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实践 激发最老工人新村社区治理活力

2021年12月22日13:08 |
小字号

2021年是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建成70周年,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从建成之初就一直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做强人民民主特色。进入新时代,曹杨新村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并融入社区发展全过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愿景一一得以实现,让曹杨人民从最初的“光荣感”到“归属感”再至“幸福感”,奋力打造有亮点有品质有温度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

立法直通实现民意直达,打造曹杨亮点

2020年4月21日,曹杨新村街道成为新一批25家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街道以此为契机,在市、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支持下,自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充分发挥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车”作用。

曹杨新村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开展了68场座谈会参与27部法律法规草案的立法征询,提交意见建议495条,被采纳123条。建立了涵盖社会组织、楼宇(园区)、片区服务中心、驻区企事业单位、居民区等50个线下固定信息采集点,及1个线上平台即“曹杨立法直通车”小程序,架起由这51个点位构成的民意直通“彩虹桥”征集民智民意,共计超千余人次参加,同时以全媒体形式开展大型普法宣传累计辐射万余人次。坚持在立法征询中把“全过程人民民主”放在第一位,服务触角延伸到全区其他兄弟街镇、区级重点企事业单位、园区等,拉长立法征询、信息采集的延伸线,让传递上去的民声更具广泛性、代表性。

作为一个有着70年“高龄”的老社区,曹杨面临着各种“难”,老龄化问题严重、社区空间狭小、配套设施陈旧等。立法点通过立法意见征询,听取民智民意汇聚各方力量解决社区难题。

一键叫车

在对《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进行立法征询时,就受到了曹杨老人的高度关注,提了不少有建设性的建议,特别是对如何落实好《条例》有担忧。他们提出随着数字化城市建设发展,很多老人不会使用叫车软件也不会使用数字支付,出行碰到了“叫车难”。曹杨基层立法联系点借助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工作,多方协商成功争取了市级资源,在全市率先落地“一键叫车”智慧屏,开启“刷脸叫车”便民服务试点,依靠充分适老化便捷操作,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实现便利出行。现在已经在曹杨13个点位落地“一键叫车”便民服务点,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片区食堂、居民小区等,老人出门只需带好身份证就可以实现叫车无忧。

智能充电 

今年5月,《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正式颁布,随着一系列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措施开始实施,非机动车的“充电难”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在曹杨这样一个老小区,老百姓习惯骑乘非机动车,但人口密度大公共空间有限,让非机动车充电难上加难。在该条例草案的立法征询座谈会上,居民们与职能部门各抒己见,围绕“不集中充电就要处罚”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居民认为小区条件有限,偶尔违规应以批评教育为主或轻罚,且目前集中充电设施数量远远低于非机动车保有量。但相关执法人员则从安全角度考虑,建议重罚杜绝安全隐患。大家在充分发扬民主过程中提出了有建设的意见,可否充分利用辖区公共空间增加灵活便捷的公共充电桩来破解难题。随后在曹杨充电需求集的路段,如房屋中介门口、居民小区两侧、银行网点周边,一座座“花坛式”充电桩悄然出现,社区居民实现了充电无忧的同时,还成为了曹杨街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在充电桩布点过程中充分听取周边居民意见,考虑使用率合理化设置覆盖半径,并为需求量大的快递小哥们增设了换电柜和充电柜。

人民意见征集

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于1月30日正式公布。第十章节围绕优化功能布局、塑造市域空间新格局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其中就提到将在曹杨新村等地开展城市更新改造示范区试点。在今年的《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草案)》立法征询时,曹杨作为城市更新改造示范区试点,积极推进社区治理法制化助推城市更新。在20个信息采集点召开座谈会,社区居民、业委会、物业方共同参与,就小区“停车难”问题发挥专业优势广聚民智,推动街道出台了《全域住宅小区停车管理办法编制指引》,将法治思维融入社区自治共治,为老旧小区解决停车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并提供可复制推广使用的曹杨样本。目前,曹杨新村已有一半以上的居住小区依据《指引》,因地制宜协商制定个性化停车管理规定,居民们抢车位乱停车现象明显减少,因停车问题而产生的矛盾也大幅降低。

建议征集彰显群众智慧,体现曹杨品质

人民城市客厅 

作为普陀区首个挂牌单位,曹杨新村街道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站布点到街道人民城市客厅体系中,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片区——居民区百姓会客厅/楼宇园区楼委会/商业街区街联社——百姓楼组客堂间四级人民城市客厅,通过首问接待台、建议征集箱、流动征集队等形式,推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真正开门化、常态化、多样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汇集群众智慧力量。

“曹杨的商业业态都太老了,能不能引进一些年轻态店铺,让年轻人也喜欢,让曹杨也变得更有活力。”今年8月,在曹杨新村街道武宁片区,一位退休社区干部当着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区政府、街道三级负责人的面,提出对街道未来发展的思考。面对如此中肯且契合街道实际的建议,领导们纷纷表示建议很好值得研究。随后又有三组群众代表,轮番和三级负责人面对面交谈,听了群众的建议在场的干部都赞叹群众智慧。这样零距离、面对面听取人民建议,在曹杨的四级人民城市客厅时时上演,大家都在为曹杨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桂巷坊 

