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

“保護與更新” 讓千年古鎮社區更宜居

王文娟

2020年10月31日10:59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編者按: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今年6月,十一屆上海市委九次全會以此為主題,審議通過《中共上海市委關於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譜寫新時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見》。

在人民城市建設過程中,上海基層街鎮取得了哪些富有成效的創新經驗,遇到了哪些難點、痛點問題,今后有哪些規劃和暢想?人民網上海頻道與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市民與社會》欄目,以“我們的城市”為主題,聯合推出“上海街鎮書記面對面”系列訪談,今天推送第七期——金山區楓涇鎮。

視頻制作:鄔迪

楓涇是一座典型江南古鎮,始建於南北朝,距今已有1518年,這裡 “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巷”,這裡有眾多清代的建筑, “流淌著”悠長的古韻。

楓涇又是滬郊的特色小鎮,地理位置優越,是滬杭發展軸線上的重要節點城鎮,1小時交通圈可覆蓋上海、杭州、寧波、紹興、嘉興等長三角16個重要城市。

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

如何讓大城繁華、小鎮美麗?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說道,楓涇鎮以“保護和更新”為總的發展原則,以“古鎮更新、產業更新、社區更新、鄉村更新”為內涵,用微更新讓古鎮及社區更加宜居。

“有能力建N個新城,絕無本事再造一個千年古鎮”

 “我們有能力去建N個新城,但絕無本事再造一個千年古鎮。” 張斌坦言,“古鎮是楓涇的第一名片,要保護好、傳承好。為了保護這樣千年古鎮,在特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我們始終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她。”

古鎮風貌

住在古鎮旅游景區裡,開門是風景,鄰居是茶友,是否令人羨慕?然而居民也有煩惱,那就是漏雨和白蟻。

“古鎮首先是用來住的,然后才是用來看的。”張斌強調,在古鎮更新過程中,楓涇堅持“一個堅守”,即妥善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

2017年10月開始,楓涇鎮針對古鎮內南大街、清風街、趙家弄、上塘街等老街的危舊房屋啟動古鎮老舊住房解危修繕工程,使得4萬余平方米的老舊危房重現生機,改善了古鎮900多戶居民的生活。

2019年11月下旬,楓涇又啟動了第二輪老舊危房修繕工程,將2.27萬平方米老房納入改造計劃,項目惠及和平、友好、新楓3個居委會總計447戶居民。

古鎮老舊危房修繕工程

“在改造中,印象讓我最深的是,居住在上塘街144號的老王,他們家因為門的寬度不夠,這些年來遲遲沒能用上冰箱。”張斌說:“我們在施工過程中開展了人性化的微調,對這戶居民的家門進行了10多厘米的加寬處理,之后,這戶居民立馬買了新冰箱。”

為了從根本上改善群眾住房條件,確保危房改造工作落到實處,楓涇鎮整個改造工作採取“對房不對人”“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工作思路。房屋雖然經過修繕,但依舊保留古鎮風貌,仿舊的門板古色古香,屋頂上的椽子有序交錯,支撐著“落戧屋”式屋頂。

“留住神韻,提升居住體驗,這才讓‘住在景區’成為眾人都羨慕的一件事。”張斌說。

除了堅持“一個堅守”,楓涇鎮還堅持“兩個空間”,即人文空間與“老字號”品牌空間。一方面挖掘傳統文化、引入文旅資源、打造特色景點﹔另一方面加強老字號展示、生產空間及服務平台建設,促進老字號老品牌在楓涇集聚與復興。

山麓精品民宿

百年民居煥發“改良中式”摩登氣質的山麓精品民宿於2019年“十一”長假投入試營業。依托楓涇人文資源打造的丁聰美術館項目於2019年5月對外開放,經過史料考據,美術館恢復了虹東草堂和草堂“十景”,結合黑瓦白牆的古典空間輪廓和現代布置理念,使亭台樓榭、假山流水、園林景觀與古鎮相得益彰。

“存量資產騰籠換鳥,改造保持原始原貌”

今年4月,楓涇工業園區內一處生產基地的留存建筑被逐一推倒,這塊“大布頭”存量工業用地正式按下“重啟鍵”,金山華平智慧產業園項目啟動,項目全部運營后預計年產值將超過200億元。

金山華平智慧產業園用地原為吉利汽車上海生產基地,始建於2002年,曾有過汽車年生產量近10萬輛的輝煌成績。然而隨著市場變化、生產線調整,近年來基地轉型發展迫在眉睫。為此,吉利控股集團攜手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之一美國華平投資集團打造金山華平智慧產業園,這是目前金山區內工業園區存量用地轉型升級最大地塊。

“對一個我們鎮級政府來講,特色小城鎮建設更應該是一種資源整合式的創新。” 張斌表示,楓涇鎮探索“兩條路徑”,一是內部革新,通過存量資產騰籠換鳥,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增量提質﹔二是外部借力,借助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紅利,推動資源要素加速集聚,推動重大項目落地生根。

長三角路演中心

2016年,楓涇鎮與上海建工集團攜手推進長三角路演中心建設。這裡曾經是驛站、磚窯、絲綢印染廠,2010年因停業,廠房閑置多年﹔如今,這裡已逐漸成為一個為各類市場主體帶來各種機會的服務平台。

“在改進過程中,我們都是力爭做到原滋原味,原始原貌。”張斌介紹,裡面的主體建筑都保留了原有老廠房,拆下來的舊磚並沒有當做建筑廢料,而是切割做了建筑牆面裝飾材料和路面磚﹔作為過去年代工業標志的老水塔,“穿上”電子屏,未來將滾動播出經濟信息﹔高43米的老煙囪頂部安裝電子屏,用於滾動播出特色宣傳。老廠區內一處老碉堡也被保留下來,設計施工方在附近修建戰壕等景觀,加深歷史氛圍的渲染。通過一件又一件的精雕細琢,如今的老廠房已經煥然一新了。

“社區治理精細化,讓小康生活更有滋味”

社區治理水平的精細化,帶來的不僅僅是居民的幸福感,還有歸屬感。楓涇鎮如何讓小康生活更有滋味?

