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城市工作室丨杨浦:建设“四高城区”,开创人民城市新局面

2021年11月08日13:22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100多年前,杨浦滨江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声中,近代工业的篇章在此落笔。100多年后,机械声渐渐远去,新一代创业者、建设者的脚步声铿锵有力。百年纺织厂房变身朝气蓬勃的长阳创谷,烟草仓库变成悠然闲趣的“绿之丘”,锈迹斑驳的“工业锈带”成了“秀色可餐”的“生活秀带”。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杨浦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圆满完成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为杨浦在新征程上再创辉煌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杨浦滨江,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为正处在创新发展关键时期的杨浦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天,杨浦紧紧围绕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在创新发展、城区更新、社会治理、党建引领等方面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

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优质

一条现代设计街区,在升级发展后成功扩圈,成为规模日渐庞大的三大产业集群聚集区;一片城区绿地,在更新改造后成为技术领跑的“数字公园”,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应用场景群星闪耀。

近年来,杨浦持续强化核心功能,加快推进滨江、大创智、大创谷、环同济等四大功能区建设。制定出台发展在线新经济数字新基建、推进区块链产业升级发展、促进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等政策,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三区联动”实现城区转型

从一座大学、一条街、一个社区,到一个“圈”,“三区联动”串起了校区、园区与社区的智慧与能量,汇成一个同心圆,促“三城融合”迸发创新活力。在杨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是“三区联动”的典范,也是知识创造效能的最好例证。

最初,在同济大学校门口的赤峰路设计一条街上,一批以“同”字打头命名的设计公司大量涌现。在“三区联动、三城融合”的理念指引下,杨浦逐步改造周边空间,引入大院大所,不断扩大赤峰路的辐射半径。

如今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以同济大学四平校区为核心,包括赤峰路、密云路、中山北二路、江浦路、控江路、大连路、四平路围合的区域。这里聚集了3000多家设计企业,3万余从业者,是国内聚集现代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域之一,2020年总产出达460亿元。

如今重回同济周边,曾经聚集29家无证无照小商铺的260米脏乱差弄堂成为探索未来生活原型、倒逼技术革命的“NICE 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阿斯顿·马丁首个海外实验室、朱哲琴声音实验室、好公社社区孵化中心等与“买汰烧”的日常生活完美融合。今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又提出力争到2025年总产出达到1000亿元,打造2.0版本。

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杨浦创新按下加速键。杨浦高质量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四年被国务院表彰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和全国首批、上海唯一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区。杨浦倡导成立的“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被写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并被推选为首任理事长单位。

此外,杨浦加强与区内高校创新平台、关键技术、科研团队对接,持续强化大学科技园孵化“首站”功能,大学科技园区载体面积扩大至34万平方米。依托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平台,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6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73家,均位居中心城区前列。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全球创业周中国站、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全球论坛等重大活动,“创新杨浦”的吸引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开创数字经济新格局

哔哩哔哩(B站)、美团、字节跳动……活跃在人们日常应用场景中的App,它们的总部或地区总部纷纷落户杨浦;优刻得、达达集团、声网科技……在线新经济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在杨浦生根发芽。目前,杨浦区已有500多家在线新经济企业,年总产值近700亿元。

杨浦重点打造“一带、一区、一圈”数字经济新地标。“一带”即“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今年1月,上海在线新经济生态园“长阳秀带”在杨浦滨江正式揭牌,计划到2025年引进、培育、发展30家以上在线新经济头部企业,3000家以上在线新经济创新型企业,产值规模超过3000亿元。

“一区”即大创智数字创新实践区。目前,这个区域已集聚4000余家企业、15万知识工作者,去年总营收超过2800亿元。“一圈”即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杨浦与同济大学、光明集团等联手打造“环同济2.0”,以数字化助推传统设计产业向创意设计、工业设计、生态设计拓展升级,加速形成上海“设计之都”核心功能区和世界级创意产业核心区。

目前,杨浦以服务经济为核心、创新经济为引领的新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区级财政收入预计达到142.6亿元,年均增长5.1%,位居中心城区前列;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3个百分点;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分别为12%和15%。

创新服务引企业近悦远来

在创新的产业发展背后,离不开创新的服务支撑。杨浦注重接纳新观念、包容新事物、支持新创造,大力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其中,杨浦率先推出“政银通”“税立方”等一批改革创新举措,出台全国首个“政银通”合作标准,将“杨浦服务”和“杨浦标准”延伸推广至香港和长三角。长阳创谷入选上海改革开放40周年标志性首创案例。

