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汇人气,品牌聚活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江桥模式”
今年5月,嘉定区江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新馆正式启用,总建筑面积近1300平方米,设置了理论宣讲+、科技科普+、文化体育+、展览展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6大主题空间,精准对接文明实践各项工作内容。
截至目前,累计接待参观团队44个、接待近2000人次,举办主题展览9场,开展各类活动近300场,预约、到馆活动近万人次,场馆入选“新时代文明实践在上海”红色文化志愿服务游学路线点位,实现了“日日有活动、周周有参观、月月有展览”的运营目标,已成为百姓实践打卡新标地。
突出主题主线,构筑党史学习“大课堂”
用好红色资源,构建体验式课堂。依托中国百年搪瓷展览馆、秦古美术馆、我嘉窑房等文明实践点的独特优势,打造文明实践“红色修身行走路线”“逐梦百年 寻访红色记忆”红色主题展,让干部群众在身临其境的打卡体验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汇聚志愿队伍,构建沉浸式课堂。建立党史和理论宣讲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机制,推动“梅源百姓宣讲团”“白领讲师团”“红领巾少年宣讲团”等理论宣讲志愿团队常态化进驻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接地气、分众化、互动式的理论宣讲。今年以来,开展不同类型的沉浸式党史理论宣讲30余场。
聚焦便民利民,密织服务群众“暖心网”
注重精准服务,回应民生诉求。着眼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托“供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五单”工作模式,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供给与居民多元多样需求精准匹配。便民·志愿汇——家门口便民计划、实践·文艺汇——文化惠民计划、“民”星学堂——技能养成计划、“爱在江桥”——志愿者反哺计划等系列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扎根百姓家门口的实践阵地,十五分钟“文明实践圈”和“志愿服务圈”双圈共振,让群众在文明实践中感受志愿服务温暖。
聚力无缝对接,满足基层需求。以“预约+配送”对接机制,推动场地、志愿者、服务项目跨阵地流动,“零门槛、先预约、严把关”地向村居开放分中心六大主题功能室;以网格为单位,配送优质项目,促进优质资源沉下去,特色项目聚上来。
深化条块联动,打造特色实践“爱赏嘉”
探索联动模式,创新特色品牌。探索“阵地+队伍+项目”条块联动融合模式,即分中心、站点提供阵地、合作交流等支持,各专业单位则各展所长、各尽其能,共建志愿服务联盟队伍,共同培育特色化品牌。依托上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合服务平台、上海市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平台、“社区书院”活动科普资源平台等,精准联动上海地质研究院、中国电科51所、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中福会少年宫、爱·龙华生命教育基地在内的10余家市级专业科普力量,组建“科学豆豆”科普志愿联盟,打造“科普·智汇营”特色品牌。梳理出涵盖科普实验室、科普大讲堂、科普趣课堂、科普小厨房、科普智慧旅、科普光影厅等六大主题,200多个特色活动的科普资源库,利用暑假和周末,重点选取、开展了20余项特色活动,为市民群众,尤其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青少年提供多维度的活动选择。
深化共享路径,激活条线项目。优化分中心“构成”路径,推动妇联-家中心、团委-青年中心、纪检-廉政基地、工会-职工学堂等条块资源入驻,建立“场地共享,项目共育”的条块联动运行机制。联动开展活动10余场,激活“暖心家园”“青春江桥”“风清江桥”等多个品牌项目,让志愿服务焕发新的活力。
今后,江桥镇表示,将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着力打造阵地网络全域覆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特色品牌交相辉映、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双向提升的“江桥模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