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經濟中心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多款新應用新產品面世

2021年07月09日09:32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多款新應用新產品面世

  AI+交通

  2.8公裡“賽道”看自動駕駛未來

  AR小巴、智能清掃車、共享無人車……在位於世博源旁的“AI賽道”,匯集了自動駕駛頭部企業最新成果體驗與展示。總長2.8公裡的賽道不算長,卻讓大眾見証了自動駕駛行業涌動的變革,並從中窺見未來出行的方向。

  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召開之際,AutoX發布了第五代全無人駕駛系統AutoX Gen5。在上海嘉定,搭載第三代系統的AutoX無人駕駛車車隊早已在路上進行測試,並向公眾開啟預約體驗。“第三代系統雖然能處理非常復雜的城市路況,也能提供示范運營試乘試駕的一些體驗,但是它不能真正地實現無人駕駛。有點像在懸崖邊上走鋼絲,你是吊著一條保護繩在走鋼絲,這與沒有保護繩在走鋼絲,是完全不一樣的要求。”中國無人駕駛公司AutoX創始人肖健雄坦言。

  第五代系統歷經兩年半時間打造,完全圍繞真正的無人駕駛技術展開研究。比如,在第三代系統的200萬像素攝像頭中,當遠處有個交通信號燈時,其實很難看清是紅燈還是綠燈,但是在800萬像素攝像頭中,可以非常精確地識別出它的顏色。

  自動駕駛汽車創企小馬智行本次展示了最新自研自動駕駛技術,同時宣布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在上海嘉定開啟示范運行,覆蓋嘉定區主要城區路段。投入服務的車輛為搭載最新自動駕駛系統的雷克薩斯RX車型。同時,還發布了其與激光雷達企業Luminar合作生產的高性能長距激光雷達Iris,以及基於該激光雷達等傳感器開發的車規級L4級自動駕駛系統。據了解,小馬智行計劃於2023年規模化量產該自動駕駛系統。

  相較於出行服務,重卡自動駕駛走得更為靠前,場景建設正不斷豐富。嬴徹科技分別與東風商用車、中國重汽聯合開發的兩款自動駕駛重卡亮相展台,其搭載嬴徹軒轅自動駕駛系統,是可量產型自動駕駛重卡車型。

  西井科技帶來了重磅的全時無人駕駛電動重卡Q-Truck,它在疫情之下逆行出海泰國林查班碼頭、中遠海阿布扎比哈裡發港等碼頭,賦能“一帶一路”的智慧輸出,助力后疫情時代物流無人化場景建設。

  如果說自動駕駛汽車以及重卡距離日常生活還較為遙遠,那麼,有一類貫穿生活場景的交通方式,已經讓市民成為實實在在的自動駕駛技術使用者。

  在展會上,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帶來了入圍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獎項“2021 SAIL獎”30強的全自動運行2.0系統。據介紹,全自動運行2.0系統並非AI技術與軌道交通行業的簡單堆砌,而是以AI技術為切入點,分解出各類智慧地鐵的應用場景,再通過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數據安全”等最新信息技術與地鐵運營場景充分融合,從而真正實現城市軌道交通的智能化和數字化發展。

  以智慧運維場景為例,系統可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健康評估,實時定位設備故障、提前預判設備隱患﹔同時,通過對海量歷史數據規律的挖掘,為運營及維護提供決策支撐。目前該系統已在上海龍陽路線網中心的運維建設中收獲了不錯的應用成效,也在新開通的無人駕駛線路上海軌交15號線、18號線一期進行了定制化運用。

  AI+醫療

  生命科學領域成果已非常顯著

  說起“AI+”的應用場景,醫療總是繞不開的話題。

  在2018年第一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舉辦之時,“AI+醫療”就成功入選七大應用場景之一。那一年,會場內外,與會者討論最多的場景,除了交通,就是醫療,風光一時無兩。

  近3年過去,再次踏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創新應用展區,不少人都會發出疑問:“AI+醫療”是不是不再熱門?因為從展台面積看,“AI+交通”佔據了H1館的半壁江山,而“AI+醫療”隻有三個展台,兩個曾經同樣熱門的應用場景,如今對比懸殊。

  “這說明大家對‘AI+醫療’的應用變得更加理性,不再對所有領域一哄而上。”默克中國創新中心創新項目與孵化總監李翊認為,前期的熱潮也並非“虛假繁榮”,而是幫助大家找到了更加適合深耕變現的領域,從而舍棄那些很難變現的領域。

