浜|“曹杨环浜,生物治水示范样本”
口述人:
刘永定,76岁,中国科学研究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教授,曹杨环浜水下森林工程主要负责人。
口述实录:
“曹杨环浜,生物治水示范样本”
我是中国科学研究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教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当时很多河道、湖泊污染的也比较严重,其中有个就是云南滇池,当时国家科技部就和云南一起进行就招标组织各种队伍来综合治理。那是我刚从国外回来,在清华大学研究所当副所长,领导就安排我组织队伍参加招投标,很幸运我们中标负责云南昆明滇池利用生物治理。
那是国家第一次以这样方式进行公开交流,这对我们也产生很大影响。后来上海水务局就到我们所访问,当时我不在,后来我单独又来到上海。上海水务局领导就让我作报告讲述下环保思路,我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讲了我们的一些见解看法。听完我的报告,局里领导觉得我讲得很新鲜,就让我们做曹杨环浜的综合治理。
2003年11月,在上海市水务局、河道(水闸)管理处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曹杨环浜生物治水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当时曹杨环浜的背景下我们也不太清楚,后来知道此前上海有好几个研究单位和大学都做过曹杨环浜的治理,但是他们做的可能是单一项技术,我们的思路不一样,是生物系统治理。
先是排污除臭,恢复环浜清澈的河水原貌。我们主要开展的工作有:
完善截污。解决点源污染和入河地表径流(面源)对河水的污染。在无坎埂岸带和坎埂不完全岸带修建坎埂和修补坎埂,尽量减少地表径流和垃圾入河。
水体曝气充氧。为满足强化水体净化过程对氧的需求和构建高活性“泥水界面水质净化区”的需要,根据水体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曝气机或曝气系统向水体强制充氧。
环浜造流。在环浜适宜断面修建一座高度适中的隔水坝,并设置低扬尘大流量水泵将隔水坝一侧的河水连续抽排至另一侧,形成环浜重力循环流,促进水体表层相对富氧的水和底层相对少氧的水的均化与交换,提高水体曝气充氧效率和氧利用率,加速水体有机质的矿化速率,全面改善水质。
在曹杨环浜按照水质检测器
然后是水下森林,营造环浜自我的净化体系。构建健康水生态系统。为提高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自净能力,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以实现水体从“浊水藻型稳态”向“清水草型稳态”转换。我们做了几项工作:
构建水生植被。种植沉水植物黑藻、金鱼藻和苦草等;种植浮叶植物睡莲,抑制浮游植物生长;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为水体供氧。
构建水生动物种群。适当提高鲢、螺、鲫的种群数量,以消耗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有机碎屑、腐碎以及摇蚊和水蚯蚓等底栖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净化水体。种植水生花卉。作为城市河道,从景观的角度出发,在主要景点、桥的两侧,栽种了优质睡莲,加之原有的白睡莲,美化了水面。
构建水草的收割和渔、螺、蚌的捕捞与利用系统。控制他们在河道水体中的生物量,并维持其种群的适度水平,由此从水体中去除大量氮、磷、有机质和微量营养元素等营养物。
曹杨环浜“水下森林”项目纪念牌
参与到曹杨环浜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很有意义的,几个方面:曹杨新村是新中国第一工人新村,是党和政府在建设过程中,很有标志性意义地方。后来随着人口增多,废水量也就增加了,水质脏了也就没办法保持原来河道样子,这个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政府初衷是为工人居住环境也治理好,所以我们参与这个工程意义是蛮好的。
当时那个水质是很差的,环浜里面是乱糟糟的,蓝藻长的也很厉害,我们就做了很多调查来了解分析情况。我们采取的措施和别的单位不一样,是以生物系统方法来治理,但也不完全是生物治理的概念,里面我们也采取了些物理措施。本着负责任的想法,后来我还自己来看了下治理效果,环浜里面植物也长得好,水质也是比较好的,这和水务局、河道所以及街道管理也是分不开的。
另一个方面,我们团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和研究的内容,把环浜治理好,污水处理要比国家提出早10年,从这个角度来讲,科技工作者是有前瞻性的,也体现可科学技术的力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在工作的一个出发点,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也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工作。
近十年来,我了解到政府在曹杨环浜岸线景观提升方面也投入了很多,环浜周边越来越漂亮了,散步、休闲的人群越来越多。听说今年建党100周年、曹杨新村建村70周年,街道还有整体更新规划,相信曹杨环浜也会是规划当中的一个重点。期待越来越美的曹杨新村,越来越美的曹杨环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