听取了群众意见,街道立即对正在更新的桂巷坊商业街城市更新建设项目中的商业业态梳理评估并进行适当调整,剔除与周边商业圈有重叠的业态、不贴合居民实际需求的进行调整、商铺功能过老没有受众群体的剔除……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桂巷坊成为曹杨商业新地标。

幸福饭堂

又如根据人民建议来信,就社区老人助餐服务问题,曹杨新村街道在前期反复调研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设了以“家”为理念的“曹杨幸福饭堂·桐柏院”,以“享”为形态的“人民城市客厅·幸福餐吧”,不仅消除了辖区居民的助餐盲点,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舌尖上美食”,同时还成为增强邻里感情休憩娱乐的“网红打卡地”,并助力街道持续优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功能布局,让更多群众期盼的“愿景图”转化为群众满意的“实景图”。自今年中秋开张以来,就餐人次持续增加创新高,成为社区居民怒赞的家门口好去处。

民主协商推动共治共享,感受曹杨温度

人民全过程参与,政府全过程响应,一件件小事丰富着市民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验。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社区垃圾厢房改造、消除楼道乱堆物现场……解决社区治理“难点”,更需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作用。曹杨新村街道深化拓展党建引领下的三级“红色议事厅”机制,通过基层党组织负责“牵”、各方代表共同“议”、力量资源统筹“用”,推动突出矛盾、重大问题的化解。同时全新打造“美好曹杨Z造师”队伍,鼓励有想法、有热情、有意愿的社区自治达人为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支招”,让群众智慧更好服务治理,把民主协商成果转化为更多社会治理成果。

曹杨新村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工人新村,也是普陀区不成套房屋最多的一个街道。2008年起,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曹杨新村街道率先起步开展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遵循“成熟一幢、改造一幢”的原则,截至2018年,历时10年共完成改造(项目竣工)24幢、受益居民1,060户,建筑面积25,034.96平方米,完成了街道不成套房屋总量约9%。

2018年9月13日,市委书记李强来到曹杨五村南岭园专题调研留改拆工作,并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此后区委、区政府立即贯彻落实调研精神,确定了55.5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三年启动、六年完成”的目标。其中,曹杨地区涉改房屋为148幢、26万平方米(占全区47.2%),涉及居民8,000余户(占全区50%以上)。曹杨新村街道全力推进此项工作,实现了改造提速。截止至2021年2月底,共有32幢已完成签约改造、实现回搬,66幢正在改造施工中,惠及4023居民。其中,仅2020年就完成51幢100%签约。

曹杨一村

作为最老工人新村的曹杨一村,1499户都是合用户,自2019年12月起,曹杨新村街道启动旧住房成套改造,通过空间重构彻底改变居民居住环境,让每家每户拥有独立套内煤卫设施。老工人新村换新颜,终于找到最优解,而这一方案的出炉,正是在“人民城市”理念基础上,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走出的一条“优秀历史建筑”民生改造的创新之路。

曹杨一村的诞生,标志着工人阶级的崛起与一个时代的荣耀。1951年,本着“为工人阶级解决住房难”的指导原则,上海市开始规划“工人新村”建设。普陀区中山北路以北、曹杨路以西大片农田因 “就近工业区、远离市区”,符合“先生产后生活”生产型城市转型思路,被选址为首个工人新村的“试验区”。

历史记载,1951年9月,曹杨一村开始动工,次年4月全部竣工,5月验收完毕,6月迎来首批住户。整个新村共有砖木结构、立帖式二层楼房48幢,167个单元,可分配给1002户人家居住。1952年陆续入住曹杨一村的1002名住户,都是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那个上海市民普遍使用煤球炉和马桶的年代,曹杨一村的居民已用上了煤气和抽水马桶,这些都是一般家庭难以企及的。

这里的规划、设计与建筑,注入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理念。当时的设计规划者汪定曾把整个社区规划为一个便捷的15分钟生活服务圈,中心是公共办事场所,学校、卫生站、合作社、菜场等日常生活服务设施则分布在居民区的周边,这种融合欧美社区与郊区洋房以及上海里弄的布局规划,在当时十分超前。“这是对一种新的集体主义生活及社区模式的想象。随着曹杨一村的诞生,‘工人新村’从理念变为现实。”曾对曹杨新村进行过多次走访和深入研究的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林超超这样阐释曹杨一村的重要历史意义。

然而,建筑物和人一样,也会渐渐老去。现如今,一些多年来尚未搬走的老住户,都觉得“越住越不舒服”。一村的一户老劳模家庭,当初夫妇俩带着几个孩子入住,人均居住面积可达4平方米。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家几户甚至三代人,挤在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里。一层楼三个单元,煤卫都在公共区域几家合用,狭窄的楼道内堆满了居民自家屋内放不下的杂物,外墙则缠绕着如蛛网般的电线。

