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建涉诈网址“黑名单” 共筑安全防线遏制受害群体年轻化
受害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离不开电信网络诈骗高发这一大环境。“电信网络诈骗团伙专业化程度高,暴露风险小,收益大。”在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接警处置大队大队长吴强看来,尽管公安机关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但诈骗分子并没有因此转行或退隐,而是把窝点转移至境外,极大提高警方的侦查难度和成本。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也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的原因之一。“犯罪分子在开展诈骗之前就已掌握受害人个人信息,受害人对骗子却一无所知。”吴强说,这容易造成受害人的恐慌,进而掉入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圈套。同时,大量实名电话卡、银行卡的非法交易链条,也为诈骗团伙实施犯罪和逃避打击提供了支持。此外,诈骗犯罪团伙的行骗手段不断翻新,诈骗方式层出不穷。
面对这些挑战,警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力度和决心不断加大。今年1月至7月,上海电信网络诈骗既遂案件数下降3%、破案数上升35.7%,直接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7.4亿余元,有效遏制此类犯罪的高发势头。那么,如何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受害群体年轻化的势头?
被骗后,辅导员专门找过丁辉,安慰之余也问过他:学校不是经常组织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内容吗?但丁辉认为,他接触的反诈宣传更多是一句句口号,“大家听过就算了,不会真正去理解”。
上海某高校一名辅导员说,反诈教育是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式也很丰富,比如邀请民警举办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安全讲座,组织社团演绎融合最新诈骗手法的话剧等,“但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反而是身边同学被骗的真实案例,更能引起关注和重视。这名辅导员说,他将学生真实遭遇的诈骗案例,隐去个人信息后发到班级微信群,“大家的关注和讨论积极很多”。
专业人士指出,在各类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活动中,被宣传对象多为老年人。在防范宣传和安全教育方面,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年轻群体的参与度和接受度,提升他们对诈骗信息的甄别和屏蔽能力。
为适应年轻群体的需求,警方也不断加强技术攻关和科技运用。今年3月,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的“国家反诈中心”App上线。当用户收到疑似诈骗分子的来电、短信,或收到可疑网址、App下载链接时,这款应用可智能识别并预警。针对日益多发的网络诈骗,上海警方已建立涉诈网址“黑名单”,屏蔽各类含有诈骗信息的网站,切断诈骗路径。同时紧盯诈骗犯罪动向,动态搭建预警数据模型,织密预警劝阻保护网,及时发现并劝阻潜在被害人。
“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筑起一道安全防线。”专业人士称,学校和家长要帮助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培养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相关部门要提升治理力度,规范网络信息推送,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遏制电信网络违法犯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