情》《畫魂》《我也有爸爸》《嗨,弗蘭克》等8部,電視劇《圍城》《孽債》《承諾》《上海滄桑》《啼笑因緣》等﹔電視電影《丈夫》和《紅粉》,昆劇《琵琶行》,話劇《金鎖記》。

黃蜀芹、孫雄飛拜訪錢鐘書、楊絳夫婦

作為中國第四代成就卓著的導演,黃蜀芹追求藝術上的鮮明個性,作品屢屢獲國際、國內大獎。而女性的身份給了她獨特的觀察視角,代表作《人•鬼•情》被譽為“中國第一部女性電影”。

《人•鬼•情》基於河北梆子演員裴艷玲真實經歷改編,講述女性藝術家秋芸在時代的洪流中經歷事業與情感上的坎坷與磨難,最終選擇擁抱舞台藝術、成為“女武生”的故事。

受到父親寫意戲劇觀的影響,黃蜀芹在影片中實寫秋芸作為反串女演員的艱難經歷,虛寫秋芸的舞台表演,用《鐘馗嫁妹》這出戲劇來影射秋芸的人生,“一實一虛”兩條敘事線索彼此交織勾連。

1967年,黃蜀芹與鄭長符結婚

影片也是黃蜀芹第一次與美術師丈夫鄭長符合作,並聽從其建議,將攝影棚全都蒙上黑絲絨,創造出特殊效果。

該片大獲好評,尤其獲得父親黃佐臨的肯定。1988年,《人•鬼•情》獲第8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電影音樂等7項提名,最終摘得最佳編劇獎、最佳男配角獎。

《人•鬼•情》獲第8屆“金雞獎”7項提名及最佳編劇和最佳男配角獎

“蜀芹是極具藝術修養、在藝術上有著極高追求的藝術家,”文藝評論家毛時安高度評價,“她把《圍城》這部精英的文學作品變成大眾藝術的電視劇,又不失原小說的文學氣息和品味。她又把《孽債》這部知青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劇中五個孩子的命運牽動了千家萬戶的心,又帶動了小說的暢銷。”

1995年,黃蜀芹執導20集電視連續劇《孽債》,首創電視劇中運用滬語對白。該劇在上海電視台以滬語播映,創下42.62%的收視率。

2017年,上海電影家協會為黃蜀芹舉辦了一場生日會,當時已經罹患阿爾茲海默症的黃蜀芹未能親臨現場。當時,導演張建亞感嘆,“黃蜀芹真的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導演,她太可惜了。否則以她的能力,還能做出很好的作品。她過去的作品在今天看來,也有超高的欣賞價值。”

黃蜀芹

有遺憾,也有欣慰——

安福路上,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為紀念黃佐臨先生於1996年設立的佐臨話劇藝術獎,延續至今。

2007年,黃蜀芹之子鄭大聖接過母親導筒,執導京劇電影《廉吏於成龍》,被業內認為繼承了母親的寫意戲劇觀,是“極具新意的戲劇電影”。2017年,鄭大聖指導《村戲》,獲第9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評委會特別表彰獎、第2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光影之愛,一直在延續。

(本文圖片由上海文聯、上海影協提供,出自上海市文聯組織編撰的“海上談藝錄”系列叢書之《寫意光影織妙鏡•黃蜀芹》)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