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勇担使命再出发,闵行开发区迎腾飞时

葛俊俊
2022年02月12日09:10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30年前,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趋势,上海如何抓住改革开放、吸引外资的大好机遇?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闵行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2年2月12日,恰逢开发区成立6周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最后一站在上海。30年春风化雨,闵行开发区已从一片阡陌农田变为厂房林立、枝繁叶茂的制造业产业基地,以占闵行区1/100的土地,创造了超过全区1/6的工业总产值。

30年前,闵行开发区的投入产出比为1:2.8。30年来,闵行开发区整体经济保持高质量稳健增长。截至2021年底,闵行开发区累计上缴税收874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87.4。“通俗的讲,相当于国家给了上海一个开发区,我们还给国家87个开发区。”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产闵虹”)副总经理蒋建忠骄傲的说。

从2.8倍跃升到87.4倍,是3.5平方公里的“小而美开发区”闵行开发区创造的奇迹,更是闵行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体制改革的实验基地,为上海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大胆尝试,与园内企业同频共振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闵行开发区取得的成绩是与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理论指引和亲临视察、亲切教导分不开的。”地产闵虹党委书记汪丹表示,多年来,闵行开发区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双碳战略实现以及城市更新事业等新使命、新任务中进一步展现了自身使命担当。

3.5平方公里,远离市中心,闵行开发区为什么能留得住世界500强企业,扎根20年甚至30年?作为全国唯一专注从事先进实体制造业的园区,国家级开发区中占地面积最小的工业开发区,闵行开发区大胆尝试、奋力进取,以慎独的心性苦练绣花功,于螺狮壳里做道场。

地产闵虹执行董事、总经理冯晓明举例道:在闵行开发区,最宽的马路24米,最窄的马路7米,却从来不堵车。因为我们有效的土地都是为企业生产服务,我们抗风险能力强,土地利用率高,单位面积产出率高,是全国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典范。而且,我们熟悉外企,了解外企喜好,我们有共同的市场语言,能够实现同频共振。

1989年入职,从青葱少年到知非之年,蒋建忠30多年来始终与闵行开发区同呼吸共命运。他将闵行开发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86年—1992年,为“筑巢引凤”阶段;1992年—200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2010年,为“腾笼换鸟”,二次开发阶段;2010年至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转型升级阶段。

因地制宜,善于借鉴探索。三十年来,闵行开发区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100%的土地完成了开发,100%是外资企业,100%是制造业。

从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落户到3.5平方公里“满员”,从外商投资工业项目为主到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的自我培育,从2009年实现历史碳达峰到2021年初率先将“创建零碳示范园区”提上日程……

起步于阡陌农田的闵行开发区,从0到1,在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播撒了一粒粒种子,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也印记下了先行者敢闯敢试的足迹。

转型升级,于变局中开新局

“已满员”的闵行开发区,如何突破土地资源的瓶颈,实现转型升级?

闵行开发区抢抓打造临港新片区的历史机遇,通过“智芯源”项目筑巢引凤,在危机中找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智芯源”项目是临港新片区“东方芯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产闵虹上级公司上海地产集团响应《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而启动的“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产业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超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1亿元。

“当前,‘智芯源’一期已是一房难求。”冯晓明说,随着“智芯源”一期交付以及二期建设加快推进,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未来三年内将形成40万方新增建筑体量,为新片区前沿产业项目提供充足、优质的载体空间。

在招商难度越来越大的近况下,触角如何向前延伸,新路如何走?

2015年4月,地产闵虹跨前一步,与上海交大及闵行区人民政府政府共建“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主动融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走上了科技创新园区发展之路。

为加速孵化,形成示范引领效应,“零号湾”第一期800平方全部免费,毕业20年内的交大校友均可免费入驻。不得不说,这是一招“破局”妙棋。“零号湾”已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就在一个月前,2022年1月4日,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正式选址闵行区马桥镇。作为将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闵行开发区又迎来了“C位”出道的新机遇,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也将进入快车道。

再造闵行开发区?他们底气十足!

