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既懂种植又懂经营的农业经理人、“脚底踩泥眼里有光”的乡村规划师、寻找新实验场所的艺术家……

田间地头来了一批乡村“新人”,带活乡村产业

2022年01月02日08:06 |
小字号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有一些乡村外来者,参与到了乡村的发展进程中。他们或是集多项才能于一身的农业经理人,或是“脚底踩泥、眼里有光”的规划师,或是寻找宁静栖息之所开展新实验的艺术家。在广阔天地里,这些乡村新人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与力量,带动产业活起来,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经理人◆◆◆

低头种地,抬头观市

农业经理人,一个在2019年由人社部发布的新职业,在很多人听来甚感陌生。

伴随着现代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的发展进程,新出现的这一群体既要懂得科学种植技术,也要善于经营与管理,助力现代农业发展。自2019年开始,市农业农村委启动农业经理人培养项目,截至目前,已有来自9个涉农区的260余名学员参与。上海太来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印是其中一位。

走在太来合作社的田头,只见460亩大棚里种着一垄垄绿叶菜,目前有大叶蓬蒿和广东菜心两个品种。棚里安装了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控土壤情况及棚内温湿度,确保蔬菜长势良好。田间道路有专人定时打扫,干净整洁。时间推回到2017年,退役军人王印刚来到这里时,田间地头是另一番混乱的景象。彼时,太来合作社仅承担田地转包职能,并不参与农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环节。农户根据自身意愿选择蔬菜品种,田头无人管理,环境脏乱不说,还有人在棚内搭起窝棚,冬天烧煤炭取暖,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这样的情况,是生产方式决定的。”王印从部队复员后,曾在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从事了10年的管理工作。久而久之,生出了自己经营农业的想法。在他看来,散户种植蔬菜缺乏规模,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和稳定的渠道。“农户凌晨两三点就要去批发市场卖菜,没有足够的精力放在生产上,而且卖菜挣得不算多,有时甚至亏本。”如何将农户解放出来,回归田头?担任太来合作社理事长后,王印决定借鉴国外先进的种植管理经验,走种植规模化、蔬菜品牌化的路子。于是,合作社一改混杂的蔬菜品种,基于对市场需求的了解,提出田头就种3样菜,即大叶蓬蒿、青米苋和广东菜心。

起初,农户对这一做法不理解。“都种了好多年了,换品种,万一卖不好怎么办?”已经习惯一亩三分地种植模式的农户,提出种种质疑。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合作社提供了两种选择,一种是保底价收购,另一种是农户找其他渠道销售,没有卖出去的部分由合作社兜底。另外,农民也可选择在田头当工人,假如一年的收成低于工资,合作社将补上差价。这让不少人吃了定心丸,菜田里慢慢种上了绿叶菜。变化显而易见。由于不用再操心销售,农户专注于田头。通常,一对夫妻种植五六个品种的蔬菜,最多顾上3到5亩地,现在种植单一品种,可承担不低于12亩的面积。当单个品种形成规模后,合作社也有了对接大客户的底气,逐步增强议价权。

“我们的眼睛不能光盯着种植,而是要将产业延伸至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产品市场服务业上,也就是‘三产融合’,以此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王印研究了日本的农业产值构成,发现只有20%来自农业种植,剩下的大部分都来自产业链其他环节。第一产业种出农产品,第二产业进行加工,再与第三产业的服务对接,通过延伸产业链,就能形成“1+2+3=6”或“1×2×3=6”的效应,让1份农业产值实现数倍增长。这正是上海农业的努力方向之一,也是农业经理人要思考的课题。依托农业用地的配套用房,太来合作社建起约700平方米的净菜车间,带动约30个当地新增就业岗位,同时与周边11家合作社开展合作,放大辐射效应,带动更多农户的蔬菜销售。从收益来看,将毛菜分拣做成小包装后,毛利润能达35%左右,又或者做混合蔬菜,保质期拉长,毛利润可提高到50%至60%。

