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讓國寶活起來,舞劇《五星出東方》全國巡演首站驚艷上海觀眾

2022年01月28日16:35 | 來源:東方網
小字號

原標題:讓國寶活起來,舞劇《五星出東方》全國巡演首站驚艷上海觀眾

  婀娜嫵媚的“燈舞”上演“手可摘星辰”,端庄大氣的“錦繡”舞段伴隨織機聲袖舞翻飛,一展大漢氣魄,火熱動感的“集市舞”讓觀眾忍不住一起律動搖擺......今晚,國寶文物題材舞劇《五星出東方》登陸上海文化廣場。作為該劇全國巡演的第一站,該劇多彩豐富的舞段、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的故事讓劇場內掌聲、歡呼聲迭起。

  舞劇《五星出東方》作為一部新亮相的舞劇作品,自去年在北京進行二輪演出后,收獲多方好評,始終熱度不減,專家觀眾給予了高度認可,同時也受邀參加多個現象級活動和節目,如2021年服貿會炫彩舞台、中央電視台《國家寶藏 展演季》、河南衛視《舞千年》等,媒體和觀眾均給予了高度評價,人民日報:“舞劇《五星出東方》,真正在舞台上讓文物“活”起來,用舞蹈“講”故事。”光明網:“《五星出東方》每一件服裝的紋樣都有來處,每一處情節設計都經得起專業的推敲,生動還原了一千多年前西域即古代新疆的歷史人文風貌。”觀眾評論:“這是我看過最歡樂的舞劇”“前面笑的多開心,后面哭的就有多心碎”“文物題材還可以這麼演?完全出乎意料”“今年最值得看的一部舞劇,完全值回票價”。

  國家一級文物為題材,舞劇形式演繹傳奇故事

  舞劇《五星出東方》的構想和題材來源於在古絲綢之路新疆和田尼雅遺址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成員在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一處古墓中發現一塊織錦,長18.5厘米,寬12.5厘米,上有八個篆體漢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歷經千年,色彩依舊艷麗如初。織錦現為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出土也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舞劇《五星出東方》基於這一無比珍貴的創作資源,通過藝術化創作處理,以舞劇的形式讓珍貴文物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內涵在舞台上生動鮮活地展示出來。

  舞劇從尼雅考古現場開篇,考古人員發現“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后,在風沙中進入時空隧道,為觀眾展開了這塊織錦背后的故事:奉作為漢朝將士在戍邊前得到大漢天子御賜的“五星出東方”護臂。在風暴中,奉和北人首領之子建特及其助手們被精絕百姓所救。奉和建特從敵對到對手再到朋友、戰友,他們的友情水到渠成,奉也收獲了精絕首領之女春君的愛情。風沙磨礪,幾番變故,真情讓他們敞開心扉,友愛讓他們守望相助,熱血讓他們生死與共。奉走了,他守護西域的一片赤誠,如同他貼身的織錦護臂熠熠生輝,字字千鈞。但這片土地永在,各族人民結成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仰望五星閃耀,心向東方。

  除了故事情節高潮迭起,人物角色真實生動之外,舞劇《五星出東方》的一大特色就是它集納了多樣的舞蹈語匯,不是單一形式的舞蹈風格貫穿全劇,這樣的編排形式讓每一段情景故事中的舞蹈展現都能給觀眾帶來驚喜。精絕城中充滿西域色彩的夜宴“燈舞”可以找到民族舞的影子,精絕集市中各族人民共同起舞的“蹦迪”舞段,又仿佛是街舞和踢踏舞的混合呈現,“錦繡”中展現出的提袖折腰又屬於古典舞的范疇,還有俊男“洗澡舞”、和尚“廣場舞”、群眾“吃瓜舞”等等,如此豐富有趣的舞蹈創作讓舞劇《五星出東方》成為主旋律作品中的另類,也顛覆了觀眾對民族題材舞劇的傳統認知,在演出結束后對劇目贊不絕口,直呼創意滿分!

  國內頂尖舞劇主創團隊,精益求精為作品保駕護航

  為將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這樣極其珍貴的創作資源進行最好的呈現,北京演藝集團在組建劇目主創團隊時充分考慮作品藝術特色及品質要求,遴選了總編導王舸、編劇許銳、作曲楊帆、舞美設計劉科棟、服裝設計陽東霖、燈光設計劉文豪、劉曦遠及造型設計賈雷等在業界最為活躍、創作能力突出、作品受各方認可的主創人員。

  《五星出東方》已在北京進行了二輪演出,隨著多方不斷匯來的建議點評,北京演藝集團與主創團隊對劇作不遺余力的進行修改提升、細節打磨,力求以完美的姿態展現在觀眾面前。此次上海站演出版本又經歷了不小的變動,從劇情來說,主人公奉的去世又進行了更嚴謹的修改,除了讓觀眾更容易理解,更是強化凸顯了舞劇《五星出東方》這部作品所傳達出的人與人之間,各民族之間血脈交融,守望相助的深刻內涵,使得整體故事更加真摯動人﹔從道具上,為了打破觀眾對於主旋律作品的固有印象,此次在故事推進中增添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小驚喜”,不僅有網絡熱門元素的融入,還通過新道具的加入讓舞台視覺更加豐富吸睛﹔幾個熱門舞段雖已得到了一致好評,主創團隊仍精益求精地對細節、隊形等進行了調整,讓舞段更加自然的融入到整部劇目當中。這樣的“完美主義”,不僅是主創團隊個人實力的展現,也是出品單位北京演藝集團對於藝術創作的不懈追求,力爭將這部作品從精品打造成經典,從高原攀向高峰,真正成為“叫得響,傳得開”無愧於時代的精品力作。

