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這位社區書記,小區封控14天就睡在車上

2022年03月15日16:46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小字號

【“特殊精神 特殊擔當”——上海抗疫系列故事之一】

編者:當前,上海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上海市委主要領導強調,特殊時期必須拿出特殊精神、體現特殊擔當,各項防控工作要進一步嚴起來、緊起來、實起來,力量要更集中、措施要更果斷、處置要更高效,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人民日報大江東工作室與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今起推出“‘特殊精神 特殊擔當’——上海抗疫系列故事”,講述這個春天的上海眾志成城迎大考、打硬仗的一線抗疫故事。

雖然有些起風,還飄落了零星小雨,但上海西部的一個小區,現場一片火熱,居民們激動等待著“解封”的那一刻,還自發唱起了《歌唱祖國》。21點不到,隨著正式解封,居民們開心走出小區,與親友相見,互相合影留念。普陀區和街道負責人還為居民送上鮮花和祝福。

“我們解封啦!”

這是3月14日的晚上,上海市普陀區甘泉路街道,志丹路上的西部名都花園小區門前歡呼聲不斷。

就在14天前——2月28日晚9點,因有一本土確診病例居住於此,西部名都花園小區開始實施封閉管理。此后的14天,小區裡約1500位居民開始了“居家抗疫”。

“我們平時辦公不在這個小區,但疫情就是命令!”名都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朱雪萍帶領4名社工干部立刻“逆行”進入小區。甘泉路街道緊急抽調機關干部、社工以及社區民警等50多人同步進入小區,穿上防護服,與小區居民守在一起。

為准確做好整個小區封控人員的實時監測和信息上報,朱雪萍帶領工作組嚴格落實管控措施,精心安排各個工作環節。面對小區居民多輪核酸檢測任務,工作組提前對物資准備、布點設置、防控措施、人員調度等作出部署,就近設置檢測點。

醫務人員兩兩分組,同步將工作人員與安保人員兩兩編組,形成“2+2”組合,分工明確,責任清晰,逐個樓組挨家挨戶敲門,引導居民做好個人防護並迅速到達距離樓棟最近的檢測點,採樣之后迅速離開。

陸沅茜是一名“95后”社區女警,在小區裡配合開展封控篩查工作。小區連夜進行核酸檢測,陸沅茜帶著工作組人員挨家挨戶上門,耐心細致地做解釋工作,等核酸檢測全部結束已是天亮。小區內一名高齡孕婦,已經懷孕9個月,由於小區封控,普通的120救護車不能進,而孕婦產檢不能等。接到求助后,陸沅茜和社區干部協調轉運車輛,將孕婦安全護送到醫院,還為孕婦預約好了下次產檢的轉運車輛。

建於1999年的西部名都花園,除了居民住宅外,公共的室內區域面積不大,14天裡,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擠在一間活動室裡休息,朱雪萍則干脆把車后座當成了自己的“床”。

“特殊時期,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朱雪萍說。小區甫一封控,很多居民不適應,特別是剛開始要連夜測核酸,大家挨家挨戶敲門,還碰了不少“釘子”,“有的居民會不理解,為什麼非得半夜測呢?但疫情防控,真的是要爭分奪秒。”

經歷開始時72小時“連軸轉”,居委和社區干部們布滿血絲的眼睛、沙啞的嗓音,每家每戶送物資、收垃圾……居民們看在眼裡,慢慢的,抱怨聲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支持、鼓勵,還有不少居民主動成為志願者。

解封當晚,居民吳阿姨走過,朱雪萍說謝謝她給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買了許多水果。“這沒有什麼,如果可以捐錢,我還要捐。你們真的太辛苦了!”吳阿姨抓著朱雪萍的手說。

“現在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雖然小區解封了,大家還是要做好防護……”朱雪萍一再叮囑。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