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財收連續70個月正增長!“鬆江現象“透視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謝衛群
2021年11月15日11:04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小字號

剛剛閉幕的中共上海市鬆江區第六次代表大會上,有組數據很顯眼:“十三五“期間末的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1637.11億元,絕對量年均增長10.5%。地方財政收入“十三五”末達220.62億元,年均增幅12.4%,總量躍升到上海全市前列,連續70個月保持正增長。

作為上海的“邊遠地區“,鬆江創造了一個奇跡。那麼,”鬆江現象“的秘訣何在?

集中布局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推動與長三角周邊城市合作

鬆江稅收持續增長,來自工業貢獻最為顯著:2020年,其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絕對量年均增長35.2%,規上工業企業達1488家,規上工業產值4072億元,總量居上海全市第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比提高到63.1%。制造業稅收佔比明顯上升,經濟增長基本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

“秉持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推動長三角沿線合作,高質量發展,成為鬆江主動的選擇。“鬆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說。

G60滬昆高速公路的起點是鬆江,40公裡縱貫鬆江。每天在G60行走,程向民想,高速公路兩側布局先進制造產業是否更有利產業發展?鬆江開始研究一些發達國家沿高速公路發展產業的經驗,提出“G60科創走廊“構想。

G60起點,科創雲廊已經崛起。

5年,從1.0版到3.0版,這一構想連跳多級,不斷豐富與發展。

2016年5月24日,在中央對上海提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兩周年之際,鬆江啟動1.0版G60上海鬆江科創走廊建設。在鬆江境內G60兩側,在原有產業基礎上,集中布局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

長三角任何一個城市的發展都難以獨善其身。鬆江以更高站位、更廣闊的視野,面向長三角,主動對接嘉興、杭州,2017年7月,2.0版“滬嘉杭G60科創走廊”啟動建設。2018年6月,在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期間,鬆江、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九城市攜手共建3.0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生長三角產業要素“聚合反應”,形成區域發展新動能和區域整體性國際綜合競爭優勢。

構想由一個地方區提出,卻不斷獲得上海、浙江、安徽一市二省乃至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G60科創走廊從地方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

程向民如數家珍: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依托交通大通道,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加強合作,持續有序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打造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產業和城市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先試走廊”。

2020年11月3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証監會聯合印發《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賦予了“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走廊、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先試走廊、產城融合發展的先行走廊”戰略定位,明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走廊和重要創新策源地。

今年3月,G60科創走廊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明確要“瞄准國際先進科創能力和產業體系,加快建設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和沿滬寧產業創新帶,提高長三角地區配置全球資源能力和輻射帶動全國發展能力”。

這是中國改革開放“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模式的又一鮮活例証。

瞄准國際先進產業體系,打造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發展先進制造業,必須淘汰落后產能。

鬆江大刀闊斧推進轉型發展,走出一條新路,在“三去一降一補”淘汰4167家落后產能企業的前提下,向科創要動力、向規劃要品質、向存量要空間、向質量要效益。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短短5年,在G60兩側鬆江段,一大批百億級重大項目和頭部企業落地,先進制造業拔地而起。

聚焦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鬆江形成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6+X”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集成電路領域,聚集超硅、豪威、新陽、順絡電子、移遠通信、台積電、北緯三十八度等集成電路重點企業121家。新引進5G模組全球頂尖企業移遠通信,將在鬆江設立研發中心和產業基地,預計年產值60億元。生物醫藥領域,聚集復宏漢霖、同聯制藥、昊海生科等生物醫藥企業2952家。同聯制藥還參與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類抗生素新藥“可利霉素臨床研究”項目。

科大智能落戶鬆江,工廠現代化程度極高。

人工智能領域,聚集科大智能、庫卡機器人等人工智能企業842家。騰訊長三角AI超算中心是亞洲單體規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樞紐,總投資超450億元,滿載服務器40萬台,算力可達每秒1.1億億次浮點運算,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將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發展的“數字底座”。而在新能源領域,鬆江已聚集恆馳新能源、比亞迪、萬象、理想晶延、保隆科技等相關企業約302家。

著眼全球新一代衛星通信技術,鬆江加快衛星互聯網產業集群發展。作為“鬆江G60科創走廊數字經濟創新型產業集群”重點工程之一,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依托垣信衛星打造低軌道、高通量多媒體衛星網絡產業集群以市場化方式通過海外並購獲得頻率軌位資源,總投資預計超200億元。在成功發射“鬆江號”和“G60號”等6顆實驗衛星並組網基礎上,加快實施“G60星鏈”計劃。

