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法治赋能,让宝山杨行的“幸福东街”行稳致远

2021年07月28日17:33 |
小字号

东街,是杨行老集镇改造重点区域。城市化进程,让这个行政村,渐渐失去了传统意义的乡村特点,社区开放度高,外来人口集聚,人员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家族、宗亲,传统的自治、德治已无法满足基层管理的现实需要;加之老集镇改造进程中各方利益交织、社会问题凸显、法律纠纷增多,冲击和考验着东街两委班子的治理能力。

法制先行,法律规范,法治思维,成为东街村基层治理新模式。东街村积极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探索构建法治“3+3”模式,化解乡村矛盾,提升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让“幸福东街”行稳致远。

建设“一角、一栏、一廊”精美阵地,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法治建设,首先要让法治概念深入人心。为此,东街村在村委会活动场所建立法律图书角,精挑细选了一批可读性强、通俗易懂、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普法书籍,增添法律书香,使普法宣传贴近群众。同时,结合工作要求与村民需求,一方面,以图文并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定期对法治宣传栏进行更新,重点普及《宪法》、《民法典》、《婚姻法》、《劳动法》等,并通过互联网、“社区通”、电子屏等各类平台放大宣传效应,帮助村民更好地学法用法;另一方面,依托镇东路两侧围栏,以法治为主题,通过法治标语、法治典故、法律条例等多种形式,打造法治长廊微景观,让法治氛围融情入景。

培育“一人、一委、一队”精干力量,打造过硬法治队伍

面对日益凸显的矛盾纠纷,在做好法治宣传工作的同时,东街村还注重“挖”、“引”并举,从村内选取法治素质好、群众基础好的党员干部、乡贤等,作为村“法律明白人”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重点培育对象,充分发挥其熟悉村情的优势,主动了解纠纷,细心分析案情,合理制定调解方案,尽量确保矛盾纠纷不出村。此外,东街村还组建了一支15人普法志愿者队伍,定期进村庄、进巷道、进家门,发放普法宣传资料,讲解法律知识,以熟悉又亲切的面孔引导村民自觉成为乡村法治的弘扬者、乡村秩序的守护者,带动提高农村基层群众法治意识与学法用法能力。

开展“一课、一文、一诊”精品项目,提升乡村法治活力

针对传统普法方式较为枯燥、基层干部法律专业性不够的问题,一方面,东街村联合镇司法所以及村法律顾问,共同在村内开设“普法微课堂”和“法律门诊”,以“动迁、遗嘱、继承、房产”等村民关心的关键词为切点,现场向村民讲解法律知识,提供咨询答疑服务,解决法律服务的“最后一百米”问题。另一方面,东街村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邀请村民一同参与以案说法、法治知识竞赛、法治书法展览、法治情景舞台剧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微文化活动,以沉浸式的体验让普法宣传丰富多彩,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思维习惯。

当前,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东街两委班子深入街区民宅,收集民意,了解民情,把法治建设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我在一线解难题”的民心工程,持续深化完善法治“3+3”模式,做实做细法治内涵,做强做大法治队伍,为乡村治理保驾护航,为开启新征程增添新动能。

(来源:上海宝山)

(责编:葛俊俊、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