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總是差口氣,靜安新城13條無名道路為何難命名

2023年05月24日08:56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相關部門曾動了不少腦筋,甚至成立調研小組多次推進,但最后卻沒有了下文

總是差口氣,靜安新城13條無名道路為何難命名

■本報記者 王海燕

靜安新城9區、10區的圍牆中間,是一條8米寬的道路,圍牆上依稀可見“靜安新城六通道”字樣。“這是當初整治時臨時起的暫用名,實際上是一條無名道路。”市人大代表延陽說。

位於閔行區七寶鎮的靜安新城,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動遷安置基地,共分布有大大小小17個小區,居住著2.5萬居民,裡面盤根錯節分布著13條這樣的無名道路。

兩年前,記者曾追蹤報道本市1500多條無名道路的命名問題,當時這些“失管”的無名道路有了一個暫時的解決方案,靜安新城的道路也位列其中。兩年多過去,這13條無名道路有了鎮政府的“托底”保障,但依然沒有正式命名,處於管理“名不正言不順”的尷尬境地。

近日,市人大代表延陽提交的一份建議再次指向無名道路:這些街坊的無名道路為啥難命名?長效管理該如何突破?

兩種管理模式

以龍茗路為界,靜安新城東側和西側採取兩種不同的管理模式。

西側分布著靜安新城7區-12區。記者從田林路龍茗路進入西側街區,路面約有六七米寬,一路上看到圍牆、路面雖標著“消防通道、禁止佔用”的禁停標志,但時不時會看到機動車隨意停在路邊。

這條路很熱鬧,沿街一面依次分布著理發店、房產中介、私房菜館、大藥房、菜鳥驛站等小店﹔再往裡走,是一家幼兒園,門前有一排路障,路上劃的白線內可以停放非機動車,記者看到其中混停著幾部機動車。“小區裡面不允許停車,隻能停到路面上。”一家餐館店主解釋道。

再往裡走,朝左轉也是無名道路,右邊是靜安新城11區,左邊是靜安新城9區,這裡的路面顯得寬一點,大約8米,分布的小店更是“五色俱全”,生鮮超市、房產中介、五金店、足道推拿店等,還夾雜一些空關待租的店面。小店門口還有類似人行道的上街沿,上街沿不寬,混停著摩托車、自行車、小貨車等各種交通工具,路面頗為不平整,行人走路時需要來回張望,因為時不時有車輛穿過。

再仔細看,這條路似乎也有“名字”,即“靜安新城六通道”,這個暫用名下面標注著“禁止停車,后果自負”八個大字。但這些警示並不起什麼作用,亂停的車走幾步就能見到。“這是小區中間的馬路。”一位正在收拾垃圾的保潔員語氣淡淡地說。

龍茗路的東側,則是另一種管理模式。這裡分布著靜安新城1區到6區,其中夾雜著7條無名道路。幾個路口都設了智能化的道閘。“我們制定了專門的管理辦法,設為單向通道,車可以停在通道一側。”靜安新城第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張持真告訴記者。

顯然,東區要比西區管理更有序,停車也更有序。記者發現,單向道一側劃了停車位,依次停滿了車。這裡也分布著各式小店,品類豐富,僅早餐店就有卷餅店、蔥油餅店等。小區裡除了幼兒園,還有一所中學、一所小學。詢問了一圈,小區內的停車費為每月150元,無名道路上的停車位每月300元。“但有時車費很難收上來。雖然有道閘,但沒有車輛管理員,統計車費有點難。”張持真說。

事實上,靜安新城東片區維持著最低程度的管理,記者注意到幾個路口雖然設有道閘,但都是自動化設備,無人現場管理,個別車輛如果緊跟前車出去可以輕鬆逃費。同東側一樣,這裡一些路面坑坑窪窪,已顯老態。記者注意到,龍道閘出口到茗路的一段路上沒有劃車位,但停滿了車,盡管旁邊就有“消防通道禁止停車”的警示。

“上個月我來靜安新城時,就發現路邊有不少亂停放的車輛、跨門設攤者。”延陽說,亂停車、亂擺放看似是小事,但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車輛如果把路堵住,消防車和救護車就難以開進來。

命名難在哪裡

一路之隔,為何管理模式不同?