而曹杨一村面临的另一重“尴尬”则是:2004年,曹杨一村被评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2016年,它更被列入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20世纪建筑遗产”。这意味着,曹杨一村征收无望,建筑物外立面也不能改变。

在此情况下,街道尽最大努力“小修小补”——2011年,曹杨一村进行了厨卫改造,合用厨房卫生间装修一新;2013年,街道又把公共厨房相对分隔开一些,做成统一规格的灶台,外墙私拉电线也重新盘绕整齐。但这样小规模改造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居住环境的困窘,卫生间虽然分割成独用,却依然没在套内。

2019年,借着普陀区在全区范围内启动旧住房成套改造的“东风”,曹杨新村街道把曹杨一村纳入首批名单,希望启动“大手笔”的保护与改造机制,在改善居民生活与保护历史建筑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专家和工作人员一次次跑小区看一村房屋的实际情况、进居民家听一村百姓的实际困难,对改造方案进行了无数次的修改调整。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一份充分保有居民意见并符合历史保护建筑改造要求的方案终于瓜熟蒂落。首先是保留历史风貌,“邻里单元”的扇形行列式分布的规划特色以及空间肌理,通过道路和绿化整治,更凸显其特色;其次,对建筑物采取必要加固措施,结合成套改造在房子北侧的凹处,适当减少内凹尺度,释放少量面积增加至套内做到煤卫独用;第三,南立面按原貌重点保护,违章搭建和老虎窗全部拆除,清理墙面上不必要的设施。

改造方案终于确定,但曹杨一村居民们各家情况不尽相同,“千房一面”设计无法满足个性需要。街道在积极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的基础上,让居民群众充分了解、充分表达,参与到改造签约的全过程。改造前,召开听证会,做好方案解读,并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将合情、合理、不违反政策规定的意见建议吸纳,促进方案优化。改造中,设计师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想法,通过民主协商,个性化的设计图纸做到“一户一方案”,让每一户居民吃下定心丸,用“量身定制”换群众满意。改造后,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幸福家园”建设的实景,增强曹杨一村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在今年10月曹杨新村建成70周年之际,曹杨一村旧住房成套改造工程全面收尾,一村的老百姓终于拿到了回搬新家的钥匙,开启幸福生活。

百禧公园 

而曹杨的另一处新晋网红打卡地——百禧公园的建成,亦是基层民主协商的产物。百禧公园选址地最初为真如货运铁路支线,后整条路段即北起曹杨路连接兰溪路南到中山北路,改建成为当时“最长菜场”的曹杨铁路农贸市场和曹杨铁路综合市场。

曹杨新村街道面积2.14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近11万,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双高”,铁路市场狭长区域的两侧就串联着11个居住小区。空间局促和利用率低,需要我们对城市空间的优化使用进行复合思考。铁路市场关停后,街道通过四级“人民城市客厅”体系和“红色议事厅”平台,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征集民意听取周边居民意见,以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主要功能定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因地制宜打造了多功能融合的立体式“百禧公园”。

百禧公园全长880米,是一座三层“高线公园”。K1为半地下艺术走廊,兼具艺术展呈和教学研讨功能;K2则是全开放休闲活动长廊,随处可见绿化景观小品和公共艺术作品;K3作为最高层的云上廊,是观景休憩散步的最佳场所。居民们游览百禧公园时可以通过水晶地砖、铜版制画、老墙投影等巧心思的设计,回忆老上海的生活;也可以在百禧驿站、篮球场、艺术广场等不同类型场地,感受时尚活力的休闲娱乐氛围。2021年上海城市艺术空间季,百禧公园作为普陀曹杨样本社区开幕式的主会场,充分展现了它贴合“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多样化服务功能,是对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好回应。

建设开放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居民朋友们的体验感和参与度,不断优化公园管理,持续改善社区服务,街道在官微进行【你呼我应·意见征集】,因为更好的“百禧”需要我们的共同参与。内容包括对百禧公园的总体评价、期望百禧公园如何设定开放时间、对百禧公园的功能服务配套设施有何建议等。

游览公园可以发现,两侧围墙不尽相同,有的铁铸透绿、有的加高封闭、有的活泼涂鸦,这都是街道在建设初期充分听取周边小区居民的意见,满足各小区不同需求而进行的个性化打造。百禧篮球场原先设定为全天候开放,但周边居民提出了噪音扰民的意见。在充分征集民意的前提下,经过多方调查论证,最终调整了篮球场的开放时间和开放时长。同时为方便周边小区居民出行便利,在公园靠近小区的不同位置分别设置了公园出入口,地点选定、开门时间、如何使用等,都是根据征集到的居民意见汇总协商确定的,可以说百禧公园的建成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曹杨的最佳实践案例。

(来源:曹杨新村街道)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