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企深耕种猪育种领域,打造具竞争力品牌
上海民企深耕种猪育种领域,掌握种源自主权
祥欣畜禽打造具竞争力“华系种猪品牌”
形成育种、扩繁与推广一体化体系,去年产值逾11亿元
■本报记者 束涵
万亩良田环绕,上海东滩的国家级种猪育种生产基地在天然生物安全防护屏障内,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优质种猪降生。它们承担着一项重要的任务——成长为国产高端“猪芯”。
种猪,被视为生猪行业的“芯片”。当前,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种猪基因库,但国内生猪九成以上来自于国外种源。养殖户不仅要承担高昂的成本,也可能在这一关键环节遭遇制约。
国家级种猪育种生产基地的运营主体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从种猪领域的“小老弟”,逐步成长为美国有关方面都想来取经的“老大哥”。企业的目标很明确:掌握种源自主权,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华系猪”。
高端定制“取长补短”
2013年,祥欣斥资2000万元,让865头美国顶级种猪“包机”来沪。从国外引入高端定制种猪,这是上海规模最大的一次,目的在于“取长补短”。
“尽管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种猪基因库,但因缺乏科学、系统性的选育与综合性的开发利用,本土种猪不太适应中国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祥欣育种总监张和军对比了国内外种猪优劣,国外种猪生长周期为6个月,瘦肉率可达60%以上。但进口种猪在缺乏持续系统性选育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摆脱不了对国外种猪的依赖。
面对这一现状,祥欣决心向着高科技、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种猪领域进军。2004至2005年间,企业先后从国外引进215头种猪,拉开了“祥欣种猪”自主育种的序幕。
随着人才、设备逐步完善,企业建立起一套严格、科学的标准化育种流程,以及智能化、高科技的饲养管理模式,打破了引种退化的怪圈。在国家开启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之际,更是被遴选为首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
一方面,企业持续获取优质种源。另一方面祥欣加大投入,与发达国家相关协会签订了战略技术合作协议,对接近2000万种猪基因的数据库,并参与外国的联合育种和同步育种,定期提交育种数据。
经过两三年取长补短,祥欣选育出的种猪连续数月独揽全美杜洛克种猪性能排行榜前三名。美国有关方面表示,希望能够借鉴祥欣的育种经验。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
祥欣生产基地内,智能温控以及有害气体监测等设备,正将实时数据持续传输至后台。在这里,每一头猪都有自己的身份记录,每一天的数据都及时上传、更新,科研人员定期为生猪做精细化的B超体检。
强大的数据采集以及分析能力,是生物育种企业提升效率的核心赛场。张和军告诉记者,在重点养殖区域,设有智能测定食量的“小食堂”。每当种猪来此进食,系统就会自动检测其进食量,对比进出前后的体重等数据并上传。
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管理平台,祥欣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全流程远程数字化管理。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拓展生产规模创造了可能性。
在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的基础上,祥欣还在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以期进一步打开市场份额。比如创新猪精冷冻生产保存方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生猪冷冻精液产业化基地,实现技术与销量全国领先。
2018年非洲猪瘟来袭,全国生猪养殖业遭遇打击,国外引种远水救不了近火。猪精冷冻技术为全国生猪防非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还在研究将数值进一步拉高,并降低生产成本,造福更多农户。”张和军说。
完善“育繁推”体系
“当外国品种长驱直入,光是依靠育种,很难真正与已成熟的国外产品竞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种猪从实验室走向农户,育种是核心,扩繁与推广是关键,如何串珠成链实现育繁推一体化是难点。当前,国内企业在这三个环节的衔接普遍松散,亟需打造强有力的育繁推企业。
瞄准这一方向,祥欣全面发展种源生态链。从2018年起,企业开始在国内生猪主产区布局区域种公猪站,以及以种猪扩繁场为纽带的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如今,祥欣为全国半数以上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提供优质种猪及猪精资源。2021年,共向市场销售推广优质种猪6万头,育繁推体系产值达11亿元。
“随着基因组测序等先进技术手段在国内推广应用,在育种技术方面,国外已经不存在压倒性优势。”经过多年的实践,祥欣更加坚定信心,只有发展高科技农业,才能在上海站稳脚跟、谋求未来。根据规划,它将以上海为种猪育种科研中心,在外地建设更多的种公猪站和扩繁场。“我们将继续扩大育繁推体系规模,重点突破及转化具有重大发展前景的技术,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系种猪品牌,为解决国家种业‘卡脖子’问题贡献力量。”祥欣董事长严国祥表示。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