興塔片區原本是金山區的一個行政鎮,2005年撤銷鎮建制,原興塔鎮與楓涇鎮合二為一,興塔從鄉鎮變成了社區,原有的行政和辦事機構逐漸被撤並,原先居住的百姓逐步搬遷至楓涇鎮區。按照鎮域規劃,興塔社區規模不再擴大,並逐步向鎮區集中。由於歷史原因,楓涇古鎮與興塔片區的發展總是不在一個起跑點上,興塔片區的城鎮發展、生活品質相對落后,這也常常令居住在興塔片區的居民對楓涇這個家的概念有隔膜。

“同樣生活在楓涇,楓涇鎮區的老百姓已經都用上了天然氣,反觀我們撤制后的興塔地區,卻還在用老胳膊老腿扛液化氣罐上樓。”不少新金山路519弄小區的居民滿腹抱怨。

需不需要更新興塔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成了楓涇鎮面臨的現實決策。2019年,楓涇鎮迎難而上,用紅色初心“點燃”藍色火焰,開始了興塔地區天然氣項目工程建設,對興塔地區及老鎮區范圍內尚未接通管道天然氣的區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排摸,並擬定了《關於鎮區管道天然氣入戶實施方案》。項目工程覆蓋興塔社區居民約2523戶,如今,楓涇鎮天然氣入戶工程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除了提高社區宜居水平,楓涇鎮還在升級社區硬件配套設施,包括教育、衛生、醫療、養老等基礎設施保障和社區軟件配套服務水平和服務能級。

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楓涇中學體育館

3月中旬,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楓涇中學正式被命名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張斌介紹,這個命名是實打實的,享“市重點”同等待遇,今后在自主招生、特色師資隊伍和經費投入等方面都是參照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相應政策,這個對於我們楓涇未來教育的發展都是意義巨大的。

“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在楓涇能落戶一個三級甲等醫院,克服楓涇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張斌說:“后來我們中西醫結合醫院就跟上海龍華醫院合作,2018年成為了龍華醫院分院,實行全日制門診。什麼是全日制門診,就是把龍華醫院最強的科室,比如腫瘤科、針灸科等都在楓涇進行了常態開設,楓涇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專家門診服務。”

“鄉村更新,讓這三類人扎根楓涇”

在探索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過程中,什麼最關鍵?張斌回答:“人的因素,鄉村振興最終要靠人來實現。目前,有三類人在楓涇鄉村通過親身實踐,獲得了成功。”

第一類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返鄉農二代。他們在農村長大,對農村有著與生俱來的感情,又受過高等教育,對農業技術接受能力較強。比如,楓涇像“燦輝果蔬”陸華輝、昊豐合作社張華。在種植過程中,張華最重視的就是將每個水果所施用肥料的名稱、方式、時間,產品收獲、銷售等的日期、方式、數量進行詳細的記錄。

第二類是多年外出務工、有些積累后返鄉的農民。他們愛農村、懂經營、善管理,能推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在楓涇有不少大農戶原來是其他行業的經營者,看到楓涇農村農業發展前景,他們選擇回到農村承包土地,成立了種植合作社。憑著一定經濟實力和管理經營能力,大力發展生產有機農產品,引進適銷新產品,並與盒馬、叮咚等新興生鮮零售平台合作,拓寬銷售渠道。

第三類是專業型、規模型農業龍頭企業。他們往往擁有農業某個領域的核心技術並已產業化,農業科技含量較高,具有農業品牌效應,規模化、市場化經營,產出效益較大,吸納勞動力較多,輻射帶動能力也較強。

 “記得楓涇的開太魚文化老總何文輝當初來我辦公室談他在楓涇鄉村發展夢想時,感覺這個有想法,但是能不能落地。”張斌說道:“如今他們在楓涇擁有2000畝的水質淨化有機農業基地,通過水質淨化技術,實現淨水養魚。稻蝦共作的種養結合模式在楓涇得到了示范推廣, 2019年開太公司的產值達到5.3億元,稅收交了5000多萬。”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村民“回家”。村民為什麼回家來?因為“農民收入在增加”。

天域·新義田園綜合體(圖片均由楓涇鎮提供)

天域·新義田園綜合體一期,通過出租農民存量宅基地和閑置房屋,將美麗鄉村建設向眾創空間打造轉型,既為企業和創客提供了創新創業新平台,也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新載體新渠道。例如,村民將面積約60多平方米的房屋出租,每月增收可達1000∼2000元,加上其他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可支配收入增加額遠高於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收入。

最近,樂高樂園落戶楓涇的消息又讓楓涇“火”了一把。“樂園的選址在我們楓涇古鎮,滿足了樂高方面‘空間上要離市中心遠,但時間上要離市中心近’的要求。”張斌介紹,項目建成后預計會給楓涇每年帶來約300萬的客流。讓人欣喜的是還有總投資百億以上的阿裡巴巴飛天園區項目近日明確落戶楓涇,該項目將以阿裡集團為主體,以數據中心模式開發建設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雲數據計算中心。未來,楓涇將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大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責編:王文娟、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