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经济中心

日均新设企业2174户,每千人拥有企业数全国第一,上海如何做到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

2021年12月30日10:05 | 来源:新民网
小字号

原标题:日均新设企业2174户,每千人拥有企业数全国第一,上海如何做到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

  今年12月,小米集团在上海新设一家科技类公司,使集团在沪投资企业增至9家。无独有偶,成立于广州的纺织数智化转型龙头企业致景科技,今年也在上海一口气注册了5家子公司,公司华东总部落地北外滩。

  小米与致景,只是今年在沪新设企业的缩影。记者今天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截至12月20日,上海共有存量市场主体318.97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9.2%。其中,企业267.24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0.8%,日均新设企业2174户,户均注册资本596.48万元。

  而在每千人拥有企业数方面,上海更是位居全国第一,达107.4户。数据亮点频现的背后,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在深化市场准入改革创新、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探索。

  上海能“听懂企业的故事”

  企业为何愿意来上海?致景科技打开了话匣子。这家2013年成立于广州的纺织科技企业,主要业务围绕纺织全产业链开展,为纺织企业提供从上游原材料、工业互联网平台到B2B线上交易等服务。旗下“百布平台”旨在解决中国万亿级市场面料的交易撮合和线下履约等问题,“全布平台”则以数字化技术赋能纺织产业链,打通原料采购、纱线、坯布、染整、制衣等生产和交易环节,是纺织数智化转型、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龙头企业。

  今年1月15日,致景科技在上海完成了新公司注册,公司华东总部和工业互联网版块总部落地北外滩。紧接着,因业务形式需要不同子公司承载,依托高效便捷的“一网通办”,企业又迅速在沪成立了另外4家子公司,很快将所有业务都迁移了过来。

  在公司副总裁管瑞峰看来,上海的人才优势、科创“气质”和营商环境,都是“不得不来”的理由。“上海是多元化人才的聚合地,我们在这里可以找到行业专业人才、互联网科技人才、金融期货人才,大家都愿意到上海来发展。”管瑞峰笑称,“年初,公司只有二三十号人,现在已有200多人,有资深行业专家,也有年轻互联网科技人才,更有人工智能、金融方面的专家,都融合在新办公室中。”

  他口中的新办公室,就是北外滩的浦江国际金融广场。从32楼向外眺望,黄浦江水奔流不息,为新设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在这幢楼中,企业与东方国际、嘉麟杰等完成了重要合作,与东华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探索工业互联网技术如何落地,甚至和USTER(乌斯特)棉纱质量指数等国外巨头也开启了合作。一年中,借助上海打造的未来互联网工业高地,企业将很多纺织“大佬”带回了上海,工业互联网平台营收实现了翻倍。

  “上海政府非常理解你在做什么和未来想做什么,尽力给予支持、提供服务,帮助我们和合作伙伴建立联系。”管瑞峰深有感触地认为,上海政府能“听懂企业的故事”,懂得企业的专业要求和诉求、企业关心的大小事都有明确对应方向,这是营商环境“软实力”的真正体现。

  “店小二”们“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同样的落“沪”理由,也被小米集团频频提及。自2015年注册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以来,小米在上海的公司已增至9家,其中包括今年2月投资15亿元人民币设立的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通讯设备销售、科技研发等。

  “上海是座非常有魅力和吸引力的城市,尤其是对年轻人才而言。全国甚至全球的金融人才、手机研发人才、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和汽车领域人才有很多都集中在上海,这对想进入相关领域的企业都极具吸引力。”小米集团上海总部总经理闫永胜表示,“上海还是座讲究艺术和腔调的城市,所以也吸引和集聚了众多优秀的工业设计人才。”

  而背靠长三角的优越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更能为研发提供完整的配套供应链。闫永胜举例说,比如研发手机所需要的一些定制化的零部件,在距上海车程半小时的昆山,差不多就可找到相应的生产配套商。“而再放大到江浙,如果以上海为中心画个两小时车程的圈,基本可以找到所有想要的零部件供应商、方案供应商和整机生厂商,这就保证了在研发过程中可以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缩短研发周期。”他说。

  更让他满意的,是上海“店小二”们“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精神。他说,“上海政府给我们的整体感觉是高效、透明、公平、依法办事,这对企业很有吸引力。公务员和园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都很棒,专业度也非常高,‘一网通办’上几乎没什么事不能办理,这些都为企业减少了很多负担。因此,企业只要做好专业的事,专注于自身发展就行了。”

  吸引外资投资的热土

  记者获悉,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产业链配套优势显著,吸引了大量研发类企业入驻上海。今年新设企业中,科研及技术类企业同比增长25%,金融类企业同比增长40%。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吸引了外资企业入驻。前三季度,全市新设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企业,从去年同期的79户增到122户,同比增长54.43%。

  今年2月,由金山城投集团、英国默林娱乐集团、科尔克比集团及华人文化集团四方在上海投资5.5亿美元设立了上海乐高乐园有限公司和上海乐高乐园管理有限公司,比预期提前一个月。两家公司共同建设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2024年初开园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度假区之一。乐高品牌集团执行总裁袁威说:“上海一直是吸引外资投资的热土。独特的产业优势、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广阔巨大的内需市场,是外资看中上海、深耕中国的信心所在。”

  努力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

  企业“愿意来、留得住”,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在深化市场准入改革创新、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探索。今年,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关心的登记注册、行政许可,推进深层次、突破性改革,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保障公平竞争,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比如,深化市场准入改革创新,率先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加快登记确认制改革的复制推广,成功争取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等多个总局审批事项下放。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协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今年,企业名称申报承诺制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制在全市推广。省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全面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时间从30日缩短到1日。

  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热情,从全国首创、线上线下结合的“一窗通”服务平台也可看出。目前,全市新设企业超过90%通过“一窗通”办理,本市大多数商业银行均支持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办理业务。同时,上线食品经营许可变更等7个“好办”服务事项,酒类批发零售许可注销等4个“快办”服务事项。

  对此,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彦峰表示,今年市场监管部门主要围绕三方面加强工作:“首先,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我们构建覆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在企业开办、变更、退出等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其次,通过高效、公正的监管,确保各类市场主体,无论是国有、民营、外资还是个体工商户,都能在上海感受到公正、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此外,我们充分发挥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形成的综合职能优势,以质量发展、标准化战略等赋能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