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經濟中心

上海原生態橫沙島上養蟾蜍種繡球 村民致富增收

2023年05月25日11:46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依托良好自然資源發展鄉村新產業,助村民致富增收

在原生態橫沙島上養蟾蜍種繡球

■本報見習記者 朱雅文 記者 茅冠雋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隻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村公共區域種繡球花,把村民散步的公園打造成繡球花產業園,預計年收入200萬元,也不多見。近日,在橫沙島上,記者見到了這兩種鄉村新產業。

“橫沙的自然風貌比較原生態,島上鮮見工廠、企業,但這並不意味著這裡是‘發展荒漠’。近年來,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我們大力發展合適的新產業,助推鄉村振興。”崇明區橫沙鄉相關負責人說。

小小繡球花“點綠成金”

渡輪停靠在橫沙島碼頭,記者登上這座原生態小島,看到的是村庄、農田、正在勞作的中老年人。深入這座小島,眼前景色逐漸豐富,一座南菁繡球園映入眼帘。

橫沙鄉永發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陸宇一帶記者走進這片繡球園。這片園子既是村民散步的公園,也是繡球花產業園,園中除了繡球花,還有河道、小橋、蘆葦以及果樹,行走其中讓人心曠神怡。陸宇一指了指小路兩邊含苞待放的藍色“無盡夏”說,這是幾個月前剛種下的品種,“計劃先試種45畝,效果好的話再擴大規模,旁邊還有佔地17畝的繡球花苗圃基地”。

南菁繡球園所在的位置,原來是村裡的生態廊道,林木、果樹底下雜草叢生。經過數月改造,林地裡種滿了品種繡球花。“那裡是尚未改造過的廊道,接下來也會動工。”陸宇一指了指園子對面說。為什麼會想到種繡球花?這不只是在改善村民生活環境,也是實實在在為村民增收。此外,種植繡球花不用打農藥、不破壞原本土壤、好養護,種在樹下長得更好,而且銷路廣泛。這一產業不僅符合崇明建設世界級生態島的目標,也適合發展林下經濟。

目前,永發村正與一家專業做園林綠化的民營企業商討合作方案,探索試點村集體資產與第三方公司合作。按照目前的種植規模,明年預計可產生200萬元收入。“這些收入,今后都會用於提高村民福利待遇,這是我們發展繡球花產業的根本目的。”陸宇一告訴記者,今后除了土地流轉金,村民還能在繡球花種植基地內工作獲得薪金收入。

小蟾蜍也能成“大產業”

“難看”,這恐怕是很多人對蟾蜍這種動物的印象。不過,在橫沙鄉永勝村,一隻隻小蟾蜍正成為村民致富增收的“金蟾”。

位於永勝村的南菁蟾園佔地百余畝,分為室內和室外兩個養殖區,大大小小近兩百萬隻蟾蜍在人工模擬的野生環境中進食、休息。蟾蜍耳后腺及皮膚腺所分泌的白色漿液,經加工后可制成蟾酥,其性溫、味辛,有解毒、止痛、開竅醒神等功效,是麝香保心丸、六神丸等常見中成藥的原材料成分之一。“蟾蜍從小養到大需要一年時間左右,每年可刮漿兩次。刮漿不會導致蟾蜍死亡,一隻蟾蜍可刮漿三四年。”園區主管李明亮告訴記者。

目前,國內蟾酥的生產量經常達不到市場需求,較為稀缺。蟾酥還是一種不能靠人工合成的天然原材料,養蟾刮漿制蟾酥,商機無限。橫沙鄉氣候宜人,土壤肥沃,自然環境比較原生態,適合蟾蜍生長。永勝村黨總支書記顧春榮說,數年前,村裡和上海金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聯系。這家公司負責人被橫沙島的自然環境吸引,將原本位於外地的養殖基地搬到永勝村。

從合作意向達成到產業落地再到規模化養殖,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養殖基地以自然放養為主,但蛇、鳥等天敵會捕食蟾蜍,造成損失,於是基地開始營造更安全的人工模擬的野生環境。蟾蜍喜陰,養殖基地為蟾蜍搭建了大棚,在棚內種了不少白菜給蟾蜍遮陽﹔蟾蜍隻吃動的物體,顆粒飼料投下去一動不動,於是基地自主研發了帶震動功能的喂食台,讓飼料動起來﹔預防天敵,基地在每個養殖大棚外都圍上了網。顧春榮說,這些年,永勝村與金蟾公司一起出謀劃策,逐步摸索出了適合本村的蟾蜍養殖產業發展路徑。

“現在我們是批量養殖,每平方米有30隻蟾蜍。飼養密度提高后,經濟效益就更明顯了。”顧春榮介紹,如今養殖基地畝均產值約10萬元。基地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除了現有的100畝養殖基地,還有100畝基地也已於今年開始建設。”

(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