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一条路温暖一座城,南京东路学雷锋志愿服务40年再出发

2022年03月05日10:13 |
小字号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9周年纪念日,也是南京东路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40周年纪念日。

一条路温暖一座城。1982年3月,南京东路上出现了第一辆为民服务小车,从此,黄浦各行各业及各界志愿服务,如涓涓细流在此汇聚成海,“学雷锋”志愿服务旗帜在南京东路高高飘扬。40年后的今天,南京东路学雷锋志愿服务迎来再出发。黄浦区正式发布“南京东路志愿服务”标识,并将通过拓站点、连阵地、送服务,进一步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让广大市民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能享受到广泛便捷的志愿服务,感受细致贴心的黄浦温度。

40年弦歌不辍

“南京东路志愿服务”标识,外围是七彩围合而成的黄浦版图,代表志愿服务汇聚黄浦,中心的“N”型线条代表南京东路,叠加“黄浦版图”与“七彩围合”,寓意着黄浦区志愿服务从南京东路出发,温暖着整座城。

“南京东路志愿服务”标识

“这个标识很好地展示了南京东路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内涵。”1982年3月,第一医药商店的陶依嘉和5位民兵团员推出“第一辆为民服务小车”,开启了南京东路志愿服务的序幕。如今,看着这一标识,陶依嘉心中感慨万千。

40年来,南京东路学雷锋志愿服务历久弥新、蓬勃发展,军民同心共志愿,为民服务暖人心,成为展示城市文明风采的一道亮丽风景。数据显示,40年间,近80万人次参与服务,服务对象多达430余万人次,为群众做好事19万余件。以雷锋精神为指引,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紧扣时代特征,回应市民需求,走出了一条具有黄浦特色的“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文明新风”之路,“崇尚雷锋、学习雷锋、争做雷锋”,业已成为黄浦人共同的精神追求。

南京东路学雷锋志愿服务(资料)

为民初心永不改

陶依嘉说,一开始她自己也没想过到底能坚持多久,是一道道满含期盼的目光,是心中牢牢驻扎的为民服务信念,支撑着她一走就是 40年。

期间,陶依嘉亲身参与并亲眼见证南京东路学雷锋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从原来的党员、团员,解放军、民兵,到现在国企、外企、社会组织等踊跃参加;志愿者从七八岁到六七十岁都来参加服务;项目也不断增加,且越发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每每看到市民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陶依嘉和志愿者们心里都无限满足:“时代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但是我们服务人民的初心永远不会变!”

陶依嘉和孩子们在一起,雷锋精神代代传承

在南京路上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的,还有“好八连”的指战员们。每月的10日、20日,他们都会风雨无阻为市民群众免费理发、补鞋、量血压。好八连第26任政治指导员王鸿绪说:“为民服务是为了致敬先辈的光荣足迹,在母亲路上寻找初心;是为了感悟人民的诚挚尊崇,看一看老百姓对子弟兵真心的爱戴和呵护;更是为了亲身体会助人的简单快乐,净化心灵提高修养,培养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

南京路上好八连为民服务

从1982年接替“南京路上好八连”勤务的武警上海市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接力传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色,连续40年如一日在南京路开展为民服务活动。近日,中队官兵收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回信亲切勉励。中队“雷锋班”班长汪维巧讲道:“我们一定牢记领袖的关怀和嘱托,弘扬赤诚为民的朴素情怀,接续为民服务,深化鱼水深情,艰苦奋斗永不忘、身居闹市不染尘、甘当人民勤务兵,以过硬的素质和过硬的作风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

新征程整装出发

“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是一座永放光芒的灯塔,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40年的实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时代所需、社会所盼、人民所愿。”当前,黄浦区正举全区之力,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黄浦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把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载体,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共治共享的有效渠道,并从拓站点、连阵地、送服务多个方面,充分发挥南京东路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示范带动作用。

“南京东路文明实践号——铛铛车”专列

黄浦区通过新设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点,在南京东路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的基础上拓展服务“窗口”,形成“站”“点”联动规模效应,并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商圈,广泛开展日常便民志愿服务;在南京路步行街开通“南京东路文明实践号——铛铛车”专列,组织南京路女子民兵连志愿服务队等青年志愿者在运行的专列上,定期向广大市民游客开展志愿宣讲,讲好南京路故事、黄浦故事、上海故事;发挥南京东路志愿服务队各成员单位优势,梳理形成一批特色服务项目清单,对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阵地,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配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上海黄浦)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