  以默克為例,其生命科學領域正借助人工智能軟件領域的最新技術開發有機逆合成分析軟件,加快化學合成,促進藥物研發。“當前,這個領域的成果已非常顯著。”李翊說。

  與默克一樣,阿斯利康也看到人工智能技術在藥物研發方面的巨大潛力。“說真的,人工智能在新藥研發中的應用超出了我的預期。”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感嘆,這是他四年前沒有想到的。

  王磊介紹,隨著人工智能越來越深度地參與新藥研發的進程,化合物篩選的成功率將大大提高,一款創新藥物從發現到上市的時間也將會越來越短。比如,阿斯利康正在與歐洲最大的AI新藥研發公司BenevolentAI合作,通過機器學習將疾病數據庫與生物醫學知識圖譜相結合,從而有助於更早發現新的潛在藥物靶點。目前,雙方合作的第一個成果——首個由AI生成的新型慢性腎臟病(CKD)治療靶點已進入阿斯利康的藥物研發項目組合。

  除了藥物研發,王磊依然看好人工智能技術在真實醫療場景中的落地運用。“這個更加復雜,也更難,現在還處於起步階段。”王磊希望,通過醫藥企業與政府、資本、研究機構等各領域的合作,未來可以開發出由人工智能賦能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疾病管理解決方案,從而提升基層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幫助基層患者享受到同質的醫療服務。“這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

  走過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創新應用展區,可以發現在“AI+醫療”領域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展台、論壇的主導者由醫院、院校變成了藥企。這是為什麼?

  業內人士指出,這是因為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有能力有資本打造一個創新應用平台,從而為人工智能這一“賦能”型新技術創造更肥沃的土壤。“因為人工智能,我們正從傳統制藥企業轉型成為一家創新型平台企業。”王磊說。

  默克也是如此。2019年,默克在上海和廣東設立中國創新中心,加強與初創企業、學術機構、業內伙伴和當地政府合作,從而不斷搜尋、孵化和投資醫藥健康、生命科學、電子科技以及跨業務領域的創新機會。其中,人工智能賦能的健康解決方案就是默克中國創新中心“植根中國、服務中國”的重點關注領域。

  GE醫療中國副總裁、首席創新官戴鷹也表示,GE醫療在“AI+”領域的目標,就是打造一個開放、融合、賦能、服務驅動的生態范式。一方面,致力於帶領產業進入統一端口接入時代,為醫院用戶提供一站式的AI服務,化零為整促進AI應用真正落地實施。另一方面,也為產業建立一個兼具臨床思維與開發者思維的生態社區,提供多種開發工具、雲存儲及資源,率領AI開發者一起解決真實醫療世界的問題。

  “人工智能大會正熱著呢。”默克中國總裁兼電子科技業務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安高博特地在參加開幕式和論壇間隙把展區逛了個遍。他教給參會者一個逛展訣竅:“你要多看看那些小公司,他們的展品不酷炫,但很實在,也讓我激動。說不定,我們未來的合作伙伴就在其中。”

  AI+教育

  “因材施教”有了技術支持

  如果按照高中數學人教A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哪些題型和知識點會最頻繁地出現在高考試卷中?

  現在,回答這個答案不用再依靠老師的經驗,而是基於大數據,由人工智能給出准確答案﹔它甚至能告訴老師和學生,相關題型和知識點曾經出現在哪些地區的哪幾場考試中。

  這樣的場景就出現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多家人工智能企業展示了教育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相關教育學家也表示,人工智能為“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智能教學,實現學生為中心

  在科大訊飛和網易有道展台,記者發現一些個性化錯題本,裡面記載了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某位學生(虛構人物)在不同考試或作業中出現的錯題。它們不是簡單的錯題集納本,而是為擁有者分析了題目的知識點、錯誤原因、該題在班級或年級中的准確率等,並舉一反三給出參考練習題。

  據展台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基於人工智能技術,對學生答題情況進行圖像識別后,再結合題庫給出的個性化學習指導方案,“很多學生都會‘拍照找答案’,個性化錯題本可以看作‘拍照找答案’的升級版,實現全場景學習數據的採集和分析。”

