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美食| 健康

滬老字號重陽糕配方微調 預包裝產品還支持網購

2021年10月12日11:02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配方進行微調,顏色更加豐富,預包裝產品還支持網購

重陽糕口感在變,敬老傳統不變

■本報記者 任翀

隨著重陽節臨近,重陽糕成為當季最熱門的中式點心。一些老字號的社區店已預定出10多萬元重陽糕﹔在南京東路步行街等主要商街商圈,部分老字號一天能賣出幾萬盒重陽糕。

“敬老愛老的傳統被傳承並發展,從一塊糕裡就能看出變化。”沈國興是素有“上海糕團大王”之稱的老字號沈大成糕點部第三代傳人,從國慶假期開始,就帶領徒弟們制作今年的重陽糕。紅彤彤的重陽糕上洒滿芝麻,顧客拿到手時還是熱乎乎的。

做了40多年重陽糕,沈國興覺得工藝基本沒有變,只是在配方上有些微調,更適合老人了。以前,重陽糕大多是粘質糕,比較黏,老人吞咽不易。眼下,大多數的重陽糕採用與鬆糕類似的制作方式,糯米和粳米配比后磨成粉,篩入定制的磨具中,蒸制成型,成品鬆軟。另一個創新在於口味更豐富,輔料更講究。沈國興說,重陽糕往往是小輩孝敬長輩,看重的是健康和營養。在沈大成,蜜餞重陽糕和芝麻重陽糕是經典產品,“蜜餞裡有冬瓜條和橘皮,除了好看,還因為冬瓜條清熱解毒,橘皮行氣健胃、除濕化痰﹔芝麻要選顆粒大、飽滿的,有助於益氣補腎。”在沈大成的后廚,記者還發現,椰蓉重陽糕用了黃油,蒸制后奶香混著椰香味,特別濃郁。

上海另一家糕點老字號喬家柵的重陽糕也是傳承中有創新。“老法師”趙金美說,喬家柵的重陽糕之所以口感軟糯不粘牙,在於充分利用米粉這一重陽糕的“靈魂”:糯米、粳米配比后淘洗干淨,浸泡后磨粉,“醒”上好幾個小時后才能做糕。至於浸泡和“醒”的時間長短,不同產地的米會有不同,最終目的是蒸出來的重陽糕既能看見粒粒分明的米粉,又鬆軟可口,整個生產過程不添加任何膨鬆劑。“太甜的重陽糕已不流行了,所以用什麼原料體現‘一點點甜’很有講究。”趙金美說,在喬家柵,蒸酥的赤豆取代了豆沙,既能增加糕體的甜味,又不會過於甜膩,糕面上的紅棗、桃仁、瓜仁、鬆仁等豐富了口感。由於近年喜歡重陽糕的年輕人在增加,於是,喬家柵的新業態“喬咖啡”上市了能夠搭配咖啡的桂花重陽糕。糖漬桂花香味馥郁又帶微甜,與咖啡搭配,走當下流行的“季節限定款”路線。

如今重陽糕的顏色也越來越豐富。比如,王家沙推出了重陽糕組合款,紅色的紅團、棕色的棗泥糕、黃色的黃鬆糕、白色的芝麻糕與彩色的鬆糕擺在一起,看著就讓人胃口大開。“顏色雖鮮艷,但沒有色素,是天然原料染色。”新雅大師團隊以自家的兩款重陽糕介紹,其中紅色的重陽糕將紅曲米研磨后做成糕的表層,點綴白色的雞頭米和金黃色的桂花,顏色喜慶又自然﹔黃色的重陽糕表層用的是黃小米,撒上紅色的枸杞,顏色自然艷麗。王家沙、沈大成、喬家柵的彩色重陽糕著色方式與之類似,紅色來自紅曲米或甜菜,綠色來自抹茶粉,黃色來自黃小米,棕色的用棗泥,等等。

除了現制重陽糕外,大部分老字號也推出工廠化生產的預包裝產品。現制的吃個新鮮,預包裝產品造型更豐富,還支持網購。“重陽糕口味會變,包裝會變,銷售方式也會變,但敬老的傳統不會變。”趙金美說。(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