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李强与浦东团的第五次对话:引领区,就是要回答“时代之问” 

2022年02月16日20:12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就是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距离预定开会时间还有10分钟,浦东代表团审议已经开启。有与会者笑言,2022年头上的这场审议,跟这一年的开局一样,颇有些“赶前抓早”的味道。

这也是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连续第五年参加浦东团审议。五年间,浦东庆祝了自己的而立之年,进入新的历史征程,并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引领区。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寄语浦东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8个月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正式发布。

“前三十年,我们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打下了坚实基础,”审议现场,李强数次与代表们重温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今后的任务,就是在已经铺开的画卷上继续写深写实、增色添彩,使其更加绚丽、气象不凡。”

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2022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浦东8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176亿元。这是浦东打造“引领区”的第一个完整年,以大项目开工作为开局,是一个特别的信号。

对整个上海而言,在面临重重压力挑战的这一年,稳增长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而上海经济增长,首先看浦东。

“发展如果不冲在前面,就谈不上引领。”李强在讲话中,将“经济发展的引领”列为引领区三大内涵之首。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代表提到,浦东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当好全市经济的“稳定器、压舱石、动力源”。

他用一组“个十百千”的数据描述浦东新一年的发展愿景,包括力争GDP增速高于全市1-2个百分点,多项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集聚超100家亚太级以上总部企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3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力争千亿增长。

要做到这些,意味着“起步即冲刺”,年头上开始就要“全程发力、抓早抓紧”。

建设引领区,对稳增长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亦提供了特殊的历史机遇。一方面,诸多制度创新有望产生强大推动作用,当下的一大要务,就是促使其早日落地、见效。

比如备受外界关注的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就被期望加速推进、及早见效。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兼上海稽查局局长程合红代表谈及此事,就引来场内共鸣。在多位与会代表看来,这项来自中央的战略部署能否尽快落地,不仅事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更关乎全国的金融版图与高质量发展。

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宏代表则表示,应在去年开展“全球营运商计划”并尝到甜头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探索,推动全球营运商集聚,创新引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融合”发展,凸显上海在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作用。

另一方面,这种引领能力,也看是否能盘活存量资源、激活潜在空间、打通种种堵点,进而形成新增长点。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代表就表示,可在进一步做强洋山港区的同时,着眼发展潜力尚待挖掘的上海南港,大力探索水水中转和海铁连运等,更好回应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和港口吞吐能力提升的需要,进而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金煜代表则呼吁,应充分发挥上海全球资管中心优势,积极探索股权类融资等,在浦东丰厚的金融资源与科创资源中有效架起桥梁。

在最后的讲话中,李强亦要求浦东上下思考,如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让硬科技不缺投资,好项目不缺资金,产业化能够落地。“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同时,打造引领区,也意味着更多“从无到有”的探索。对浦东而言,这是一以贯之的使命。

浦东本身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开放也是浦东最重要的基因。从三十年前的传统农村,到如今的高楼大厦,实践不断证明,浦东发展的意义,更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

而在今天,浦东需要率先开展制度型开放探索、高水平压力测试,形成更多有显示度说服力的改革开放成果。只有如此,整个上海要发挥的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作用,才称得上名副其实。

“浦东新区法规”是现场审议的焦点之一。去年,全国人大授予上海市人大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立法权,这是一项重大改革机遇。上海律师协会副会长陈峰代表在会上呼吁,要在重点领域探索前瞻性立法,建立动态完善清单,用更充分、更有效的制度供给,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他一连提了加快智能汽车发展、企业绿色发展等十余条立法建议,多是此前存在制度空白的新领域。“你讲的这个题目非常重要。”李强当即回应,并希望一线法律工作者多多参与建言献策、更多反映共性需求,更好保证立法质量。

他亦表示,浦东要勇闯最“新”的改革,敢为最“难”的改革,率先开展制度型开放探索,率先开展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形成更多具有显示度的改革开放成果。

引领改革开放,也意味着率先触碰难点问题、率先打通制度堵点,甚至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审议现场,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志敏代表再次谈及一个近年发明的新词:“X-研究院”。

“X”代表着无限可能和未来,也代表着打破传统的机构组织形式,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做强“创新引擎”,也有利于进一步引领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新兴交叉学科发展。

“这类探索,浦东是不二之地,”他说,“这里有经济基础、科技基础、人才基础,应该率先努力,让跟随式发展变成引领式发展。”

在金融、航运、贸易等领域,不少代表也谈到类似的制度性突破。对浦东而言,新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征程,天然意味着在“深水区”摸索、“无人区”探路。这无疑会遭遇许多新挑战、新问题。

“但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解决和回答一个个时代之问中不断前进的。”李强说。

综合水平的样板间

浦东要当“闯将”,要做“标杆”,要做“样板”。而引领区框架下,这应当是一块“全域样板”——“要全方位走在前列,着力加强改善社会民生,着力探索城市治理,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形成各领域、各方面现代化的协同推进和良性互动”。

这里同样存在大量“无人区”。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欣代表就提出一个问题:在数字化转型和“双碳”目标两个方面,浦东和上海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数字化和双碳规划之间,却缺乏有效顶层设计和联通。能源消耗量大,绿色转型任务仍然繁重。

两大领域,是不是能融合?能否打造“数字碳中和”?袁欣建议,浦东可借引领区建设之机,在数字化和双碳目标执行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成为“数字碳中和”的示范点。同时,也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资源,并及早考虑城市数字底座本身的绿色发展问题。这段提议让李强印象深刻。审议结束后,他特意找到袁欣,“推进绿色低碳非常重要,浦东完全可以在一些项目建设、综合建设上先行先试。”

也有多位代表在现场谈及人才,并且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未必很“高端”、却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环节扮演基础性作用的技能人才。

上海立悦旅游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洪程栋代表,就呼吁重视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中技能人才不足的问题。他提出,对标全球新建先进产业链的集群,应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质量,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选拔、评价、激励机制,让面广量大的技能人才培养出来、成长起来。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安全评价中心主任任进代表,也专门提到生物医药领域常常被忽视、也存在一定缺口的一线实验技术人才。他们学历未必高,却对这个“高精尖”行业不可或缺。要真正做强生物医药产业,这个短板需要尽快补上。

“这的确很重要,我们要引进更多人才、引进各类人才。”在最后的讲话中,李强特地回应两位代表的发言,表示要努力形成梯次合理的人才结构,构筑一座城市的强大基底。这自然也是引领区应当率先作为的方面。

引领区,终究应当是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引领区,也应当是在各个领域都立志同最强者比拼、与最优者同行的引领区——多位代表在针对不同领域的发言中,将浦东与世界顶尖城市进行对比。这也得到了市委书记的呼应。

“就是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引领区应有的志气,也是上海应有的志气。 

(责编:陈晨、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