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这个小区的志愿者,做任务要靠“抢”!

2022年05月15日15:46 |
小字号

“手速这么快?我又没抢到!”

他们在抢什么?

“刚才没抢到抗原任务的可以来抢了,

明天还需要10名志愿者。”

在希望社区常发豪庭小区的志愿者微信群

几乎每天都会上演“抢任务”。

希望社区常发豪庭小区共有住户1500余名。从4月11日至今,这支志愿团队已经集结了80多人。在这支团队里,做志愿任务要靠“抢”,稍不留意几秒钟任务就被“抢”完了。一人报名、夫妻俩共同参与的情况也常常发生。

团队中共有63名党员,队员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最小的18岁,最年长的已近七旬。队员分工明确,总协调和秘书处负责统筹协调,固定组分为征订组、配送组和宣发组,机动组负责核酸现场支持、抗原试剂发放等工作。志愿者们各司其职、配合默契,井井有条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任务,为居民提供服务。

为了保证每栋楼的居民都能及时看到订购保供套餐信息,团队组建了征订组。除了收集整理征订信息等工作,组员们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倾听居民的声音,及时跟进反馈,搭建起居民与居委沟通的桥梁。当听到居民们纷纷反映“菜更新鲜了、收货更及时了”,征订组全员都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欣慰。“如果做不到‘改变’,那就尽力做一些‘改善’。”征订组组长韩婷婷说。

志愿者的身影中处处是感动。小区共有十栋楼,楼组长们的平均年龄在68岁,3号楼楼组长严老伯年近七十,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他,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努力学习群通知、群接龙、小程序等各项“新科技”。从刚开始只会用纸笔记录,已经“进步”成了群里活跃的“小灵通”。清晨时分,每收到一位居民的抗原检测反馈照片,他都会仔细地回复一句“谢谢!”

除了“不服老”的楼组长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进来,始于党员、扩于群众,一人志愿带动全家上阵,几乎每天都有新成员报名加入。居民从等着“被志愿者服务”,逐渐变成了志愿者“抢工作”,志愿群里气氛热烈,志愿服务氛围浓厚,有时甚至需要提前“预报名”。“热心邻居,今天您就休息一下,让我来吧!”“不用抢菜了,抢着当志愿者了!”原先邻里之间不熟悉,通过一起参加志愿服务,大家的距离拉得更近了,陌生的“老邻居”在志愿团队里成为了“新朋友”。

团队总协调宋玮表示,在报名时会根据志愿者的年龄、实际情况,调整服务项目。“核酸现场维持秩序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有些年长的志愿者选择了这个岗位,考虑到年龄和身体原因,我们也会耐心解释,为他们安排别的岗位。”团队不仅尊重志愿者的意愿,同时充分考虑细节,确保志愿者的安全。

秘书处统计参加次数,在志愿者群里公布,居委最终核准服务时长,统一录入“先锋上海”或“上海志愿者”进行档案记录。“我们要让大家的付出和辛劳被记录、被认可、被看到。”

宣发组组长孔倩还有一个多月就将进入待产期,虽然无法在一线奔波,但她依然在志愿服务中倾注着热情和心血。热心肠、点子多的她经常在群里解答居民的问题,在家处理工作之余,收集素材、剪辑视频、编写抗疫小故事,记录下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宣发组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更多人看到这些闪光点的存在。”因为自己是孕妇,父母又需要配药,她将居民急切关心的就医配药问题与居委沟通,得到解答后,将信息整理成文、做成海报,以更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给居民。“抗疫是大事,更是大家的事。我们集合在一起,每人都出一份力,一定能渡过难关!”她笑着打趣道,“要不给宝宝取名叫‘霆锋(停封)’吧,纪念这段特殊的时光。”

疫情结束后,这群有热情、有能力、有担当的志愿者还将继续为社区服务,优化职能,不断完善,扩大志愿服务队伍。

(来源:马陆城事)

(责编:王文娟、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