至今,鬆江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755家,是“十二五”末的3.7倍。

實現高質量發展,鬆江模式被國務院評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典型案例”。

構建產業鏈創新鏈,跨區域高效協同發展

在產業實施過程中,鬆江積極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跨區域高效協同發展。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打破行政區劃制約,建立“1+7+N”產業聯盟體系,建立產業聯盟14個、產業合作示范園區11個。集聚頭部企業1470家。

為了推動產業鏈的強鏈補鏈,G60深化與中國商飛、中芯國際、騰訊長三角AI超算中心等頭部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推動形成龍頭帶動、區域配套、集群落地的良好態勢。中國商飛需要大量產業配套。G60科創走廊出面,與G60沿線企業合作,半年內為商飛實現國產化替代新增30%。啟動“騰訊G60行”產業鏈合作,建立400多家九城市企業儲備庫,持續促成九城市企業成為騰訊“授權合伙人”。

更重要的是,G60建立“卡脖子”技術聯合攻關機制,做實G60創新研究中心,推動高新技術企業互認﹔科技成果拍賣常態化,以讓科創要素走向自由流動。而鬆江成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聯動和上海西南五區攜手共建產業鏈創新鏈聯盟的“中心節點”。

設於鬆江的騰訊長三角超算中心正在建設之中,此為建成后的效果圖。

為了實現目標,鬆江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生態。

58天完成基地建設所有手續——這是騰訊鬆江基地的建設佳話。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依托其大數據優勢,分析多地營商環境后,決定落戶鬆江。鬆江僅用58天,就完成了騰訊從項目簽約到土地摘牌全過程。

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進資源要素在一體化區域自由流動。於2018年9月率先建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一網通辦”機制,並發出全國第一張跨省異地辦理的工商登記執照,成為國務院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首批試點。

為了營造科創發展法治環境,鬆江成立全國首個跨區域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協作中心,持續加大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並就完善國家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提出建議。

鬆江深化落實創新出台了的人才“1+10”政策、九城市互認互通人才18條政策,鬆江已引進緊缺急需人才2萬多名。同時組建了鐘南山、吳志強等51名院士在內的G60專家咨詢委員會,被列為國家移民管理局、上海市人民政府移民政策實踐基地。

著力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體系,強化G60科創走廊大學科技園創新策源功能,區內籌措推出人才公寓1.3萬套,聚天下英才共建共享G60科創走廊。

目前,鬆江現有院士專家工作站55家,總量位列上海全市第三,累計引進院士專家團隊227名,其中院士25名,專家202名。

瞄准國際先進科創能力,強化科創走廊戰略科技力量

瞄准國際先進科創能力,強化科創走廊戰略科技力量,是鬆江又一布局。

為實現創新鏈自主可控,把先進制造業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鬆江布局了一批國家實驗室、集聚一批帥才型科學家。一批基礎前沿的科研機構成功落地鬆江,包括G60腦智科創基地、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上海低碳技術研究院、航空測控技術研究所和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等重大研究平台和科研院所,騰訊科恩實驗室、優圖實驗室等全球頂尖數字研究室。

G60腦智科創中心建成后的效果圖。

“鬆江區給了我們非常大的支持”,G60腦智科創基地策劃人蒲慕明表示,在推動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落戶鬆江過程中,鬆江對中心在辦公及科研空間、項目經費配套、人員落戶、人才公寓、子女教育、科研及產業支撐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目前,G60腦智科創基地已開展基礎研究和競爭前沿高新技術,推動基因編輯、腦機接口等平台建設的科研成果轉化落地鬆江。浦慕名介紹,中心將引入一批領軍創新人才,集聚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研究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團隊,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鬆江還著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充分依托重大研究平台,圍繞39個“卡脖子”工程和顛覆性技術方向出台支持政策,涌現出300mm、450mm集成電路晶用生長系統,ALD光伏工作母機、ARF/KRF光刻膠、體細胞克隆猴、Tp1200渦輪螺旋槳發動機、3.6萬噸世界最大六功位重型模鍛壓機、申威服務器、可利霉素、高性能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等重大原創科技成果,填補國內急需領域多項空白。

G60科創走廊的科創屬性日益鮮明。

(本文圖片由鬆江區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沐一帆、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