作为一名农业经理人,王印认为乡村产业振兴还是要回归农业本身,不仅低头种地,也要抬头看市场,根据市场趋势和消费风向及时调整布局。“我们正启动预制品加工项目,收购了一家位于小昆山的工厂。在那里,菜品完成加工程序,送到客户手中加热即可食用。目前,已有企业向我们抛出数百万元的单子。”

乡村规划师◆◆◆

改善风貌,调整产业

宝山沈杨村是上海“钢管之乡”。这里出产的钢管足以满足盖房子的各种需求,也为村庄带来丰厚收入。这两年,村子大刀阔斧调整产业,钢管企业走了,一群专家来了,蹲守3个月后,沈杨村通过验收,成为上海外环线内唯一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2021年7月,上海启动乡村责任规划师制度,向农村输出一批“脚底踩泥、眼里有光”的乡村规划师。沈杨村是他们“造梦”的空间之一。

“农村为什么要规划?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在沈杨村第一次召开乡村设计村民大会时,一位村民抛出疑问。沈杨村紧邻顾村公园和上海大学,周边配套完善,一条外环绿廊贯穿村落,每年花期还能带来庞大人流。和上海许多偏僻村落比起来,沈杨村的发展优势突出。

为了让村子更好看,村干部聘请设计公司沿街竖起艺术围墙,却让村民十分不满,直言“堵得慌”。围墙想要遮住的是凋敝的厂房、闲置的荒地、杂乱的违建,这恰恰暴露了沈杨村深层发展难题。转型迫在眉睫。当收到沈杨村的邀请,在区域规划上颇有经验的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江浩波犹豫了:“我想了整整一周,到底要不要做乡村规划。”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乡村不能推平重建,事多量大,规划落地难;乡村规划评价体系不如城市规划清晰,规划思路难;乡村不是城区,土地是集体资产,要动一砖一瓦得要和村民商量,村民沟通难;乡村规划资金渠道少,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规划可持续难。更何况,整个改造只有3个月时间。

不过,村干部们的决心还是打动了规划师。2021年4月,江浩波带领团队进村。为了打破村民心里的藩篱,团队采用“陪伴式乡建”,全施工周期里驻地指导。团队驻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拆墙。实地走访时,团队成员发现这些围墙占用了部分道路,一路蔓延到桥头,阻挡了原本美丽的河道景观。而在围墙背后的“灰色空间”,成了村民租户洗衣晾晒和藏污纳垢的地方。拆墙后,“灰色空间”被打开,规划师团队把它们重新利用,结合村里的花卉产业,撒上花种,改造为“花博乐园”;沿河步道重新设计,改造为滨河绿带,与外环绿道串联;拆除的围墙红砖,改造成座椅,供村民休憩。

“不驻村,不了解村民需求,规划设计就很难落地。”沈杨村水系发达,同济城规院主创规划师陈超想把沿河荒地改为亲水平台,让村民们有散步的地方。这个方案获得村民认可,但在施工过程中却遭到一户村民反对。原来,亲水平台出入口正对这户人家的大门,该户村民觉得受影响。得知村民需求,陈超赶到现场一番查看,就地调整方案,将出入口向旁边移动两三米,难题迎刃而解。为了尊重村民的用水习惯,规划师还保留了河边水井,结合景观布置改造成互动性压水井,成为林荫一景。

“‘陪伴式乡建’不是只做细节,规划师们是带着整体思路去操作的。”江浩波说,乡村规划需要统筹协调。整体思路指的是一张蓝图,也就是沈杨村全域国土空间梳理。乡村地区的国土空间资源需要结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行动态调整,各类建设用地之间近远期结合,实现乡村地区土地管理的弹性与韧性,这时规划就起到了关键作用。产业设计是乡村规划的关键。同济城规院副主任规划师孙萌介绍,沈杨村规划图上标注有不同色块,对应绿地、文化、教育、产业等不同功能。得益于规划师的乡村规划蓝图,沈杨村搭好了未来空间发展的基本骨架,引进的产业类型、农田与产业的搭配、民宅的选址都十分考究。村干部可以按照规划要求和标准进行招商,去给蓝图“填色”。

