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黃浦首個“兩舊”改造項目傳捷報!3000多戶居民一朝“夢圓”!

2023年05月06日15:21 |
小字號

5月6日

老城廂3000多戶居民

期盼已久的一天

上午10時30分許

蓬萊路北側地塊二輪

意願征詢

在簽約首日即實現生效

作為黃浦區首個也是規模最大的“兩舊”改造項目,蓬萊路北側地塊的每步進展都牽動眾人心。經過了補償方案敲定、搖號選房等一系列工作后,5月6日,蓬萊路北側地塊二輪意願征詢正式拉開。一大早,居民們從狹小的廂房、亭子間奔向簽約地,在一張張簽約協議上簽字確認。夢圓之時,他們見証了老城廂傳承蛻變中的生生不息,更見証了這座人民之城為了百姓安居所付出的孜孜不倦。

淚水中綻放出笑容

“今朝,特別開心,阿拉盼了幾十年終於盼到了。”穿過夢花街的小弄堂,來到靜修路65號。許杏花阿姨站在弄堂口,遠遠地跟我們招起了手。見面第一句話,藏著抑制不住的喜悅。

沿著狹窄的小木梯,爬上二樓,就到了許阿姨家裡。那是一個隻有13.3平方米的小空間,曾經最多時候住過9個人。這麼小的空間,9個人怎麼睡?

面對記者的好奇,許阿姨不斷用手比劃著,“我們搭了一個小閣樓,上面可以睡2—3個人,下面床上睡幾個,地上再睡一些。”回憶起曾經,許阿姨眼眶噙滿淚水,“因為地上都睡滿了人,所以,晚上房門天天是敞開的,這樣,夜裡有人出去上廁所相對方便些。”

那段日子,雖然異常艱苦,但許阿姨和大哥、二哥、三哥及小妹之間的兄妹情卻溫暖而美好。如今,隨著爸媽的相繼離世,又碰上征收,這個父母留下的老房,究竟該怎麼分?

“老房能被征收,是好事。我們兄妹,不能把好事變禍事。”許阿姨抹著眼淚告訴記者,因為家裡困難,年輕時就出去插隊落戶了,到2005年她才返回上海。兒子一家四口也沒房子,所以,一直期盼著這次征收能幫她們一家改善些居住環境,但是她還有三個哥哥,親情和改善的天平究竟該傾向哪一端?這讓許阿姨每每想起就暗暗流淚。

“說真心話,我真的不想跟哥哥們打官司!”阿姨的焦慮和痛苦,其實,征收經辦人和居委工作人員都看在眼裡,“阿姨放心,我們會搭平台,多方面做思想工作,盡力讓大家開開心心、和和氣氣地奔向新生活。”

聽到這些貼心話,許阿姨淚水中綻放出了笑容。那笑容裡,或許對未來新生活又多了幾份堅定和寄托。

“陽光”中彰顯出溫度

今天,和許阿姨家一樣迎來舊房改善的,還有3000多戶居民。在東至河南南路,南至夢花街、文廟路,西至曹家街、柳江街,北至復興東路的蓬萊路北側地塊(687、691、692、693街坊),如何讓家庭成員間的矛盾得到調解?如何讓征收方案與居民心理預期落差得到化解?

面對一個個征收難題,在區房管部門等的有力支持下,區征收四所、征收三所以及老西門街道,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陽光征收”的政策,把舊裡群眾當親人,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高質高效地推動地塊舊改征收工作,構建起群眾滿意的舊改新格局。

“‘陽光征收’覆蓋到每個細節,保証政策公開透明、前后一致,經得起檢驗。”現場,黃浦區征收三所的每組經辦人手中都有20—30戶居民,他們不厭其煩地向居民解釋政策,做通思想工作。對於居民的不同訴求,不能破的政策紅線是底線,其余一些細節則根據各家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經辦人作為政策解讀人,是上情下達的橋梁,也是溫情連接政策與民情的紐帶。”黃浦區征收三所總經理孫嶸說。

而征收中,老西門街道也以“西門六策”助力此次地塊生效。通過黨建引領,統籌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員參與”的齊抓共管新格局﹔通過政策宣講,建立起多元參與的引導機制,持續提升居民群眾對舊改政策的理解度、接受度﹔通過法庭前置,將案桌擺到舊改一線,構筑起以案釋法的巡回法庭﹔通過專業助力,開展深入社區的法律服務,將政策透明化﹔通過調解協同,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主動與征收事務所形成鏈接,不斷拓寬矛盾糾紛的解決渠道﹔通過法治宣傳,將法律法規政策線上線下多渠道送到居民家門口,形成安定有序的社區氛圍。

重塑中煥發出新活力

隨著蓬萊路北側地塊的二輪意願征詢,老城廂這塊昔日的“城市窪地”將在傳承中迎來煥新。

從小在夢花街長大的“老土著”宋方,雖然對搬離生活了68年的老城廂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期待。他所居住的夢花街43弄,也在這次征收范圍內,但他所工作的孔乙己酒家卻在征收范圍之外。這家老飯店將繼續扎根老城廂,見証它的喚醒和蛻變。

“這片區域的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好!”對於孔乙己酒家是否會因為老顧客離去而受影響,宋方很堅定地認為,“老店人氣一定不會少,新老顧客們肯定會繼續來。”宋方說,他的信心來自於對這片區域未來的期待。

正如“老土著”宋方所期盼的,黃浦對整個老城廂以及周邊都制定了規劃。從面上看,未來的老城廂將架構起“一軸、三心、多組團”。“一軸”為方浜路—晝錦路公共活動帶﹔“三心”為依托豫園、文廟和慈修庵形成特色商業、文化、旅游、辦公核心﹔“多組團”為形成多個居住、商辦功能組團,並通過歷史街巷串聯。

從點上看,2025年,位於蓬萊路北側地塊南面的上海文廟及其周邊街區就將全新亮相。文廟將以融入老城廂的“文廟特色街區”的形態呈現。通過文廟西廟軸、東學軸的傳統規制布局的恢復,以及沿街整體生態環境的提升,文廟及其周邊街區將形成形態、生態、神態、業態“四態合一”內外互動交融的街區。

未來可期。市中心老城區的這顆“明珠”必將通過重塑,保留傳統文化和記憶的同時,在未來煥發出新活力、綻放出新光彩。

(來源:上海黃浦)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