  有針對學生的學習服務,也有幫助老師的教學服務。能回答“高考最愛出哪道題”的,就是科大訊飛人工智能教育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屬於知識點和題型分析。這一解決方案的目標是幫助老師更准確地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哪些題目差錯較多、哪個知識點沒有掌握等,都有對應的分析信息,以減少機械性、重復化的教學或作業。相關成果同樣來自基於教學數據的智能分析。

  網易有道相關人員介紹說,此前“人工智能+教育”場景相對比較簡單,以“拍照一鍵搜題”“AI批改作業”等為主﹔但現在,隨著數據增加、算法迭代,人工智能已經為學生和老師構建了一個學業大數據智能管理平台,實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智能教學閉環:既能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又能幫助老師精准講評,還能幫助學校對教學數據和教學質量進行高效管理、評價,以及幫助家長直觀了解孩子的學習水平、有的放矢地陪伴學習。

  事實上,人工智能不僅為書面作業、考試帶來了個性化教學方案,在體育教學、技能教學等更多應用場景中,作用也不小。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研究出基本運動技能可視化測評系統、智能體育家庭作業跟蹤系統、VR雲動智慧教室等產品。簡而言之,通過運動視頻捕捉技術、語音播報、人機互動等,分析運動者的動作,幫助教學者和運動者科學准確地完成運動。在職業教育方面,有企業基於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出多軸加工機床、船舶制造基地等,讓學員能身臨其境進行技能學習和訓練。

  “有了人工智能,因材施教能變得更加具體、更有針對性。”在昨天下午舉辦的“AI賦能教育數字化轉型論壇”上,學界和業界的專家不約而同提到這一觀點。

  互相賦能,實現“人機共教”

  如果以為“人工智能+教育”只是“學”和“教”,未免過於狹隘。從本屆大會的實景展示和專家發言看,人工智能與教育互相賦能,既能培養高素質人才,又能借助人才的力量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

  在大會商湯展台,有幾個用積木搭建的小機器人,每個都可以與參觀者互動:猜拳機器人和記者玩“石頭剪刀布”,每次都能贏﹔劃船機器人通過捕捉使用者的姿勢前進……他們不是普通玩具,而是可以拆解為不同部件,支持使用者重新組合,並根據不同目標設置程序,搭建個性化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含有很多基礎的人工智能技術。”技術人員分析說:小機器人身上的攝像頭會捕捉互動者的手部動作,不僅要能識別“石頭”“剪刀”“布”等手勢,而且要從手關節的變化提前判斷對手會出什麼手勢,然后再給出能夠獲勝的手勢。要實現這一目標,涉及不同零部件組成的機械運動、邏輯編程等,可以說是典型的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英語首字母)教學道具。所以,哪怕拼搭者輸給了機器人,也意味著掌握了這一邏輯場景下的人工智能運作原理﹔如果換一下程序,也可以改成拼搭者每次都戰勝機器人。

  STEAM教學被不少企業視作“人工智能+教育”融合發展的應用場景之一。除了商湯,推出本屆大會“鎮館之寶”人型服務機器人的優必選公司、老牌積木玩具品牌樂高等,都有類似的展品。例如,一款RoboGo自動駕駛比賽支持高年級學生依靠優必選自研的人工智能教學計算機AI box,通過人工智能、視覺計算、電機驅動原理、車體運動原理協同合作,實現L3級別的類現實自動駕駛,讓青少年更直觀地理解自動駕駛的核心原理。

  “智能賦能教育,教育也要賦能智能。”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懷民在“AI賦能教育數字化轉型論壇”發表主旨演講認為,讓更多的人參與人工智能學習、探索,既能改變教育方式,又能為人工智能培養人才團隊。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注重“開源”的作用。他表示,開源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式,能吸引更多人參與相關研究,形成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互相配合的生態系統。

  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同樣要有開源意識,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其中。例如,可以把阿裡巴巴、百度等互聯網企業的開源資源引入學校,讓學生在學習和研究人工智能時,與高水平的研究機構使用同一個平台,從而實現人才培育、產業界與科技界的有效銜接。這樣,培養的人工智能人才具備實戰能力,而他們參與學習、實踐的數據又沉澱在了學習所依賴的雲空間和雲平台上。這些沉澱數據能形成動態豐富的用戶畫像,一方面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規劃、個性化學習內容推薦、個性化輔導答疑等﹔另一方面形成了持續演化的知識圖譜,推動人機互相賦能,實現“人機共教”。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