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读中西的人文课》首发 凝聚30年人文教育精华
三十年的课堂 三千里地山河
《行读中西的人文课》首发
■本报首席记者 施晨露
“双减”政策落地,没了培训班和学科竞赛,孩子该如何学习,如何更好地阅读?一位一线语文老师、一场持续了30年的“教育实践”、一部凝聚30年人文教育精华的书,也许能帮助读者找到答案。
昨天下午,《行读中西的人文课》在上图书店首发,作者樊阳和三位嘉宾简平、郭初阳、王胜共同探讨,碎片化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阅读?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樊阳是教育部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语文高级教师,曾出版专著《哪里都是杏坛》,主编《人文行走在上海》系列书籍。1991年,樊阳创办面向中学生的“樊阳人文公益讲坛”,以每周中西文学文化讲座、每月融合文史地的人文行走形式,带领中学生阅读名著,行读万里。30年来,他举办公益讲座逾千场,人文行走万余公里,近千名学生受益。
《行读中西的人文课》系列丛书(共4册:《先秦与轴心时代》《汉魏晋与古典时代》《唐宋与西方中世纪》《元明清与西方文明兴起》),精选“樊阳人文公益讲坛”千余场讲座的精华,囊括近100个主题,从人类文明的神话时代到20世纪初现代文明兴起,以文明史贯穿文学史,带领读者开启一场跨越古今中西的人文之旅。
新书发布会上,樊阳谈到,人文教育不只是孩子的必修课,也是每个人的毕生修炼。同样在中学语文界耕耘的郭初阳说:“爱默生说,司知识的天使懂得最多,司爱情的天使爱得最深。三十年的课堂,三千里地山河,樊老师引领少年人在爱里寻求知识,也教育他们因有知识而爱得更深。”
作家、制片人简平评价,樊阳所传授的不仅是教科书上的内容,他赋予学生的是精神、品质、情怀、境界,“一个人的塑造如果缺了这些,终究是不完整的。”(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