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上海声音
章义和委员:如何减负不减质?可引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
人民网上海3月4日电 (唐小丽)“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经过半年多的实践,部分学校努力加强课外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课后服务,减负不减‘质’。但更多的学校课外服务形式单一,内容单调,难以促进学生的高素质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章义和说,“双减”政策强调要大力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课后服务水平,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章义和委员接受媒体采访。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关于这个问题,章义和委员分析道,长期以来校内的课外服务不受重视,多数学校将课外服务设置为习题课或自习课,“双减”实施时间不长,积习一时难改。其次,校本资源不足,优质社会资源的利用渠道狭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服务引进缺乏组织指导,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另外,过度依赖本校学科教师资源,不仅增加教师负担,且降低了课后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寻觅多元有效的服务资源,以加强课外服务的资源建设和质量保障,便成为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的关键所在。”
对此,章义和委员提到,可以组织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校内课外服务的建设工作,并制定资质标准。“从北京、上海等试点城市来看,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是一个重要选项,当前各地教育局与学校引入社会机构进校服务的比例与速度远超预期,课后服务社会化即将成为一种新模式。”
为防止新模式所带来的风险,章义和委员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制定进校课后服务机构资质标准,组织公开申报,并遴选、公示进校课后服务机构白名单。由市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征集服务资源,发动社会资源申报,组织专家评审。具体的评审标准可因地制宜,但有几点必须强调,比如机构的信誉是否良好,是否具备进校服务的经验与资金保障,是否具有充足的师资可以实施课后服务,价格和收费方式是否合理,提供的教学方案、教辅课件内容和设施设备是否安全、科学、符合“双减”精神等。
同时,章义和委员强调,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社会机构进校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评价,对于服务质量不达标或有恶性事件发生的机构,坚决予以退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