杨浦区还设立了区政务服务办公室,各街道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努力营造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服务更好、获得感更强的营商环境。区域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拓展对外合作,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机构累计达到37家。

以城市更新促进城区面貌优美

江鸥点点、碧水悠悠,漫步在杨浦滨江,拿起手机扫一扫老建筑墙上的二维码,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顷刻即达。在“皂”梦空间,市民可同时感受博物馆、手工互动和特色咖啡体验,在“人人屋”前的粉黛乱子草丛里,人们享受都市中的“旷野自然”。

从一桥一路到滨水岸线,从有形的硬件设施,到无形的城市软件,近年来,杨浦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城区建设,城区面貌实现了大变样。

以人为本建设滨江

“双十”项目,是杨浦连续多年实施的“路、桥、轨、隧、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这些年,杨浦完成了周家嘴路越江隧道、江浦路越江隧道、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等重大工程建设,轨道交通18号线即将通车,形成了“一桥两环五线五隧”的立体交通网络。丹东、大定海、松潘、民星南等四大排水系统建成,消灭了杨浦防汛排涝的空白区域。500千伏虹杨变电站、220千伏政云变电站等输变电工程建成使用,城区电力供给能力和可靠性持续提升。

在杨浦滨江,“近江不见江”的历史被改写,5.5公里岸线全线“解锁”。工业锈带的功能属性来了360度大转弯: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道”贯通和“工业遗存博览带、原生景观体验带、三道交织活力带”“三带”融合。

杨浦滨江南段岸线上,规划保护保留的历史建筑总计24处66幢,总建筑面积达26.2万平方米,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极具特色的百年工业遗存,让每一个来到杨浦滨江的人,都能够阅读这座城市的建筑,感受这座城市的肌理,感悟这座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风貌。

2020年9月25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国仅有6处入选,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位列其中。

目前,按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的原则,杨浦滨江已对明华糖仓、永安栈房、毛麻仓库等诸多历史保护建筑率先进行了修缮保护。未来,这里还将完成8处公共空间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作,面积近6万平方米。

杨浦将着力创建“世界会客厅”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绿色生态、舒适便捷的世界一流滨水公共开放空间。

推进旧改让居民圆梦

旧区改造,事关城市长远发展和百姓福祉,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杨浦作为老工业城区,是二级以下旧里最为集中的中心城区之一。“十三五”期间,杨浦区共完成93.45万平方米旧区改造,3.96万户居民受益,“十三五”计划目标双超额完成,跑出了旧改“杨浦速度”。今年是杨浦旧区改造的决战决胜之年,目前已有12个旧改基地启动生效,9个基地首日签约率达99%以上,其中2个项目还实现首日100%签约,杨浦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将于今年全面完成。

旧改加速推进的背后,是创新的运作模式。杨浦采取旧住房成套改造、厨房设施改造、拆除重建等多种方式,全力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定海129、130街坊,一块停滞十多年的毛地,在“一地一策”创新模式下突破旧改阻碍,最终以意愿同意率99.32%顺利通过“一次征询”。

长白228街坊则是突破以往“拆迁”和现有“征收”的常规做法,成功实现三个100%(意愿征询率、协商签约率、整体搬迁率达到100%)整体协商征收的历史性突破。武川路 222 弄在遵循“留改拆”城市更新工作思路下,采取在原址拆除重建的方式,让7 幢旧住房153 户居民实现“原地搬新家”,在老地方与新生活“握手”。

除了旧改,杨浦每年还结合美丽家园、拆除重建等项目,让老旧小区“老得优雅,旧得有味”。

打造“公园城市”样本

曲径通幽、微风习习,树叶的沙沙声在耳边作响。细看杨树浦河道水系,一艘特别的船只在水面上来回巡游。船体两条长长的“触角”从船体中伸出,根据河面宽度,将漂浮在河面的浮沫、细碎垃圾等全部吸入体内。

这艘船其实是杨浦区新引进的一款名为“新能源漂浮物智能清理船”的专业设备,被誉为“漂浮物克星”。除了强大的保洁功能,这艘船还可以“变身”,深入到传统保洁船只难以进入的水深较浅、管线复杂等区域,实现全水域覆盖作业。值得一提的是,船只采用新能源供电,不产生二次污染。

