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级滨水区 上海新的“湾区”活力焕发
位于金山区的上海湾区科创中心。
这些年,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从贯通黄浦江岸线空间,到基本贯通苏州河岸线,大动作接连不断。
黄浦江两岸,作为上海重要的发展轴和标志性空间,显然被赋予了极大的期待。黄浦江的挖潜能力与它客观上联通上海多个城区的地理优势有关,也与上海多年来对它的更新和开发有关。如今的黄浦江沿岸,尤其是蜿蜒流淌中形成的一个个“湾区”,已呈现出产业、生态、休闲、观光等复合功能。“湾区”滨水的区位和丰厚广阔的沿江腹地,对于打造产业新高地、拓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城市公共空间,都极富价值。未来上海打造世界级滨水区,黄浦江沿岸是主战场。
上海颇具开发价值的“湾区”,不仅限于黄浦江畔。随着上海毗邻杭州湾岸线数十年转型发展,以及苏州河沿岸贯通开发,新的“湾区”空间不断形成,新的“湾区经济”也在市场和政府的合力下焕发活力。这些“湾”极有可能塑造未来上海的产业面貌和宜居空间,乃至在更大的坐标体系里彰显上海这座城市的软硬实力。
以“湾”牵动转型升级
曾经,上海的海湾、江湾、河湾布局诸多工业大项目;如今,纷纷启动生产岸线向生活、生态岸线转变
湾,在新华字典里作为名词的释义有两个:一是指水流弯曲的地方,二是指海岸凹入陆地的地方。人类普遍基于后一种理解,对“湾”这种区域地带极为钟爱。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如今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国外许多沿海口岸的海港和城镇,因身处“湾区”,逐渐衍生出经济效应。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它们是全球经济的风向标和重要增长极。
上海是典型的爱湾之地。除了依托特殊的“海湾”优势联通世界,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上海“一江一河”曲曲折折流经之地,百年间也都是经济社会文化的先发之地。这一点,只看两岸林立的老厂房便可知。杨浦滨江,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沿黄浦江一带工业区,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众多之最,如中国最早的机械造纸厂、拥有最多船坞的修船厂、最早的外商纱厂、最早的工业自来水厂等。苏州河畔普陀段,是工人运动的摇篮。中国近代纺织、面粉、火柴、化工等民族工业都在这里起步,大量工厂临河而布,工人沿河而居。
近年来,随着上海对“一江一河”沿岸空间的更新、开放,许多废弃的以及尚在使用的厂区经历腾退、改造,成了市民休闲新空间,以及新经济、新产业崛起的新港湾。零号湾、枫林湾、智慧湾……曾经,上海的海湾、江湾、河湾,布局了这座城市的诸多工业大项目,近年来,它们纷纷启动生产岸线向生活、生态岸线转变,以“湾”的优势,牵动城市地块转型升级。
全市首个“湾区”规划
借鉴旧金山湾区模式,杨浦区于2014年提出要打造上海首个“湾区”,黄浦江湾经济价值得到重视
上海南枕杭州湾,是西太平洋的东亚航线要冲,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从20世纪70、80年代起,沿杭州湾一带的经济发展实践已经开始。
比邻杭州湾的金山区,通过大规模围海造田工程,建成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厂。几十年后,金山区携同布局在杭州湾畔的上海化工区和上海石化,持续推动整个化工产业链向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延伸,实现向“绿色之湾”发展转型。
在上海东南角,一方国际大港崭露头角。2002年6月26日,深水港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在环杭州湾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中,洋山港(包括大、小洋山区域)无疑算得上“先锋”,它也是沪浙两地多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但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湾区经济”的城市却不是上海。2014年,深圳提出,联手周边城市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并把“湾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相比南方城市圈的非凡热闹,彼时的杭州湾畔远没有发挥出巨大能量。