虽然这两年沈杨村面临产业调整“阵痛期”,2021年更是腾退了80亩低效工业用地,村里收入大幅减少,不过新产业也在有条不紊地进驻。低效工业用地腾退之后,村里把农用地还给村民,环境变好了。调整后的商业用地引进了卡丁车、花卉基地、水上餐厅、康养中心等高附加值产业项目。

记者从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获悉,首批乡村责任规划师共42位,将重点支持第三批和第四批示范村建设,成为上海乡村建设的先锋队和探路者。

艺术家◆◆◆

讲好故事,打响品牌

冬日清晨,一棵枝丫光秃的桃树站立着。树下,成片的“矮脚青”向着远处绵延,阳光隔着薄雾柔和地洒在叶片上,似乎在给予它们抗击寒霜的力量……浦东新区新南村一棵棵颇为平常的青菜,在王峰的镜头下增添了许多故事感。

上海的乡村近年来吸引了不少艺术家。他们远离城市喧嚣寻找清雅的环境,或是选择不一样的地方开展“艺术实验”。当艺术与乡土相遇,碰撞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村里有很多老年人,他们看到我都觉得奇怪,因为村子里很多年没有异乡人定居了。”2019年,在广告圈摸爬滚打多年后,热爱漫画和艺术创作的王峰辞职,从市区搬到田间地头,在新南村安了家。

中国有三大水蜜桃产区:奉化、阳山、龙泉驿。当他初来新南村尝到刚从枝头摘下的水蜜桃时,第一想法是“这里的桃子与三大产区的相比,毫不逊色”。他将挑选好的优质水蜜桃分享给住在市区的朋友后,反馈意想不到的好。进入冬季,水蜜桃早已下市,他又盯上了种植面积3万多亩的矮脚青。在所有蔬菜里,矮脚青可以称得上是异类。秋天下种,冬季才大显身手。经历严寒风霜后,入口更香甜软糯。

不过,王峰注意到,由于售卖速度不够快,产品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并且,因缺乏产品分级,不论好坏都是统价。“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上海似乎没有农村。相应地,上海郊区的品牌农产品也容易被忽略。”曾在广告策划以及创意行业浸淫多年的他,开始打起矮脚青的“主意”。了解矮脚青的历史后,王峰以“矮脚先生”为名,为矮脚青写了自传,结合新场桃源特色,让青菜成了“一棵交了桃花运的菜”。在矮脚青专属礼盒上,有漫画功底的他绘制了图案,并写上了“来自新场,桃树下生长”。

原本,村民将青菜统价卖给菜贩,一斤大约1.5元。王峰会挑选出优质产品,以2元的价格收购,经筛选、包装,以及物流,确保当天采发、当天到达消费者的餐桌,让消费者吃上最新鲜的蔬菜。“从利润上看,目前还只是给农户带来一定的收益。若想整体提升,需要有实力企业参与到产品的包装和销售中来。目前,我更希望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它们的知名度打响。”

最近,王峰在线上发布了团建招募活动。报名的网友不仅可以参观新场古镇和相隔不远的新南村,还能亲手制作桃花酥。王峰为桃花酥量身定制了一个“桃花酥走桃花运”的故事。这个故事融合了新场地区的桃文化以及当地独特的邮政编码“201314”。

天气暖和时,新南村活跃着被王峰召集来的城里人。他们的活动地是王峰打造的“大地秀场”,这是个简易的木制舞台,搭在农田里,天空、村居、麦浪就是舞台的天然装饰。在这里设下的“村上野宴”,把饮食和传统文化结合,根据“二十四节气”变化,奉上古镇的时令菜,比如在白露节气,就提供当地传统菜色“十样白”。

曾有朋友同王峰开玩笑:“你是不是去乡下‘躺平’?”在王峰看来,自己不过是换了个赛道“飙车”。这些立足本土的文化活动,成为新南村向外宣传的一个窗口。“要让农村活起来,内容很关键。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选择路径,不需要大拆大建,低成本也能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束涵/戚颖璞)

(责编:葛俊俊、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