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新華路上這座“低碳生態園”開園

2023年05月19日11:34 |
小字號

5月18日上午,由新華路街道、社會組織大魚營造、索尼中國可持續發展部共同打造的“協生農法新華實踐園”在新華·社區營造中心正式開園。該園地創新引入索尼環境技術“協生農法”,是居民群眾均可參與體驗的“低碳生態園”,將助力新華社區構建以人為本、低碳韌性、公平包容的“社區共同體”。

“協生農法新華實踐園”位於新華·社區營造中心正門口,佔地約10平方米,該園地是由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居民多方共建低碳韌性宜居社區的創新實踐,高度契合當前正在推進的《新華路街道“15分鐘社區美好生活圈”第二輪行動規劃》。

新華·社區營造中心運營負責人何嘉介紹,作為激發本地居民交流協作、參與社區共治的“美好生活共創平台”,新華·社區營造中心自開放以來已成為深受居民喜愛的“城市會客廳”,這裡不僅有適合休憩運動的戶外場景,而且有承載低碳理念的共享菜園。也正因為中心這些特質,促成了“協生農法新華實踐園”的落地。

記者了解到,園地已於上周完成了第一批植物的種植,空間內混合播種了80種植物,包括果樹、花卉、香草植物等,為園地正式開園作准備。經過前期招募,“協生農法新華實踐園”已匯聚30位志願者,他們來自新華社區在地自治團隊“有種行動隊”。該團隊因新華·社區營造中心小菜園共建項目而成立,包含新華街坊、周邊居民、企業白領等,是一個多元互信互助的全年齡友好社群,大家因共同信念“實現可持續的社區生態”而集聚一堂。

那麼何為“協生農法”?開園儀式前,索尼協生農法技術人員進行了詳實介紹。協生農法是由索尼計算機科學研究所研究開發的一項環境技術。該技術主張回歸自然生態的生長方式,通過在露天環境高密度混種植各種有用植物,活用植物特性來構建生態系統,從而達到生態學最優化狀態。

“這麼多種不同的植物,種在一片園地,能夠茁壯生長嗎?”“不同品類的植物,種植分布有什麼講究?”“后期我們應該如何維護園地?”在志願者的踴躍提問下,技術人員一一解答,帶著答案大家來到園地進行第二批植物種植。

原來,引入“協生農法”的園地,無需耕作,無需施肥,並且不施農藥,植物生長遵循物競天擇的自然發展法則。在種植植物時,需先打造一個中間堆高、四周低的土堆,優先種植任意品種的果樹﹔隨后在四周種植相對較矮的綠植、花卉,最后在剩余的土地表面撒上蔬菜種子,鋪設苔蘚。果樹和花卉植物能吸引鳥類、蝴蝶、昆虫等小動物,所產生的糞便能形成自然養料,幫助植物生長。隨著“C位”果樹的生長,其葉片還能起到遮陰的作用。

隻見志願者們熟練地挖土、種植,大家相互協作,很快便讓園地煥然一新。園地內集結檸檬樹、薄荷、繡球花、銀葉菊、月季花、太陽花、蘿卜、玉米、上海青等植物,兼具觀賞性和食用性。

索尼技術人員貼心提示,建議志願者們日常多觀察園地作物的生長情況,間接性收獲作物,並進行雜草管理等日常維護。像上海青等蔬菜約10天即可長成,可連根一起收割。值得注意的是,收獲作物后,園地表土露出時,需要及時補種新植物或新菜苗。

目前,“協生農法新華實踐園”志願者隊伍分為兩組,各15人,志願者小組將自治開展園地維護等相關工作。此外,索尼技術人員將定期到現場開展手工坊等活動,並會在微信群中與志願者及時溝通、答疑解惑。

(來源:上海長寧)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