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區曲陽路街道運光大樓“美麗家園”工程側記

日前,隨著曲陽路990弄運光大樓小區美麗家園建設工程的竣工清場,居民一下給驚到了:31年沒有徹底更新改造的老舊小區,這回通過脫胎換骨,變得秀色可餐了。大家臉上無不洋溢著笑意。
發出的80多份居民測評表,回收全是滿分。全體業主特意給街道辦事處和虹口區房辦以及瞬磊建設公司、企揚建筑裝潢公司送去感謝信和錦旗,感謝政府的惠民工程,為居民打造了一方舒適、美麗的生活環境。
業委會顧榮娣連聲說:“居民體驗到了美麗家園建設的成果,看到多年來遺留的問題一籃子解決了,老激動的。”康苑物業管理處經理繆俊忠對此的評價是:“速度快,質量優,效果好。”
實事工程送來福音
運光大樓小區於1990年1月竣工,有2幢(1號樓21層,2號樓18層)2梯8戶高層姊妹樓,296 戶人家,總建筑面積22500 ㎡,租賃戶佔三分之一。
都說,“990歷史遺留問題多,難弄!”此話不假。有著31年房齡的大樓已顯“老態龍鐘”,樓體下沉,牆體和陽台開裂,過道窗搖搖欲墜,隨時可能墜落,險象環生。頂層人家滲水,下水道堵塞,窖井蓋損壞,污水經常溢出,信報箱鏽蝕,機動車、非機動車隨處停放,消防通道受阻,大件垃圾外露,業主怨聲載道。
要美化小區,得有大量資金,但小區業委會缺乏的就是資金。政府出手,居民盼來了陽光政策。這次政府實事工程,辦事處、房管局支持,專業工程隊不負眾望,對小區進行了大刀闊斧改造,與此同時,運二居委、業委會、物業絞盡腦汁為小區拾遺補缺,不單為運光大樓小區雪中送炭,更為強化小區管理提供了硬件基礎。
因地制宜四大亮點
美麗家園建設必須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厘清工程項目清單,引導施工方根據小區自身特點加以美化和提升。居委會主任王靜直言不諱說:“美麗家園建設的告捷,使家園的美麗實至名歸。”
亮點之一:針對下水道嚴重堵塞,增列雨污水分離工程,預留了干線落地的基礎井,更換了千瘡百孔的污水總管,加粗了管道,增加50多個下水井,好比給地下管道修了條高速公路,解決了小區積水排水問題。方案中原沒考慮,項目上馬后,避免了地面成為“拉鏈”,以后免遭折騰。
道路的得到了拓寬,通過螺螄殼裡做道場,增加了10個機動車位。更換路面窨井,增設厚碎石基層,鋪設黑色瀝青。消防車道淨寬大於4米,打通了生命通道。
亮點之二:針對屋頂漏水、牆面開裂予以根治。項目團隊對屋頂改造採用先進施工工藝和最好的防水材料,進行鋼結構、防水、保暖3層鋪設。更新並外移鏽蝕的生鐵落水管,更換大樓公共區域老舊窗框,並在牆面鋪設瓷磚,增設樓層不鏽鋼護欄,排除了隱患。多次台風來襲時老大樓經受了考驗,安然無恙。
亮點之三:針對無序停車,將運光大樓群樓984號半地下室裝修為小區停車庫,地面非機動車全部入庫,改變了原先橫七豎八停車現象。增加100個電瓶車位和120個充電樁,實施分區域停放管理,保証了電瓶車、自行車停放和充電。
亮點之四:針對違章建筑叢生,臟亂差的死胡同,對出入口進行升級改造,開通長期封閉的南大門,增加小區車行出口,並在街道平安辦支持下,拆除小區違章建筑,新做停車棚,形成車輛一進一出的環向交通。
實至名歸三點啟示
運光大樓小區美麗家園建設,好比對小區來了一次精裝修,居民生活環境品質的提升,讓群眾享受到了政府的惠民政策,滿意度、幸福感油然而生。我們從中得到哪些啟示呢?
啟示一:不追求表面光鮮,注重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運光大樓小區,歷史欠賬不少,以往通過小打小鬧,此一時彼一時,尚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必須花大力,大動干戈,讓居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那如何將政府投入的不菲資金用在刀口上?運二居民區和運光大樓小區不搞涂脂抹粉,不搞“漿糊”工程,抓住多年來群眾千呼萬喚、迫切需要解決的陳年頑疾,既順應了群眾呼聲,又消除了隱患,居民對小區生活的舒適度有了一個切身的感受,安全感也大為增強。
啟示二:不採取拿來主義,注重因地制宜講究實際。
有工程就得有設計,然而設計方並不全盤了解小區實際。物業經理繆俊忠曾擔任過工程部主管,懂工程管理。小區建什麼?怎麼建?他腦子裡有譜,心裡有本賬。為了優化方案,他根據小區實際,通過協商增加的改進項目特別多,比如,增加雨污水分離和干線落地基礎工程、打通南大門車行出口、增加機動車停車位、增設非機動車棚等,而原計劃修建3處休閑場所,小區本來小,停車位緊張,他們壓縮到1處,還考慮到安全,減掉了樓道天井安裝花架的項目,使小區改造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啟示三:不依靠單打獨斗,追求“三駕馬車+”合作。
美麗家園建設千頭萬緒,單打可不行,運二居民區譜寫了一曲“三駕馬車+”的協奏曲。黨總支書記楊凡杰通過各種渠道,包括“兩代表”下社區,參加區“書記面對面”活動等,呼吁解決運光大樓小區安全隱患問題,繆俊忠也積極向上溝通,得到了虹口區和曲陽路街道的支持,爭取到了美麗家園建設工程。
為了協調一致,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和施工方建立“三駕馬車+”溝通機制,每月至少召開一次工程例會,分析工程建設中的難題,使工程順利推進。為了給施工方創造條件,業委會與物業想方設法提供住宿埸所和后勤保障,使施工人員沒有后顧之憂。業委會顧榮娣是個熱心人,無論是高溫慰問施工人員,還是現場做居民的說服工作都有她的身影。繆俊忠把小區當成家,對解決小區歷史遺留問題有謀劃,敢擔當,立志把黨的陽光化為小區美麗。他沖鋒陷陣,每天在現場督陣,與工程隊溝通,提出大量改進意見,並協調拆除違章搭建工作。
施工方為加強力量,選派兩支施工隊,從3月27日進場,4月8日開工,到11月9日竣工,歷時8個月,在企揚建筑裝潢公司石保林經理親力親為帶領下,幾十名建筑工人冒暑揮汗,緊鑼密鼓保質保量施工,光清除垃圾就動用4噸環衛車,先后裝了300車,功夫不負有心人,群眾期盼變為現實。
大家信心滿滿,都說:“硬件上去了,得提升軟件。”創建文明單位的思路也提上了議事日程。
(來源:上海虹口門戶網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