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普陀的TA榮獲市級榮譽,快來了解一下→

喜報!普陀區案例入選“2022年度上海市法治建設十大優秀案例”
近日,上海市委依法治市辦組織開展了2022年度上海市法治建設優秀案例征集評選活動,普陀區司法局、普陀區宜川路街道共同申報的《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創新基層依法治理路徑》獲評“2022年度上海市法治建設十大優秀案例”。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宜川路街道是如何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以法治、自治、共治、德治的“四治融合”來實現蘇河岸線貫通的吧↓
宜川路街道
黨建引領,激發居民自治活力
宜川路街道積極強化黨建引領,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成立中遠片區聯合黨委,開展樓組黨建。
在此期間,“致中遠兩灣城的全體共產黨員的倡議書”——一封來自基層黨組織的倡議書,引起了小區居民的極大關注。這份倡議書由中遠兩灣城314樓組黨小組組長陳步君聯合樓組黨員共同擬寫而成,生動地陳述了蘇州河岸線貫通對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的意義,號召小區黨員和居民全面了解工程,作出客觀公正的判斷,給予工程熱情支持。倡議書發出后,黨員居民發揮示范作用,帶頭簽訂共建共享協議書,團結和引導樓內其他居民參與共建共治,積極推進中遠兩灣城各類社區治理資源融合、各支隊伍整合,形成有效工作機制。
與此同時,街道還積極建立特大型社區居委會、物業、業委會、社區民警“四位一體”定期溝通協調機制,為推進社區治理打牢工作基礎﹔發現和挖掘有專長、有熱情、有影響的社區能人、達人和熱心人,建立社區“智囊團”,為社區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加強法治宣傳
通過聯合普陀區司法局、蘇州河貫通工程法治保障專班工作人員,街道加強法治宣傳,向居民群眾宣講其關心的開放后河岸區域權屬、沿河步道后續管養等法律問題。同時加強與相關區級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堅實的法律、資源支撐。
構建渠道,依法保障居民當家做主
街道從切實維護居民合法權益入手,邀請政府法律顧問和有關職能部門法務專家組建專門的法治保障團隊,及時回應居民的法律訴求,促進矛盾糾紛前端化解。
除此之外,街道還積極發揮法治治理優勢,切實提高群眾的法治意識。探索構建基層政府與群眾之間的良性溝通機制,暢通和規范群眾依法表達訴求的通道,為群眾提供參與公共決策的平台,提高公眾參與的水平,引導群眾“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針對中遠兩灣城小區權屬用地問題,街道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為指引,通過意見箱、電子郵件、征詢表等渠道廣泛收集社區群眾意見和建議共計2000余條,分析群眾最真實的意願和訴求。
廣泛收集社區群眾意見和建議
同時,與小區業主協商,形成“前期協商—業主大會征詢表決—簽訂協議—項目施工”的貫通工作路徑,訂立“共建共享”民事協議,明確各方權利義務,確立政府方建設、使用和管理沿河區域權以及小區業主的獲得補償權的實施框架,各方均要遵循共建共享契約,依約辦事,激發小區居民支持蘇州河貫通的主觀能動性。
為廣泛傾聽民意、回應關切,街道多方式多渠道引導居民有序有效表達訴求:組織“宣講會”,收集群眾建議,共計召開宣講會20余場,覆蓋人群近2000人次﹔召開“磋商會”,汲取群眾智慧,連續召開關於“沿河樓棟安全”“遠景路停車”“中三區域步道設計”等13場業主磋商會﹔建立“接待點”,與業主“面對面”,及時消除疑慮﹔開設“心願牆”,共謀兩灣未來,在久齡家園和中遠四個居委會的“心願牆”上匯聚了近百個來自居民的微心願……
街道堅持把居民反映頻次最多的問題放在最前面解決,群眾的事與群眾商量著辦,化解貫通施工期間小區管理、安全、擾民等矛盾糾紛,讓居民的訴求表達有人聽、有人管、有人辦,不斷提升居民的“主人翁”意識。
宜川路街道
在社區治理中,宜川路街道始終把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始終,建立民意表達機制堅實基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精准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構建了高效多樣充分的群眾全過程參與渠道,找到了群眾意願和訴求的最大公約數,進一步完善利益協調和糾紛化解機制,以法治、自治、共治、德治“四治融合”有效化解矛盾,在“還河於民,還岸線於民”的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基層依法治理的新路徑。
(來源:上海普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