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提地”发轫,到扩点至全市16个区,25个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生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
让“家门口的声音”听得到用得上
■本报记者 王海燕
上周,12位上海市民走进市人大会议厅,分享了他们参与四部立法的故事,他们中有因“脱口秀”火了的外滩警察、奔忙于五角场区域的快递小哥、稚气未脱的中学生、工人新村的居民……12人讲述的内容各有不同,但这些立法故事都与基层立法联系点有关。
上海正在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从“首提地”发轫,到扩点至全市16个区,25个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生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民主协商的平台、宣传法治的阵地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窗口。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联系点总共对97件法规提出12340条意见,其中1148条意见被不同程度采纳。
首提地的辐射效应
2015年起,古北市民中心的大厅门口挂上了一块金光闪闪的牌子“虹桥街道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
最初,附近居民、华东理工大学教师安大地看到这块牌子有些不以为然:“我们普通老百姓提的意见,立法机关真的会当回事吗?”热心社区又爱“挑刺”的安大地,很快被联系点慧眼相中,成为一名信息员。近距离参与了几次立法征询会后,安大地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他和居民还把这个理念运用于身边街区的治理。
“从观望到试探再到点赞”的转变,是一名信息员的成长史,也是联系点走入人心、扎根社区的生动实践。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戴涛说,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这里像种子一样催生出更多民主实践活动,让“家门口的声音”听得到、用得上,使民主的“获得感”看得见、能体验。
这些年,首提地的立法征询对象覆盖面越来越广,除了居民、学生、职工、外国友人,还扩展到残障人士等人群。2021年11月,古北市民中心与长宁区残联合作召开了一场面向特殊群体的《体育法(草案)》意见征询会。长宁区聋人协会主席曹瑞强提出,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应该考虑到特殊群体的使用需求。得知这条建议成了实实在在的法律条文,他深有感触:“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群全覆盖的民主,让弱势群体感受到了法治和民主的温度。”
据统计,这7年来,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共完成68部法律的意见征集工作,归纳整理各类意见建议1500余条,其中121条建议被采纳。这121条建议被一一展示在联系点展览室的“法条墙”上。对于未被立法采纳的民生建议,虹桥街道研究转化为老年助餐点、儿童友好空间、白领早餐车、错峰停车位等社区治理议题,解决了一批民生“微实事”。
这些年,首提地的辐射效应在上海16个区开花结果,联系点的“朋友圈”越来越广。人们来首提地取经,再把好经验带回去;首提地的人员也一次次走出去,与其他联系点共同举办征询活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同心圆”越来越大。
“民主”与“民心”相通
中远两湾城1.69公里岸线是苏州河42公里岸线最后一个“断点”。对这个有着近5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社区来说,要实现贯通开放,就得将小区内沿河空间开放共享出来。在“一江一河”立法征询中,有的居民就质疑“这是我们小区的步道,为什么要让别人进来”。
“为了凝聚百姓的声音,我们说破了嘴皮,也磨破了脚跟,原本持反对意见的业主最后消除了顾虑,投出同意贯通的一票。”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书记恽梅表示,前前后后,他们收到2000多人次的意见建议,一一汇总梳理,并将这些声音带到联系点立法征询现场。“条例颁布后,我们发现居民关切的关键问题都有明确的说法了。”
去年,《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草案)》征询意见时,上海律宏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黄冬艳提出,很多小微企业没有法务团队,更需要有关部门帮助他们落实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这一建议被采纳,在最终通过的法条中,“高新技术企业”改为“企业”,这让受益企业数呈几何式增长。
“民意寓于立法,立法顺应民意。”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陆晓栋说,“民主”与“民心”相通,基层群众的意见已经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大门越开越大、全过程人民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
向立法前后拓展延伸
“我们提的这些‘田间地头’建议,有的被采纳写进了法规,有的还影响到了人大的立法编制计划!”市人大代表、崇明区港西镇北双村党支部书记李小英是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一位信息员,这也是上海第一家“农”字品牌的联系点。李小英观察到,联系点的功能在“跨界”,不仅在法规草案阶段征求建议,还与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专家组开展课题研究,并将意见建议跨前到市人大立法计划编制阶段。“联系点将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和学术研究结合了起来,有助于撬动更多立法资源。”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童潇评价说。
从最初的立法意见征询,到立法计划调研、普法宣传入户,25个联系点已实现了立法点的功能向“立法前”“立法后”两端延伸。为进一步赋能增效,联系点还着力在参与立法、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和宣传普法等四个领域进行功能拓展。
联系点在监督执法领域也发挥着作用。2020年,朱泾镇南圩新村旧房修缮工程启动后,区、镇人大代表自发前往现场监督工程情况。因施工方操作不当造成137栋排污管堵塞,二楼以上住户污水漫溢,居民怨声载道。朱泾镇基层立法联系点立即组织法律专业人士商讨,最终作出调解方案,督促施工方重新铺设管道、及时赔偿居民损失。“我家这个天井以前一到下雨天就积水,污水也没处排。改造后真的好多了,下了大雨也没积水。”改造工程的受益者戴老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感谢代表帮我们解决问题,这个‘直通车’管用!”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