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车、叶城脱贫摘帽,看看上海援疆干部是怎么说的?

2020年11月23日09:51  
 

11月14日,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莎车县、叶城县等10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四县均已实现脱贫摘帽。其中,泽普县、巴楚县分别于2019年4月、2020年1月退出贫困县。自2010年3月上海援疆移驻喀什地区以来,助力脱贫攻坚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

面对这一成果,小编采访了新一轮援疆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前后四个批次的援疆干部,让他们来分享一下援疆感想

陈忠

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第七批上海援疆干部,担任中共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委员、综合计划组成员,中共喀什地委副秘书长

欣闻莎车、叶城今年顺利脱贫摘帽,回想新一轮援疆上海对口支援从阿克苏地区移驻到喀什地区之初,四县的社会发展条件较差,当时工作的场景历历在目。如今,四县焕然一新,新起点、新气象。这一成就的取得凝聚了十年来上海援疆干部人才的辛勤付出。尽管已经离开多年,但仍备感欣慰。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小康社会是干什么?就是要让全国各族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这也理应是上海援疆人的共同心声。

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在喀什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工作与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让我难以忘怀。可以说喀什,永远留在我心中。

陈冬发

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第七批上海援疆干部,担任泽普县委常委、副县长

三年援疆路,终生援疆情。回想那三年的援疆经历,我们修建4374户农村安居富民房,结束了当地农民住土坯房的历史。全力以赴帮助金湖杨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南疆5地州首家5A级景区,策划举办20多项大型活动,媒体竟相宣传推介泽普等。

援疆,让我荡涤了浮躁之气,丰富了人生内涵,真切地感知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的深意。我从泽普各族干部群众身上学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体会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感受了上海后方各界的无私奉献,感悟了各族群众亲人般的真挚感情,收获了一生永恒的新疆情怀,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我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书写人生更精彩的篇章。

张珺

2013年8月至2017年1月,第八批上海援疆干部,担任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委员、泽普分指挥部指挥长、泽普县委副书记

三年援疆给我们援泽干部最大的感受是:“民生为本,民生连着民心”。在上海援建泽普县的分指挥部宿舍楼,外墙上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汉字:“上海的人们,谢谢!写的人:艾孜买提江。”至今,援疆干部们还不知道谁是艾孜买提江,留在墙上的是一个泽普普通群众的心声。援疆是责任,是使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感。援疆三年,我们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一起见证了泽普的发展和变化。我想,只要我们援疆干部一棒接着一棒干,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坚韧不拔、积极作为,就一定能用真心真情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信任和赞誉,与他们一道同心共力,为当地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张骞伟

2014年至2016年,第八批上海援疆干部,担任叶城县住建局副局长

三年援疆工作,让我和叶城结下了深厚感情,叶城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最近看到叶城正式脱贫摘帽的信息,内心无限感慨,无比激动。我在援疆工作期间,主要负责叶城县安居富民工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回想当初为了能够建成老百姓满意的房子,我可以说是跑遍了叶城县所有的乡、镇、场,最远的乡村距离县城150多公里,而且都是山区土路,悬崖峭壁,甚至有些地方还没通路需涉水过河,开车走一趟往往需要8-9个小时。

这三年间,叶城分指助力全县共完成24900户安居富民工程和游牧民定居房的建房任务,使得20.8万农村贫困人口改善了居住条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抗震房。同时,争取援疆资金用于农村村建配套建设,修乡村水泥柏油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建休闲小广场等,极大得改善了全县村容村貌,很多农民告别了“世代走土路、尘土满天飞、晚上一模黑,看天过日子”的生活。此外,为3个贫困山区乡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和人畜饮水工程,也使3200户贫困农牧民告别了边缘山区、边境贫困村祖祖辈辈用不上电,喝不上安全饮用水的历史,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

叶城县脱贫摘帽,意义重大,让各族群众更深切的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坚定理念。祝福美丽的第二故乡越来越好,各族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

华祥义

2014年至2016年,第八批上海援疆干部,担任巴楚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副局长

作为第一位任职巴楚县文体局的援疆干部,回想2014年初去乡镇时,看到乡镇因为缺少工作经费,日常开展的文体活动主要还是跑步、拔河、摔跤以及民族歌舞等。为此,在三年的援疆工作中,我们安排了乡镇文体活动援疆项目,每年组织上海文化团队在巴楚乡镇巡演,也在当地举办了才艺大赛、农民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让老百姓非常喜欢,甚至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习惯。