  創作過程不亞於一次深入沙漠的考古

  舞劇《五星出東方》從醞釀創排到登上舞台歷時兩年時間,回顧創作往昔,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董寧說到:“‘五星’這部作品創作的心路感受,其過程對我們而言,它的艱難程度,不亞於一次深入沙漠的考古,雖然條件艱苦,但它最終給我們帶來的驚喜,足以比肩考古有所收獲時深入心靈的激動與滿足。”舞劇《五星出東方》這部作品之所以“難”是讓這樣一件參考資料極其稀少的珍貴文物成為扎實落地的藝術呈現,同時又傳達出它所具備的歷史內涵、文化內涵、精神內涵,在舞台上,讓文物“活”起來 用舞蹈“講”故事。為了講好這個故事,主創團隊親赴新疆和田採風,站在大漠腹地感受這件護臂所帶來的最真實的情感鏈接,同時又從和田地區考古史實、當地民情、民族服飾、民族音樂等方面提煉藝術語匯,了解少數民族音樂樣態和當地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為創作積累了珍貴的素材,明確了創作的藝術方向與特點。

  總編導王舸在創作中採用了非常規的構思編排,他談到:“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在這部作品中主要通過人和人之間的融合來表現,這個劇的特點是不沉重,娓娓道來,利用幽默、詼諧、輕鬆的表演方式,在很順的敘述中突然進入另外的節奏,這樣的表現手法,讓觀眾產生許多新奇的感受。”劇本創作是這部舞劇作品的源頭,編劇許銳說:“《五星出東方》的劇本改了12稿,是整部舞劇創排過程中精益求精的精神體現,這次的創作像是一次歷史的召喚、歷史的考驗,可以說是對中華命運共同體最深情的注視。”作曲楊帆通過採風的親身感受來展開對主題曲創作想象,他表示:“面對舞劇《五星出東方》主題音樂裡“形象化的種子”我尋找了好久,最終決定以交響化的、具有史詩氣質、有歷史沉澱感的,融匯古老東方與西域音樂的方式和氣質來表現”舞美設計劉科棟在談到對劇目的舞美設計時說道:“設計尊重採風時真實的感受,尊重遺址史實的部分,精簡使用元素,同時運用一些影像手段,把冰屏構建起來的信息疊加在文物般的梁和柱之間,構成觀眾對精絕古城的想象,最終通過舞劇表演和布景結合建立起大家曾經精絕古城的想象。”服裝設計陽東霖談到,“服裝的設計思路以凸顯西域特色和民族融合為主旨,並配合“讓文物說話”的目的,在服飾顏色、服裝樣式、紋樣設計等方面結合出土文物中的元素,真實鮮活,所以才能有現在舞台上的呈現。”整部劇目凝聚了主創團隊的大量心血和誠意,才讓這部作品有了如此極致的完美呈現。

  京新兩地深度聯合,深情闡述民族團結的時代主題

  舞劇《五星出東方》從出品、制作到演出均由京新兩地共同完成,從醞釀、孵化、創排、呈現,北京演藝集團先后7次召開專家主創研討會,邀請京新兩地、各領域專家對劇本內容進行細致討論,反復研討項目創作思路和方向。期間,新疆高度重視,組織各領域專家對劇本、舞段、音樂、服裝、舞美設計等均進行了認真的考証和多次的審看,對於舞台的呈現也給予了高度認可。除了在創作中京新兩地密切協同,在舞台上兩地的演員也攜手互助共同完成舞台演繹。舞劇《五星出東方》共有九位新疆演員參與其中,劇目建組之際,九位新疆演員便從新疆和田來到北京參與到劇目排練中,與北京歌劇舞劇院的演員們一同排練,互相磨合學習,兩個院團的演員們也在一次次的演出中呈現出令人贊嘆的默契,也培養出了深厚的感情。

  新疆和田地區作為北京市對口援建地區,這部舞劇是集兩地之力聯袂打造的一個文化品牌,在這部劇中,國寶不再是靜靜躺在博物館裡的陳列品,京新兩地的演員們將兩千年不褪的絢爛色彩幻化成熱情昂揚的舞步,重現歷史,講述現在,成為串聯起兩地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媒介,讓這份文化自信,情感交融充分地展示在舞台上。

  上海作為舞劇《五星出東方》全國巡演的首站,收獲了良好反響。接下來,舞劇《五星出東方》團隊將攜帶這股“五星”風暴降臨國家大劇院,在觀眾面前一展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風採。下一步,舞劇《五星出東方》還將於2月26、27日在濟南山東省會大劇院、3月5、6日在佛山大劇院、3月12、13日在泉州大劇院、3月18、19日在深圳濱海藝術中心等地進行巡演。

(責編:嚴遠、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