“事實上,更早之前這些無名道路的秩序更為混亂,各物業隻管理自己小區圍牆內的區域,居民也投訴不斷。”記者從七寶鎮人大獲知,從2020年1月1日起,靜安新城各小區間的街坊道路,由七寶鎮城建中心托管,並進行綜合治理。龍茗路東側採取封閉式管理,增設道閘,將大部分道路改為單向通行道路。

“龍茗路西側當初也想和東側一樣實施道閘管理,但這個方案被居民否定了。因為改為單向道的話,很多居民的車要兜個大圈子才能開出去。”七寶鎮城建中心相關負責人說,最終的解決方案是,西側按照消防通道標准實施禁停管理,設置相應禁停標志標線,將這些無名道路設置成消防通道,城建中心不定期對亂停車輛進行整治。

托管整治之后,停車秩序一度好轉,但時間久了又出現回潮。“因為沒有正式命名,小區道路權屬模糊,執法部門也缺乏管理依據,隻能通過志願者勸阻、加裝欄杆等方式管理,但實際效果有限。”該負責人說。

為了這些無名道路,靜安新城和鎮政府也曾動了不少腦筋。轉機出現在2020年4月。當時,市住建委牽頭的“上海市內部道路治理”調研小組曾多次前來七寶鎮,對靜安新城街坊道路的綜合治理工作進行指導,道路命名工作也在推進。“但就是差口氣,道路‘命名’沒有了下文。”

這些街坊無名道路為何難命名?記者聽到幾個版本。

原因之一:一旦新命名,原來的小區門牌就要變更,這樣會給整個靜安新城居民和商家造成不便。目前,靜安新城17個小區對外有一個統一路名,即漕寶路1467弄。其中每個小區都能定位,比如靜安新城一區的地址為漕寶路1467弄一區。位於無名道路上的商戶依托小區也能定位,比如根華五金建材的地址為漕寶路1467弄9區44號。如果13條無名道路重新命名,原來小區門牌地址可能也要變更。

原因之二:按照《上海市地名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市、區地名辦依據道路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城市道路的命名管理工作。公路及鄉村道路的命名管理主體為市、區建設、交通管理部門。對於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有條件辦理命名工作的無名道路,建議可由對應主管部門進行梳理后予以申請。對於通道等“三不管”地帶,建議理清權屬后由相應責任主體進行管理。也就是說,道路命名的第一步需要理清權屬關系。靜安新城13條無名道路的產權屬於小區業主,如果要移交政府部門管理,需要變更權屬關系。城建中心表示,當初城管進行托底代管的時候,靜安新城17個業委會蓋章,同意把道路管理權“授權”給政府。“如果要命名,需舉行業主大會,業主要同意變更道路屬性。因為這些無名道路暫時有了‘托底’保障,所以命名程序就變得不那麼迫切。”

可是,盡管有了托底,無名道路依然帶來管理難題——如果亂停車,交警無法管,因為不在其執法范圍內﹔道路設施壞了,路政部門不能管,也缺乏財政預算﹔小店跨門營業的話,物業公司不願意管,因為不在小區管理范疇。

“這條道路沒有名字,交警連路名地址都無法定位,如何開具罰單?”城建中心負責人說,一些街邊店和居民理直氣壯在無名道路上停車,他們知道交警不會貼罰單。不僅是道路停車,對沿街商鋪的綠化、保潔等,嚴格來說都沒有明確執法依據,也沒有預算支出安排。

記者了解到,鎮城建中心日常巡查發現有些道路破損嚴重,但沒有專門的養護經費,為此申請了一筆專項資金用於修路,這13條無名道路統稱為“街坊道路”,這個工程名稱就是“七寶鎮街坊道路綜合提升項目”,“如果有了正規路名,政府就能安排預算資金,現在這筆專項資金只是臨時救急”。

僅托底還不夠

事實上,延陽代表列出的名單上不僅僅是靜安新城這13條無名道路,整個七寶鎮一共排摸出33條無名道路,這些路的情況與靜安新城相似,都屬於小區中間的道路,也就是俗稱的“街坊道路”。

