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好再战斗 瑞金医院为医护筑起“爱心港湾”
把暖心关爱传递给一线医护,把医者仁心体现于每位病患
支援源源不断,涌向最艰难的一线
瑞金医院为医护筑起“爱心港湾”,休息好再战斗,全院上下不分科室互相支援共同守护患者生命线
■本报记者 黄杨子
“就像打仗一样。我们的人员损耗很厉害,很多医生也感染了。”声音嘶哑的盛慧球一边说着,一边在急诊室间奔走。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她一直坚持不离岗。
“昨天一共来了92辆救护车,是平时的3倍有余,四五月的最高峰值也只有51辆;急诊内科昨天24小时接诊了865名患者,抢救室从0时到清晨7时,接收了200余名患者。”她报出一连串的台面数据,“有焦虑,但也有信心。”
信心,来自战友们的强大后盾。在瑞金医院,源源不断的支援从院内涌向了最艰难的一线:医务处第一时间招募统筹数十名志愿者医生前往急诊、抢救室、病房及发热门急诊等岗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行政值班人员等轮流支援急诊大厅,帮助协调就诊秩序;医学教育处积极发动规培医生、进修医生前往支援;院长宁光、副院长陈尔真都到急诊一线指挥抢救、分流患者……“虽然忙成了连轴转的‘陀螺’,但战友们互相打气,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
筑起临时“爱心港湾”,可他们来去匆匆
为了给医护人员提供坚实保障,免除家中老幼的后顾之忧,瑞金医院联系了隔离酒店,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感染人员可在此休整。不到两周的时间里,酒店已入住143名医护,其中82人已经转阴返岗。
心脏内科护士顾秀华担任着临时“瑞金医护之家”的“管家”,和同事一起负责照料入住医护们的日常起居。“急救所需用药、感冒退热药、血压计、血氧饱和仪等等药品和设备我们都备齐了,如果有需要,就会及时送去。”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顾秀华叹了口气,“许多同事直接从医院来酒店,没有回过家,有些加了班才来。一般最多住上5天,有些人两三天症状好转些,就又急急忙忙回到医院。”已经休整4天的胡琰霞是胸外科护士长,“明天我就打算尽快重返岗位继续战斗。科室32名护士,目前只有不到一半人在岗。”说起战友姐妹们,她的眼眶湿润了,“前天晚上,一名护士的核酸异常了,可她的第一反应是跟我说对不起,因为又要辛苦别的同事顶班。”
胡琰霞家中有老人和不到2岁的孩子,为了不让家人感染,她住进了这临时的“瑞金医护之家”。“抗原试剂、体温计、整整12瓶1.5升矿泉水、5大包纸巾,这些生活细节医院都考虑到了,加上丰盛的一日三餐,让我们倍感暖心。”
吃饱吃好补充弹药,工会筑暖心屏障
这也是机体免疫力与病毒的一场大仗。“让每个瑞金人吃饱、吃好,给大家‘补充弹药’,有力气、有底气去拼。”膳食科科长吕君的心愿很朴素,“一线医护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太大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提供营养膳食保障。”
精心制作各种营养、健康、美味的食物;严格监控卫生、物流等环节;对食材、用具、场所等重点环节严格消杀;开设快速套餐通道、实行分餐避免人员聚集;针对急诊工作人员需求,开展线上订餐、送餐服务;免费送冬至饺子、腊八粥等美食,为住院员工提供温馨服务……暖心、暖胃,防疫一线的“幕后人”用每一顿热气腾腾的餐食带去支援。
比起其他岗位,医疗机构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大量的防疫物资需求。防护口罩、隔离衣、防护服、防护面罩……瑞金总院、嘉定分院、远洋分院等每个“战场”,都需要统筹安排。库房、门诊、病房,每日几千人的物资需求和消杀需求也离不开资产管理处的跟进。在副院长陈海涛与处长夏振炜的提前统筹预案中,制定了AB班管理排班制度,确保时刻有人在岗。
“阳”了的医护越来越多,作为“娘家人”,瑞金医院工会想方设法为大家筑起屏障。工会专职副主席吴平自己也“中招”了,居家电话连线中,仍不忘安排物资发放,“除了全员的健康关爱包之外,我们重点关注四类人群(肿瘤、孕妇、老专家、老员工)的健康保障,与妇委会一起慰问关爱在岗的怀孕女职工,并为居家的孕妈妈寄送急需的退烧药品。”药剂科主任卞晓岚说,“为了扩大药品覆盖面,我们将应急药品进行了拆零,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让入住关爱隔离酒店的员工、其余感染员工也能得到赠药,希望能鼓舞士气,凝聚起全院医护职工的力量。”
不分内科外科,共同守护患者生命线
急、难、繁、险。风险和挑战纷至沓来,在这座大型三甲医疗机构,医护们尽力保证基础医疗不停摆,全力守护好患者的生命线。
“为了让患者减少排队、快进快出,预检后首先进行血常规和胸部CT检查,情况稳定的患者尽量予以药物治疗,同时建议居家隔离;如果需补液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则尽快‘分流’至急诊进行下一步治疗。”发热门急诊护士长李苹介绍,近期发热门诊最高峰开出4个诊室,接诊400余名患者,而以往日均接诊量为七八十人次。“这些日子,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大量居民的就医需求,我们的日均就诊量回降至约250人次。”
内科医生支援急诊,外科医生支援发热门急诊,“全院一盘棋”的当下,大家不再区分内科外科了,只有共同的名字——瑞金医护。
36号楼,驻扎着感染科与呼吸科,这里大多收治病情更危重的患者。感染科主任谢青坦言,与大上海保卫战期间相比,这次面对的是不一样的挑战。“不少50岁以上的同事,在年轻医生奔赴前线的时候主动请缨。”目前,重症患者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缺氧,入院后会对症进行抗病毒治疗、激素治疗、吸氧甚至高流量氧疗、无创呼吸机等治疗,个别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因此在呼吸科,之前支援门急诊的医护如今已“归队”,同时紧急调配许多专业设施设备,全力保障危重症患者救治。呼吸科副主任周敏介绍,由瑞金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委瞿介明领衔的工作群建立起来了,“整个呼吸传染大楼患者的收治和协调都能及时在此互通有无,让我们倍感安心。”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