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专家看鲁迅书信原件,直呼大开眼界

2021年09月18日10:37 | 来源:新闻晨报
小字号

(图片 受访者提供 制图 潘文健)

(记者 严峻嵘)

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上海鲁迅纪念馆近日推出了原创特展“前哨——鲁迅居上海时期手稿展”,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展览展期至11月24日。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近年来国内规模最大的鲁迅手稿集中展示。

晨报记者走进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布展风格为鲁迅故居书橱元素,仿佛将读者引入了时光隧道。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伟大作家。他以如椽巨笔,在著文翻译、辑校文献、文稿校改、日记书信、诗稿题赠、设计装帧等方面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墨迹。此次展览展出鲁迅手稿展品共计110件(组),其中特别精选馆藏珍贵文物近60件(组),涵盖鲁迅诗稿、文稿、书信、版权收据等类型,包括《故事新编》《毁灭》等国家一级文物。

这些展品分别呈现了鲁迅居住上海时期多方面的成就,集中展示了鲁迅上海时期的创作、社会活动、私人交往中体现的先进思想和民族精神,也展示了上海时期的鲁迅与革命团体、仁人志士之间相互支持,共同抵制黑暗统治。

据馆方介绍,手稿,即作家以传统书写方式书写而成的文字,包括文稿、诗稿、日记、书信、读书笔记、写作素材的记录等。手稿在校勘学、文学研究、文学创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举办此展览,让深藏在库房中的珍贵文物——鲁迅手稿得以较为集中地展示,也让观众能够近距离地观摩体会历史的风云变幻,鲁迅及众多历史人物的往来交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坚韧意志。

专家近距离观摩手稿,收获很大

9月16日上午,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上海鲁迅纪念馆,分批观摩馆藏手稿,这其中既有鲁迅的手稿,也有茅盾、丁玲、柔石、胡也频、靳以、瞿秋白、周作人等一大批作家和文人的手稿。在结束观摩之后,记者采访了部分与会专家。

鲁迅文化基金会首席专家、上海交大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主任王锡荣教授: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的这些珍贵手稿,是纪念馆成立70年来几代人努力和坚守的成果,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应当尽可能提供给社会分享和研究。鲁迅手稿承载着鲁迅的深刻思想和伟大精神,看鲁迅手稿可以更加真实地亲近鲁迅的手泽,感受鲁迅的写作状态,更加深刻地理解鲁迅。

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今天参观了上海鲁迅纪念馆为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而推出的手稿展,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手稿展。同时,(我)又近距离的观赏了上海鲁迅纪念馆珍藏的鲁迅、瞿秋白等一系列中国重要现代作家的手稿,我有不少有趣的发现。对作家手稿的研究,现在成为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头戏,通过这次参观以及近距离的观赏手稿,包括和同行的讨论,我收获很大。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博士:今天看了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的鲁迅及其他现代作家的手稿,大开眼界。看手稿实物与影印件或图片感觉大不一样,那种笔迹与作者心迹的消化性,纸张的历史感,甚至手稿尺度的大小,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这是接触实物的重要性。这就好比对旅行客而言,如果看风景,到现场和看图片感觉大不一样。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这对我们(业内人士)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相信今天很多专家参加看稿活动就冲着这个,当然也有一些同行来不了,他们表示非常遗憾。

我们就感觉看手稿原件和看排版出来的文章的确有很大的不一样。比如说,我们今天看鲁迅手稿中,有一篇名作叫《非攻》,你平时看书的时候肯定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在看手稿时就发现他原来的题目应该不叫《非攻》,而是叫非“什么”,那个“什么”被他涂掉以后再改成那个“攻”字,而且,这个“非”字也是明显被加粗、加大的。那么原来这篇文章原来的题目到底是什么呢?我想,这个是很值得研究的。

今天,我们还看到丁玲的一个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手稿上有很多黑色墨迹改动的字样,也有红色墨迹改动的字样,甚至上面有责任编辑写的处理意见,这个是几号字,那个是几号字,这就一下把我们拉近到那个年代。那个时候,丁玲还没出名,她有很多不规范的用字,责任编辑都是用红笔把这些错误给她改过来。而且,为丁玲改稿的责任编辑,我们认为很可能就是叶圣陶先生。那么,我们在看手稿的时候,这个感觉和你看经过排版印刷的版面就完全不一样。

另外,今天我看到顾颉刚写给鲁迅那封著名的信以及鲁迅给他的回信,让我感触很深。我们看到,在这件事上,顾颉刚是非常郑重其事的,他那个信有草稿,有定稿,还有带着信封,那个信封我特别注意到他用的是“双挂号”(要求回执的挂号信)。今天的人可能就已经不懂什么叫“双挂号”了。顾颉刚当时在非常震怒的情况下,而且他要确保这封信鲁迅本人能收到,所以采用了“双挂号”的方式,而且鲁迅收到信的话一定要签名留下痕迹,邮局一查就有证据了,双挂号就是起到这样一种旁证作用。至少,我们能够从这一点上知道,这件事情对他们两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馆方解读重点展品,背后故事很多

此次展览展出的鲁迅手稿展品非常丰富,晨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此次原创特展的策展人、上海鲁迅纪念馆副研究馆员高方英,就重点展品进行了说明。

1.《前哨》

1931年,为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左联”五烈士的暴行,鲁迅与冯雪峰等共产党人一起编印了《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前哨”两字由鲁迅题写后再到刻字店刻成图章,一本一本印在刊头的空白处。

2.《毁灭》译稿

《毁灭》,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著。它描写了被革命所唤醒的人民大众——矿工和农民出身的游击队员,为革命出生入死、对革命一片忠心的感人艺术形象,鲁迅称之为“纪念碑的小说”。鲁迅根据日本左翼作家藏原惟人日译本将其翻译成中文,于1931年出版。

3.《故事新编》手稿

《故事新编》是以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为题材创作的小说。收鲁迅1922年至1935年所作小说8篇,分别为《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

4.书赠许寿裳《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1931年2月7日柔石等5位左翼作家被秘密杀害,鲁迅得知这个噩耗后于悲愤中写下这首诗。此诗鲁迅于1932、1933年间曾先后题赠给山本初枝、台静农和许寿裳。1933年春柔石等遇害二周年的忌日,鲁迅写下《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其中也引录了这首诗。

5.鲁迅手绘《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封面

鲁迅1936年编印《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并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印行,共收录珂勒惠支21幅版画作品。鲁迅不仅亲自设计该书的封面、版式和广告,还写了《序目》,并为每一幅版画都配写了说明文字。

6.书赠增井经夫(录刘长卿《听弹琴》)

1932年4月东京文求堂在田中庆太郎的主持下出版了《鲁迅创作选集》中文本,此后鲁迅与田中庆太郎的关系日益密切。1935年,其女婿增井经夫来上海后转达了田中庆太郎邀请鲁迅去日本写作、疗养之意,鲁迅婉言谢绝。为表达谢意,鲁迅手书唐代刘长卿五绝《听弹琴》赠增井经夫。

(责编:沐一帆、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