2020年,市住建委對無名道路總結了“定點、編名、落圖、納管、治理”五步工作法。“區別於正規路牌的形式,這套治理方案採用‘編目’的方式,就是用相應的標准予以編號,靜安新城的無名道路就是在這時編目的,這樣就不需要走命名那套繁雜的程序了。”七寶鎮人大相關人士說。

按照五步工作法,當時大部分無名道路進入“有效納管”,主要分為市政接管、自治管理和政府托底三種模式。靜安新城屬於“政府托底”模式——對於暫時難以納管的,由屬地街鎮負責托底管理,區政府加強協調保障,相關行業部門做好指導配合。

“僅有托底還不夠,政府部門想跨前一步管理,但名不正言不順。”城建中心相關負責人說。事實上,這兩年對靜安新城這些道路的管理比較粗放。如果管理經費比較充足、志願者給力、商家自律,這些路段就相對有序﹔如果人力有限、商家不配合,路面秩序就比較混亂。“西側和東側兩種模式是一種過渡管理方式,如果納入市政道路管理,道閘也就不需要設置了。”

據了解,這種粗放式的管理,在上海多個區的街坊無名道路都不同程度存在。

“應該從根本上考慮解決這個問題。”延陽認為,命名程序中所遇到的難點,都可以想辦法解決,比如這些街坊道路的暫用名為靜安新城一通道、二通道,如果這樣命名,應該不影響街邊或者小區的門牌路名。

記者注意到當年主辦部門給許麗萍代表建議的答復是:對於現階段由於道路基礎建設技術指標不達標進不了市政規劃的道路,屬地街鎮督促道路權屬部門按照技術指標建成符合建設標准后移交街鎮接管,再由街鎮作為權屬部門依照上述意見統一走命名程序﹔對於其他原因不能移交街鎮的道路,在分析原因后,盡可能找出可以移交的路徑,走“移交—命名”程序。在推進期間,請街鎮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通過委托養護公司、協議聘請第三方單位等方式,進行托底管理。

“遺憾的是,兩年過去,靜安新城無名道路的‘移交—命名’程序依然未走通。希望能夠盡快命名,讓這些道路的管理早日走上正軌。”延陽說。

記者手記

“命名”這道題繞不過去

“無名道路”需不需要命名?

如果把靜安新城看成一個小區,這些無名道路屬於小區內部道路,物業應該負起各自管理的職責,而這個小區竟然有一所中學、一所小學和三個幼兒園,還有數十家各式小店,管理難度確實很大。如果把靜安新城看成是17個小區,那麼隔開這些小區的道路,應該算是公共道路,但是它們沒有正規的路名,不僅道路養護沒有固定經費,交警開罰單也沒依據。

因為這些無名道路的模糊屬性,導致了管理方式的粗放與隨意。2020年,這13條無名道路由所在街鎮“托底”,但就如托底單位所言,“名不正言不順”——在管,但管得不徹底。龍茗路東區相對緊一點,西區鬆一點。即使在管理相對有序的東片區,停車收費、養護經費等問題依然模糊。而一旦涉及執法,無論是東區還是西區均變得無力,成為管理盲區。所以,出現亂停車、亂設攤回潮現象是必然。

需要時,政府部門也會挺身而出,比如,目前正在推進中的“七寶鎮街坊道路綜合提升項目”。但這並非長效管理,也許再隔一段時間,又有新的問題冒出來。

街坊道路是小區居民高頻次出入場所,周邊小店也跟居民生活綿密相連,而它的粗放式管理生態與上海這座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多少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政府部門的管理需要包容,也要於法有據。

兩年前記者追蹤無名道路問題,全市1500多條道路有了一個初步的解決方案。當初的承辦部門認為,解決“三不管”現象應當不拘泥於有名或無名,而是以摸清現狀和底數、分類施策管理為實施路徑。也就是在“命名”之前,先要解決托底管理的事。如今看來,“命名”涉及管理的本質問題,政府部門和小區要承擔的責任底線需要界定清楚,“命名”這道題繞不過去。

在上海,類似的無名街坊道路還有不少,也是城市治理的薄弱環節。靜安街坊這13條無名道路的命名難題,一旦能夠破題,將為此類治理難題提供治理樣本和思路。

(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