这样环保的保洁措施在杨浦随处可见。近年来,杨浦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深化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建立“高校河水”“企业河水”“名人河水”制,区域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全区11个市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新增河湖水面积约8万平方米,全区河湖水面率达到9.89%,位居中心城区前列。

“见缝插绿、出门见绿”正于细微处显现。口袋公园,因面积小、隐于市而闻名,是城市的绿色触角,也是最靠近居民的“家门口”的绿色。这些年,杨浦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开展街心花园建设和社区公园改造。杨浦区的唐家塔地区便得益于此。

唐家塔地区有8个小区,住着4000户居民,其中80%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工人新村中。这里曾是违法建筑、违法居住、违法经营的重灾区,据初步摸排,共有违法建筑10838平方米。经过半年两轮拆违,唐家塔地区累计拆除违建735处,完成率达243%。63家无证无照经营户全部取缔,破门开店的房屋恢复原貌,87处安全隐患被消除。

违建拆除后,唐家塔地区源泉路上建设了约4000平方米的绿地,种植着香樟树、白玉兰、枫树等大树,樱花、桂花、丁香等组成了“四季花圃”,原来“荒原”上的小区有了家门口的绿色公园。

家门口无小事,近些年“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在杨浦的精细化治理下亦显成效。以新江湾城街道时代花园小区为例。自2018年8月开始,居委干部和志愿者逐户登门向居民宣传分类知识和意义,平均每家人家走了四次;2019年3月开始,他们又开始新一轮上门宣传;200多名党员、群众,以“人海战术”长期驻守垃圾投放点、指导垃圾投放……

原本每年产生大约5吨的垃圾的时代花园小区,现在每天干垃圾量减半,只有2.5吨。据悉,在2020年全年、2021年上半年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中杨浦均位列全市首位。

以推陈出新促进社会治理优化

“材料跑”代替“企业跑”,在杨浦,开办企业只需要跑一次窗口交材料,后台就开始对材料进行流转,实现营业执照和数字证书联办。这得益于杨浦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全面提升。

政府的“窗口”在不断减少,有更多事能在手机屏上“一键办理”。今年,杨浦还在10个行业领域探索开展“多照合一”“一码亮证”试点,最新上线的“法律服务一件事”服务范围涵盖职工权益、家庭纠纷、残疾人保障等6个子领域事项,并独创社会救助和法律服务等社会关切的事项“一件事”整合。三年来,杨浦共上线3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

首创“三师三顾问”创新治理

“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城运中心的一块大屏将五角场方方面面“可视化”。3.5万老年人口,23所大中小学及幼儿园,144个小区、8个园区、25幢商务楼宇……这些数字被一一呈现在指挥大厅的大屏上,连一个窨井盖也有独有的“身份信息”,一旦出现问题或者损坏,可以做到及时处置而不影响市民生活。这样的管理模式让数字不再冰冷,而是充满温情。

杨浦的创新治理还不仅于此。2018年杨浦在全市率先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邀请12位来自同济大学的规划、建筑、景观专家分别对全区的12个街道,今年开始,对接每个街道的规划师变成了2位。五角场的“创智农园”火了,它正出自社区规划师的巧思。

在五角场街道,有一处旮旯旧角,杂草丛生、无人问津,最后在社区规划师的指导下成了家门口的世外桃源——“创智农园”。种花、种菜、种水稻,春种秋收,村野恬淡的生活在社区即可体验。家门口的农园,如一根牵引绳,也拉近着仅一墙之隔的创智坊、国定一居民区居民之间的距离。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两个小区居民打开心门,决定破墙开门,一道“睦邻门”让邻里亲情更浓了。“睦邻门”还入选了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

目前,杨浦与复旦、同济、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探索形成了社区政工师、规划师、健康师,社区党建顾问、法律顾问、社会治理顾问的“三师三顾问”协同治理机制,率先实施了“政府提、群众议、人大定、政府办”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表决制,实现了“人民实事人民定”。

杨浦区还形成了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一脉三园”等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在全市首创楼栋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更新“三微治理”社区工作法。深入一线、主动连线、永不掉线,知民情、解民忧、聚民智、听民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让老年人的生活有所期待

去年,杨浦社会福利院里一群高龄老人们“出圈”了。73岁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92岁的“编花环的女孩”……通过专业团队化妆造型、摄影、拍摄,年过半百的爷爷奶奶们用精湛的“演技”神还原了多幅世界名画。今年,杨浦社会福利院的老人们再出“新作”,一曲《轮椅上的舞者》,平均年龄91岁的爷爷奶奶们继续乘风破浪,虽然坐着轮椅,却丝毫阻挡不了他们享受音乐的愉快。

