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为“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提供有力支撑

文明实践“上海探索”彰显城市软实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站点遍布上海,助推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2021年10月06日08:33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祝伟大祖国永远繁荣昌盛!”国庆节一早,浦东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济济一堂,全国文明家庭获奖者雷撼、全国道德模范胡双钱、全国先进工作者徐敏等数十位市民代表共同参加了“为祖国庆生 同吃‘国庆面’”主题活动。在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同样洋溢着喜庆祥和的国庆氛围,十多位志愿者煮好一碗碗红火的国庆面,盛给假期仍在辛勤忙碌的工友们,感谢他们为滨江建设付出的辛劳。

这两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站点在上海遍地开花,覆盖市民身边每一个角落,不仅成为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效阵地。全市、16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1个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6016个村(居)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着力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以文明实践的“上海模式”助推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持续增强。

打造党史和理论传播“大课堂”

长假期间,愚园路上游人如织。“钱学森从小就有个志向,要学詹天佑把铁路修遍中国……”在岐山村111号钱学森旧居,愚园路红色印迹宣讲团的志愿者霍白娓娓道来。

在这条众多历史名人曾经工作、生活的街道上,志愿者们沿着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愚园路历史名人墙、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等场所边走边讲,身后跟随的参观者也越走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在长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组织下,宣讲团已接待参观者5万余人次。

随着上海新时代文明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入,全市大大小小的站点已经成为党史和理论传播的“大课堂”。依托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的独特优势,上海成立了首批由120个成员单位组成的红色文化传播志愿服务联盟,开展“百名志愿者讲百年党史”活动,让革命旧址遗迹在志愿者的红色故事讲述中焕发新光彩,让干部群众在体验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汲取信仰的力量。

内涵日益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在张江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有一处“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线下课堂,这里同时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共享空间,既有向党员群众提供党史书籍的读书角,又提供党史学习宣讲课程菜单,还有为老年党员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党史提供志愿服务的助学打卡点。

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华阳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在假期里也是一派热闹景象。一群中年阿姨正在音乐室里齐声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舞蹈室里,一个个优美的身影随着旋律蹁跹;书画社的爷叔们或挥毫泼墨,或细细勾勒,看到来人,便热情地赠送书画作品;在志愿服务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日常培训、头脑风暴、组织生活等活动都在这里进行。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资源整合,社区文化中心为街道居民的业余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择。

在新泾六村,一幢居民楼底层最显眼的位置被布置成音乐角,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吉他、留声机等器材,营造出一派高雅气氛。“这都是我们楼的志愿者贡献出来的。”美丽楼道志愿服务团队代表聂阿姨介绍,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美化环境、艺术宣传等邻里活动,将这里打造成为文明实践示范楼组。目前,新泾六村注册志愿者已达536人,服务内容包括垃圾分类、疫情防控、美丽楼道、交通文明、金色护航等。

着眼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点聚焦“老小旧远”“急难愁盼”等问题,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精准服务,回应民生诉求,坚持让群众长受益、广受益、多受益。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相互融入、相互促进。加装电梯、幼儿托育、为老送餐、车位共享、文化下乡、应急培训、心理疏导、小修小补、上门理发、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扎根社区,“惠南医盟”“乐龄申城·G生活”助老智能手机应用等品牌项目深入人心。目前“上海志愿者网”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559万余人,占上海常住人口比例超过22%。

随着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并纳入上海“一网通办”总门户,文明实践打通了供需对接流程和“供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服务群众流程信息渠道,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供给与居民多元多样需求精准匹配。截至8月31日,平台共发布直接面向群众的服务项目供单28.4万条,收到群众点单83.6万条,让群众从细微处感受到城市温度。

彰显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

遍布上海全市的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仅推动学习宣传理论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也在不断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广泛开展敬老助老、救孤助学、帮困助残等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开展文明创建,助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升。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近年来,上海大力倡导和弘扬好风尚、正能量、暖色调,激发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垃圾分类、餐饮节约、文明出行……全市市民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从房前屋后的小事做起,用行动散发光和热。

“帮助一个孩子意味着拯救了一个家庭,只要能让一个家庭幸福起来,我就有足够的理由去付出。”王煊熔是一位来自菲律宾的母亲,17年前第一次走进上海儿童医院开展志愿服务。她领衔的“乐贤荟”是上海唯一由外国人组成、为中国患儿寻求资金援助的民间公益组织,迄今已为173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资助手术费用,助他们重获新生。

一个个身边榜样、平凡英雄的示范引领,带动申城的善行善举处处可见、蔚然成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一大批市民广泛参与到邻里守望、科普宣传、医疗卫生等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行动中;在迎办进博会期间,全市近6万人次志愿者投身“党员先锋、美丽家园、平安守护、暖心微笑、文明风尚”五大行动,有力保障进博会顺利圆满举办……其中所展现出来的市民“精气神”,集中体现了上海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展示了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

上海还将继续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服务保障进博会、支持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功能和赋能作用,为“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提供有力支撑。

(责编:龚莎、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