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今年6月,十一屆上海市委九次全會以此為主題,審議通過《中共上海市委關於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譜寫新時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見》。
    在人民城市建設過程中,上海基層街鎮取得了哪些富有成效的創新經驗,遇到了哪些難點、痛點問題,今后有哪些規劃和暢想?人民網上海頻道以“我們的城市”為主題,推出“上海街鎮書記面對面”系列訪談。

黃浦區五裡橋街道黨工委書記沈永兵


    “街道黨工委與區域內各類各界黨組織一起勇於探索,推動城市基層黨建持續有新招出成效,引領區域發展和社區治理設再上新台階,為打造超大城區治理現代化樣板貢獻智慧和力量。”沈永兵說。
    五裡橋街道黨工委將堅守人民立場,堅持黨建引領、堅持群眾路線,積極搭建平台、不斷暢通渠道,大力優化服務、持續提升品質,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和美”五裡。

虹口區北外灘街道黨工委書記李俊


    北外灘街道成立於2018年2月,與外灘、陸家嘴形成“黃金三角”。隨著北外灘控詳規劃公布后,現在北外灘的名字越來越響亮。如果說外灘是上海的昨天,陸家嘴是上海的今天,那麼北外灘將是上海的明天。
    “上海對我們提出了這麼高的期許,打造新時代都市發展新標杆,匯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核心發展要素的世界級會客廳最閃亮的一幅畫卷。這樣的一幅畫應該是什麼樣子?”李俊說,“我想應該是黃浦江邊的新時代‘清明上河圖’。”

長寧區北新涇街道黨工委書記張生義


    北新涇,曾經是長寧城市化最早的地區之一,自1996年撤鎮變街道后,北新涇成為一個典型的居住型社區,大多數小區建設於80、90年代。
    “要做就做居民最需要的事,啃最難啃的硬骨頭。”張生義說話很是干脆利落,“這件事不好做,但隻要做好了,居民痛苦的是一陣子,幸福的卻是一輩子。”2019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北新涇街道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驚艷亮相,“老小舊”蛻變為時尚“AI社區”。

崇明區港西鎮黨委書記顧鬆蘭


    “以前提到農村,很多人想到的是臟亂差。所以,作為世界級生態島上的港西,我們就是要扭轉大家對於鄉村的看法,讓老百姓生活在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在採訪中,顧鬆蘭這樣說。
    “鄉村振興,最終的落腳點是增強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要把最美好的風景留給人民。”如今,在崇明港西,人居環境的改善,讓越來越多在外工作的“崇二代”“崇三代”愛回家了,鄉村的人氣越來越旺。

徐匯區徐家匯街道黨工委書記林競君


    提到徐家匯,你會想到什麼?有人說,是美羅城、太平洋百貨﹔有人說,是徐家匯天主堂、聖母院﹔還有人說,必然是徐光啟,因為“徐家匯”的由來與他有關……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種不一樣的徐家匯style。
    那麼,在徐家匯治理者的眼中,究竟哪一面才是真實的徐家匯?對徐家匯的明天,能夠抱以怎樣的期待?林競君說,希望徐家匯真正成為一個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的所在。

金山區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


    楓涇是一座典型江南古鎮,已有1518年歷史,這裡 “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巷”,這裡有眾多清代的建筑,“流淌著”悠長的古韻。楓涇又是滬郊的特色小鎮,地理位置優越,是滬杭發展軸線上的重要節點城鎮。
    如何讓大城繁華、小鎮美麗?張斌說,楓涇鎮以“保護和更新”為總的發展原則,以“古鎮更新、產業更新、社區更新、鄉村更新”為內涵,用微更新讓古鎮及社區更加宜居。

普陀區真如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張韶春


    說到真如,老上海人都知道真如寺、真如鎮、真如火車站。1320年,妙心和尚遷建真如寺於桃浦河、梨園浜交匯處東北角。真如從此誕生,至今年,整整700年。
    “人民的城市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張韶春說,街道將繼續堅持“用真心、得如意”的發展理念,努力打造人人都有價值感、參與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城區。

寶山區張廟街道黨工委書記陸洪興


    作為較早建成的成熟社區,寶山區張廟街道面臨著兩大突出矛盾:大部分住宅小區建在上世紀6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基礎設施老化、公共配套不足、小區居住環境較差。
    “我們始終把解決張廟‘老、舊’問題作為首要任務。”陸洪興表示,街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全方位推進舊住房成套改造和為老服務工作。

靜安區靜安寺街道黨工委書記洪明銘


    靜安寺街道,地處上海市中心城區核心地段。多年來,坊間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南京路是全國人民的南京路,而靜安寺是則是老上海、老克勒的靜安寺。足以見証靜安寺在上海人心目中的地位。
    如何把事情都做到老百姓的心坎裡去?在洪明銘看來,“社區治理靠人民、社區發展為人民”,讓人民從城市建設的旁觀者、批評者轉變為建設者、管理者,讓共建共治共享真正扎根落地。

閔行區古美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偉麟


    古美路街道地處閔行區東大門,與徐匯區虹梅路街道接壤。轄區面積6.5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6.5萬,是一個以居住為主的城市社區。居民來自五湖四海,是一個“移民型”新社區。
    社區治理和民生服務是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將黨的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古美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偉麟認為:“把不同地域的居民凝聚在古美,從有形聚居到內在融合,是街道黨工委的實踐與追求。”

楊浦區江浦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史文卿


    江浦路街道,可謂是楊浦區的“西大門”。這裡的社區形態新老舊三合一,新而有特、老而有型、舊而有序,轄區企業聚集多,與其他居住型街道或者商業型街道不同的是,江浦路街道轄區日間就業及夜間居住人數幾近持平,呈現全天持續活躍狀態。
    史文卿說:“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江浦真正成為一個宜居宜業、樂齡樂學的所在。學童在這裡能得到很好的教育,白領在這裡能找到喜歡的工作,老人在這裡能安享晚年,生活、工作在這裡的人們都會覺得便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