近些年,杨浦全面推进“五位一体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形成110项“居家无忧”区级养老服务包项目清单,全区养老床位达到10813张。

同时,杨浦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公共服务稳定就业、培训促进就业作用,构建分层分类、多元精准、全链贯通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区域公共医疗资源布局,获评健康促进区。

杨浦区持续提升基础教育品质,部市区三方共建“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中心”,进一步做实做强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四家高校基础教育集团。加快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成为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连续九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力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云南、贵州、西藏“三地七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疫情防控形成强大合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疫情成了全国基层治理智慧化的大考。预约口罩、上门排查、搜集信息、填表格掌握底数……细密琐碎的工作纷至沓来,考验着城市治理的边界。杨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杨浦充分运用城市运行平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织密疫情防控“一张网”,形成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

针对购买口罩排队时间长、人员易密集等问题,江浦路街道打通药房、居委、居民三个环节,首创官微预约登记。针对返沪人员信息搜集工作,新江湾城街道实地进行“地毯式”收集的同时,仅六天就开发完成“护身福”线上登记和体温打卡应用程序。针对小区封闭式管理需要,控江路街道充分发挥门磁监控、二维码开门、电子巡更——“三件套”功能,检测小区出入口,确保封闭式管理……让居民真正住得安全,住得放心。

此外,稳步推进平安杨浦建设,加快推进杨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切实做好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各类安全工作,不断提高城区本质安全度。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顺利实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为期目标。

以自我革新促进党建成绩优良

杨浦滨江,曾经的杨树浦发电厂3号煤炭转运站如今已经成为滨江党群服务站,杨浦区“大家微讲堂·社区政工师”、“四史”学习教育云端思政课在此拉开帷幕。10分钟的情景演绎、35分钟实景访谈互动,线上线下同步的“沉浸式”情境互动党课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让大家近距离了解党领导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今年以来,杨浦形成了七条党史学习教育党课路线,包括杨浦滨江“秀”带线、“红色初心”启航线、百年大学文脉线、百年市政寻遗线、博览古今景观线、社区治理新干线、百年复兴时光线。七条线路把书本学和现场学相结合,带市民沿着历史的纹路感受红色基因的传承。

如果说党史教育是思想上的党建,那么四散在城区各处的党群服务站,则是党建引领的行动“活画卷”。

在杨浦滨江5.5公里的公共空间里,开放式党建服务平台有9个,统一的外墙标识,集党建、群团、志愿服务等于一体,真正将服务做到游客身边、居民心里。

坐落在杨浦滨江的“人人屋”占地仅几十平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里集中了手机充电、直饮水、医疗急救、图书借阅等特色公共服务,不仅满足了滨江跑友的休息需要,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公共空间,不相识的人们可以聚在一起。如今,杨浦滨江的9个党群服务站犹如一串珍珠项链,闪动着人民城市的光辉实践。

在杨浦滨江这条“项链”上,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宛若一颗耀眼的明珠。展示馆由百年前的祥泰木行里改建而成,它一头连着历史,一头面向未来。展示馆的地下层记录着杨浦滨江的厚重历史,从旧改中的人物故事、到老弄堂的旧物件,历史的遗痕安静存放;往上走则看见当下与未来,电子屏展示着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渊源和发展,随意翻开屏幕下方的纸质书同样可以看到。

自今年开放以来,展示馆成为杨浦区的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打卡地”,仅3月份就接待市民上万人次,至今参观人次已突破20万。还有不少民众从外地赶来参观。在今年夏天,一名来自广东的父亲带着即将去留学的孩子自驾到上海,专门到展示馆。他对工作人员说:“我就是想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我们党和国家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希望他能在留学时,把这些传播给外国友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五年来,无论外部形势如何变化,杨浦不因一时困难而动摇、不为短期利益所左右,始终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团结一心加油干,持续深化拓展“一线工作法”,大力弘扬“四敢精神”,鼓足杨浦“一股劲”,奋力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未来,杨浦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充分发挥战略机遇优势、高校集聚优势、空间载体优势、双创品牌优势“四大优势”,全面彰显有情怀、有激情、有境界、有本事“四有品格”,为奋力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加快建设高标准人民城市实践区、高能级科技创新引领区、高水平社会治理先行区、高品质生态生活融合区“四高城区”而努力奋斗。 

(责编:沐一帆、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