2021年,闵行开发区全年实现工业产值632亿元和上缴税收44亿元,相比2020年分别增长8%和16%。闵行开发区提出,未来5年,主要经济指标要翻一番,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在“土地零增加”的前提下,再造一个闵行开发区。

敢闯敢试,闵行开发区底气十足。经历多轮“腾笼换鸟”留下来的不到70家实力强劲的“优质”企业,正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机缘巧合,一九九六年我加入了强生制药,来到了文井路隔壁的绿春路厂区。记得当时园区整天一辆辆集装箱车往来穿梭,家家厂房内机声隆隆,处处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呼应着改革开放滚滚历史车轮。”

在这里,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工厂总监方震见证了一家又一家公司的入驻: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西门子、米其林……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邻居让园区很快“满员”,各行各业的“翘楚”齐聚闵行开发区,迅速形成制造业的高地。

“闵行开发区这一平台帮助我实现了职业发展的飞跃,激发了自身潜能,不负韶华。”方震说,园区在继续壮大,强生在继续发展,我也在不断进步。让我们为再造一个闵开发的宏伟蓝图一起努力。

“在闵行开发区,我见证了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很多企业也同博朗一样在不断扩建,我想这一切都离不开开发区的对企业的大力支持,同企业共成长,同企业一起合力共建极具竞争力的中国制造。”近年来,博朗(上海)在绿春路上已经有了3处厂址,公司过去几年已经全面实现了从手工制造到全面智能化自动化的企业转型。

博朗(上海)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谭件云相信,在闵行开发区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将继续保持持续发展的好势头,全力打造中国制造,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增砖添瓦。

闵行开发区的变化,日新月异。“预留长远的发展空间,将利益捆绑在一起,无形中开发区与园内企业已经成为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汪丹一语中的。

30年来,闵行开发区累计引进企业183家,目前园区共有企业65家,先后引进了亨斯迈、艾仕得、强生等多家世界级研发中心和近20家企业亚太技术创新中心入驻,促进了闵行开发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再出发,注入新动力,释放新活力

闵开发成立之初,闵联公司原董事长鲁又鸣曾将其比作“难啃的肉骨头”,攻坚难度可想而知。30年来,“骨头”成了“香饽饽”,“小小玩具厂,地皮晒太阳”的萧条场景也已然不复存在。这里,土地平整、厂房林立、路路畅通,两旁的香樟树早已成荫,“小而美开发区”名副其实。

园区内都是外企,凝聚力如何增强?“闵行开发区坚持敢为人先,将党的红色基因注入外企,填补党的建设空白。”汪丹说道。

多年来,地产闵虹党组织“闷声干大事”:通过开发区工会凝聚园区企业工会,打造了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闵行开发区服务中心,为开发区外资企业党组织、工会组织提供多功能党群活动和展示空间;在园区内的10家外资企业内部,每家创建了至少50个平方的党群活动中心,真正激活了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呈现“全面开花”的创建氛围。

以党建为引领,闵行开发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罗马大道”。

2020年6月,以国企党建引领园区外企党建,探索形成的“三带三引”党建工作法获得了上海市国资委系统“红旗党组织”荣誉称号。2021年,在“百优庆百年”——上海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地产闵虹从近300家基层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前20家“最佳案例”获奖单位中唯一一家国有企业。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多次提出,上海要“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每一个“论英雄”均完美契合闵行开发区的发展理念。

以“环境论英雄”为例。为响应国家“3060”目标,闵行开发区早在2009年就已实现历史碳达峰。2014年,闵行开发区正式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并在2018年度复查评估中获评优秀;2020年,获评上海市四星级绿色园区。2018年4月,闵行开发区绿色共建联盟成立,这是上海首个绿色共同体,也是上海首创的环保共治新模式。

蒋建忠:“绿水青山也能产生巨大的效益。”一组数据来说明:截止2021年,闵行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200多个,其中外资企业占比80%以上,世界500强投资企业超过40%。闵行开发区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一万亿元,上缴税收近900亿元。

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闵行开发区深信不疑,于2021年率先将“创建零碳示范园区”提上日程,将其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力争为闵行、上海乃至全国提供园区碳中和示范案例。

新起点,新征程。地产闵虹执行董事、总经理冯晓明表示,今后地产闵虹将努力实现闵行开发区倍增发展计划与“再造一个闵行开发区”的发展目标,为上海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