时光飞驰,在援疆人的接续努力下,巴楚不但脱贫摘帽,而且越来越好,每每看到巴楚当地朋友微信上晒出自己的幸福生活,觉得这样的“炫富”,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左文

2017年至2019年,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担任莎车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2020年11月,刚看到莎车县退出贫困县的公告时,激动的泪水就不争气得在我的眼眶里打转。这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一批批援疆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有幸参与脱贫攻坚战这一国家战略,可以说是不虚此生,祝福莎车的明天更美好……

回想2017年,我到莎车县,重点推进安居富民工程,这也是上海援疆精准扶贫的重点工程。当时,仍有不少农牧民居住在“土坯房”“土块房”中,“晴天一层灰、雨天一滩泥”、这里又是地震多发带,居住环境的恶劣。为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攻坚任务,三年期间,我踏足36个乡镇(管委会)9037平方公里,行程6.2万公里,推动全县共建成安居富民房6.387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万户),牧民安居房150户,全面实现莎车县农牧民住房安全的目标。

同时,积极推进乡村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建成乡村道路517.6公里、自来水及排水管道603.5公里、村民文化广场57座20.05万平方米,打造9个美丽乡村示范点。为莎车县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盛中华

2017年至2019年,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担任泽普县委农办副主任

中央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聚民心,保民生,让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也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作为一名党员,在援疆工作中,我深感责任重大,正是援疆干部人才接续在不同岗位上的辛勤付出,才有了现在上海对口支援四县的脱贫摘帽。我当时在农业局分管农业援疆项目,农产品销售,缺少有效的销售渠道是制约当地特色农产品发展的瓶颈。为此,我通过各种形式搭建泽普优质产品和上海广阔消费市场之间的桥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推动农产品销售。

冯亮

2017年至2019年,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担任泽普县卫生局副局长兼泽普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远在万里之外,听闻上海对口支援四县脱贫摘帽,不由得会回想起自己那三年的援疆工作。那时,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无旁骛,只管治病救人。当然,这既是奉献,更是收获。

医疗援建最直接的困难就是赴疆医疗队人数有限,专业覆盖面有限,而急需帮扶的医院和群众数量远远超出了医疗队的极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在南疆建起沪疆远程医疗,用互联网向大后方要资源,弥补派遣医疗队专业面不足。另一方面,面向分布最广泛的乡村卫生院,提出“联联看、对对扶”沪疆基层医疗机构结对帮扶模式,让同样分布数量最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起帮扶任务。

“联联看,对对扶”模式建立起来后,上海闵行的社区医疗专家以柔性流动方式,分批次赴南疆结对卫生院开展指导交流,这样泽普每家乡镇卫生院都结了一门“上海亲”。两地毕竟相隔万里,专家不可能时时都在,我们用信息化医疗实现“千里医缘一线牵”。

周海荣

2020年3月进疆,第十批上海援疆干部,担任莎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县委党校副校长

看到助力莎车县脱贫攻坚阶段性任务的圆满完成,作为第十批的援疆干部,我也是与有荣焉。为助力莎车县的脱贫攻坚和顺利推进年度援疆项目,一有时间,我就下乡调研,或看项目现场,或了解干部群众需求,用最短的时间铆足发力的劲。脱贫攻坚离不开各类干部人才能力的提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积极推行莎车县“四个千人”培训培养巩固提升方案,并在年内付诸实施。截至目前,莎车县共开办“四个千人培养计划”培训班6期,共培训4678人,为每个村培养了8-10名以上后备干部、致富带头人、优秀妇女示范户等,为明年的换届、国语推广使用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同时,我还时刻不忘将浦东的先进工作理念带到莎车,融合到其所分管和负责的干部人才培训、城市党建和援疆项目推进管理等工作中。针对莎车县社区党建和社区发展亟待提升的现状,我积极将浦东新区探索成功的“家门口服务体系”成功经验引入莎车,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完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尝试,现已在其包联的城中片区的6个社区进行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望在明年进行复制推广。

朱一亮

2020年3月进疆,第十批上海援疆干部,担任叶城县教育局副局长

教育扶贫是上海市宝山区教育人援疆的重要使命之一,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文化润疆的重要体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前几批援疆干部人才用自己的付出为这项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一批援疆干部,自当效仿前辈,不负三年援疆情,昆仑山下立新功。

(来源:上海援疆)

(责编:葛俊俊、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