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美食| 健康

高温天少雨水多成蟹肥美 今年是上海地产大闸蟹“大年”

2021年08月26日09:59 | 来源:上观
小字号
原标题:高温天少雨水多成蟹肥美 今年是上海地产大闸蟹“大年”

  三伏已过,处暑已至,暑气渐消。在沪郊各处水塘里,上海人最爱的珍馐之一——大闸蟹正进入最后“长膘”期。

  记者了解到,由于今夏高温天数相对较少、雨水较多等原因,今年是上海地产大闸蟹“大年”,仅崇明一地的产量预计就可达90万斤,比往年多一成左右,青浦等地的大闸蟹养殖也已成规模。地产大闸蟹在完成最后一次蜕壳后,再过半个多月就将陆续“爬”上市民餐桌。

  探索“内循环”养殖

  “看见了吗?水底这一团团水草里泛着青色的地方,都是一只只蟹,已经长得很大了,再蜕壳一次,就可以小批量上市。不过,雌蟹要九月底才会大批量上市,雄蟹则是十月底。”在位于崇明区绿华镇的宝岛蟹庄,黄春带记者边走边介绍。

  记者从崇明区了解到,今年崇明全区蟹养殖面积约3.1万亩,其中2.5万亩为蟹苗养殖面积,清水蟹成蟹养殖面积约6000亩,今年产量约为90万斤。以宝岛蟹庄为例,今年的养殖面积和往年持平,为500多亩,但单个成蟹的重量平均比去年增加近30克。

  宝岛蟹庄的清水蟹种源是上海海洋大学研究人员从长江蟹中选育出来的“江海21”蟹苗品种。从蟹苗长成成蟹,需要约17个月,也就是说今年秋天上市的成蟹,用的是去年5月份的蟹苗。“去年5月那批蟹苗的亲本,我们采用‘七公六母’,也就是七两重的雄蟹和六两重的雌蟹,比以往的蟹苗亲本都大,确保种源品质。”黄春说。

  另外,这些年崇明清水蟹更注重生态养殖技术,不少蟹塘探索“内循环”养殖模式,控制养殖尾水排放,不再将蟹塘的水直接排入沟渠、河湖中,而是将蟹塘水排入农田、湿地、林地等处,用生物手段对水体进行过滤,经过处理的水可再次进入蟹塘。在饲料方面,以往清水蟹养殖要投放小鱼、螺蛳等饵料,过量捕捞会破坏渔业资源和水环境。近来,上海海洋大学专家长时间研发而成的人工饵料已在崇明广泛应用,清水蟹养殖户不用投放一只螺蛳、一条小鱼也能满足蟹的生长需求,且品质不会逊色。

  养殖基地还原自然生境

  说起大闸蟹,最有名的产地当属阳澄湖。事实上,近年来上海的地产大闸蟹品质也越来越好,和阳澄湖大闸蟹相比毫不逊色,不仅崇明清水蟹已打响品牌,松江、宝山、青浦等地的大闸蟹也逐渐有了名气。

  以青浦为例,近年来青浦本地大闸蟹养殖业颇有看头。淀山湖水质和阳澄湖水质相近,同样适合养大闸蟹,近年来青浦本地冒出多家水产养殖合作社,位于练塘镇的上海睿婕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在合作社的“淀浦”牌清水蟹养殖基地内,理事长王友成正忙着指挥蟹农捞起一网蟹进行“体检”,网中的蟹个个双螯高举,生龙活虎,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长腿,雌蟹均重约为3两。

  王友成养蟹已有14个年头,他告诉记者,虽然青浦练塘水土丰饶,但要将大闸蟹养好并非易事,从选苗到养殖的每个环节都非常关键。“我们选用的是‘江海21’优质蟹苗,放养时严格控制种苗密度,给螃蟹足够的活动空间。养殖基地最大程度还原了自然生境,比如用水车式增氧机、循环水增氧设备等方式促进水环境形成良性微循环,模拟自然界潮汐现象,还通过多种水草净化改善水质。别小看水草,这是蟹的‘房屋’,能为蟹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蟹觅食、脱壳都在水草里完成。”

  除了养殖成蟹,合作社还致力于“江海21”良种的培育推广。合作社养殖100亩扣蟹,亩产500斤以上,主要销往浦东、金山、闵行等地,来自江苏泰兴等地的外地客户也会到青浦买扣蟹回去养殖。

  在位于金泽镇的上海朱凤水产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朱凤解开一条地笼的绳子,从水里拉出一笼大闸蟹倒入框中,一只只青褐色的蟹张牙舞爪地在盆里来回横爬。朱凤告诉记者,大闸蟹最后一次蜕壳有“一两重七钱”的说法,即单个蟹可通过蜕壳增重70%。“今年大闸蟹长势较好,个头很大。就目前情况看,再过一个月,这些蟹可以长到5两左右!”

(责编:严远、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