在杭州湾区艰难转型之际,上海的“湾区经济”概念被北部杨浦区抢先嫁接到“江湾”上。杨浦区拥有“百年大学、百年市政、百年工业”几个独特优势,借鉴旧金山湾区发展模式,杨浦区于2014年提出,要打造上海首个“湾区”,并出台全市第一个“湾区发展”规划。自此,黄浦江湾的经济价值愈发得到市场和各区域主政者的重视。
尽管很长一段时间里,杨浦区很少在公开场合提“湾区”概念,但实际的土地出让和建设从没停止过。到今天,杨浦已有创智天地、湾谷科技园、长阳创谷等一批以创新为导向的产业空间。不管叫不叫“湾”,发挥的都是“湾”的集聚效能。
如今,外界时常拿杨浦跟旧金山湾区做比较:旧金山湾区有硅谷,“杨浦湾区”有五角场;硅谷的科技企业沿加州101号公路集聚,杨浦沿淞沪路、长阳路等建设了滨江、大创智、大创谷、环同济四大核心功能区;斯坦福大学是硅谷的心脏和大脑,而杨浦有复旦、同济、上海财大、上海理工等高校。
不断形成“湾湾有亮点”
黄浦江岸一个个以“湾”命名的创新产业空间兴起,都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基于百余年工业发展积淀
黄浦江蜿蜒向北汇入长江,自北向南从江形看有3个比较明显的“弯”,一个弯靠近外高桥,一个弯就在陆家嘴区域,还有一个在前后滩区域,它们所构成的上海“江湾”区域,逐步发展出了黄浦江版的“湾区经济”。
黄浦江“湾区”以浦东陆家嘴、黄浦外滩、虹口北外滩构成的黄金区域最为厚实,目前,南外滩、徐汇滨江、前滩、三林等重点地区已按规划实施并持续发力,外滩—陆家嘴—北外滩核心功能区、世博地区将展开新一轮建设,滨江公共空间贯通进一步向上下游延伸,实现与岸线腹地联动发展。尽管黄浦江沿岸的产业规模不及东京湾、旧金山湾,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黄浦江湾与世界级海湾的“湾区”发展,正走着一条极为相似的道路。
黄浦江自西向东流经的第一道弯,两面围合了一个区域——闵行区吴泾镇。那里还有个与“湾”有关的别称,即“浦江第一湾”。早年,这里是规划中的上海化工重镇。上海碳素厂、上海焦化厂、吴泾化工厂、上海电化厂、吴泾热电厂“五朵金花”在这里绽放。从2001年开始,随着化工企业退出,吴泾镇开始“蝶变”。位于吴泾南部科创中心“大零号湾”里,已集聚在孵企业500多家;“湾”畔,紫竹高新区、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正为它源源不断输送创新项目、技术和人才。这里还是全国科技时尚特色小镇。
到了北部宝山智慧湾一带,黄浦江就接近汇入长江入海口了。宝山曾是传统工业区,钢铁产业是它的命脉。依托6.8公里黄浦江滨江岸线,宝山全力转型,不断对外塑造自己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主阵地的新身份。智慧湾科创园建成后,聚焦3D打印、智能微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门类,科创与文创成为两大特色。现在,它已是宝山“一号创新带”上的一颗明珠。
黄浦江上不断形成“湾湾有亮点”的新态势。“创新”则是这种新态势的重要注脚。早期的东京湾也曾是世界最大工业带。20世纪末,东京湾区开始进行大规模产业转型和调整,“科技创新”被提到国策高度。回到黄浦江岸,一个个以“湾”命名的创新产业空间兴起,都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基于过去百余年间的工业发展积淀。
“湾区”发展要顾念全局
下一步,上海还将重点突破瓶颈,协同推进区域岸线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更多生活秀带
记者近日获悉,徐汇区正在滨江区域积极布局“一港一谷一城一仓一湾”,即西岸传媒港、智慧谷、金融城、创艺仓和枫林湾。其中,西岸枫林湾依托黄浦江畔徐汇枫林生命健康产业园,着力打造集临床、研发、制造于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生态链。下一步,上海还将重点突破瓶颈,协同推进区域岸线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更多生活秀带。
一度低调的杭州湾区也到了发力的关键时刻。过去,南上海滨海区域,一直作为上海化工产业的承载地。2000年前后,生产岸线向生活、生态岸线转变,奉贤、金山陆续建起碧海金沙、城市沙滩等景观。
去年,金山区重磅提出“上海湾区”的城市品牌概念。立志要发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桥头堡”的“上海湾区科创中心”,更是再早一年便在金山山阳镇一栋楼里喊出名字。目前,这里已集聚了超过1800家企业,累计税收突破4.7亿元,形成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产业集群。“上海湾区”概念也走出山阳镇,覆盖金山全域。根据金山区规划,“十四五”期间,将聚焦碳谷绿湾产业园、上海湾区健康医学城、上海金山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金山大道经济走廊、湾区科创中心“一谷一城一区一带一中心”展开建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