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上海產學研合作獎揭曉 合作模式多樣緊密度提升

2023年03月23日09:10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上海產學研合作獎揭曉,基本涵蓋上海三大先導產業和六大重點產業

產學研合作模式多樣緊密度提升

■本報記者 俞陶然

2022年度上海產學研合作優秀項目獎今天揭曉,40個項目獲獎,是這個有14年歷史的大獎授獎數量最多的一次。軌交高可靠全自動運行系統及其數字驗証平台研究與應用、LNG燃料加注船工程化開發、新一代宮頸癌體外診斷試劑的臨床研究成果轉化和應用……這些項目或立足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或關注民生所需,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或打開全球視野,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獲獎的背后,是產學研合作模式的確立和完善。從2022年度獲獎項目來看,出現了一些值得推廣的合作模式,如“母子共同體”模式,即企業緊緊依靠高校“母體”,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資源,形成責權利明晰的合作機制﹔又如“臨床—產學研合作”模式,即醫院從臨床難題出發開展科研攻關,然后與醫藥企業合作,將成果轉化為產品並應用於臨床,最終使患者受益。

獲獎項目涵蓋上海“3+6”產業

“上海產學研獎”是上海為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而設立的唯一獎項,旨在宣傳產學研合作理念,總結產學研合作經驗,樹立產學研合作典型。特別是近三年來,“上海產學研獎”評選質量有明顯提高:拓寬了渠道,覆蓋全市16個區和主要科創園區﹔優化了評選組織,更加嚴謹﹔增加了獎項數量,從以往的每年8—10個增至2021年度的30個、2022年度的40個。

“去年,兩位院士領銜評選出的獲獎項目,基本涵蓋了上海三大先導產業和六大重點產業。”上海科促會負責人介紹,“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各領風騷,與企業合作的高校、科研院所比往年更多,產學研合作的完整性和緊密度也更高了。” 下轉 6版(上接第1版)

合作單位用制度解放科研人員

摘得一等獎的“新一代宮頸癌體外診斷試劑的臨床研究成果轉化和應用”項目,就屬於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中的生物醫藥產業,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與兩家民營企業合作,其成果在國內率先解決了宮頸癌新一代篩查方案中技術、成本等問題,打破國外壟斷,保障了女性健康權益,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這個合作項目始於2004年。當時,我國宮頸癌的發病率在持續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傳統的巴氏涂片篩查方案漏診率高,難以滿足日趨嚴峻的防治需求。因此,歐美企業研發的人乳頭瘤病毒(HPV)核酸檢測產品大舉進入,壟斷了國內市場。能否研發出國產HPV核酸檢測和p16(與病毒致癌機制相關的功能標志物)免疫標記試劑?仁濟醫院走上了自主研發和產學研醫合作道路。

回首18年的合作歷程,仁濟醫院婦產科研究員、課題組組長何以豐說:“產學研合作是靠人來做的,所以醫院和科研單位要用制度解放人,讓科研人員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合作。”由於仁濟醫院支持科研人員與企業深度合作,何以豐不必每天待在醫院,而是經常去復星診斷、怡舸生物兩家企業,與企業員工探討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工作。另一方面,院方也向企業敞開大門,讓企業研發人員進入仁濟醫院實驗室,與醫院科研團隊聯合攻關。

在“臨床—產學研合作”模式中,醫院與企業實現了人員互認、相互兼職、技術滲透、成果共享。醫院技術負責人作為項目管理執行人,代表醫院參與企業生產環節的管理,並監督企業橫向課題的設立和資金到位情況。企業負責人保証參與成果轉化和技術開發的人員得到績效工資和股權激勵。

這種“雙向奔赴”實現了雙贏:多款自主研發的HPV和p16體外診斷試劑獲批上市,已在全國28個省區市應用,准入醫院超過500家,服務人群5000萬人次,總產值12.5億元。由於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美國和澳大利亞企業正在與上海企業洽談,希望引入“中國智造”。

校企實現人才與成果“雙轉移”

另一個一等獎項目“轎車動力總成零件國產裝備與工藝驗証平台建設”來自高校和企業。合作方之一的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由上海交通大學、臨港集團和科研團隊共同出資組建,它與上海交通大學的合作體現了“母子共同體”模式。企業與高校“母體”聯手攻關,將企業的產業化優勢與高校的科研、人才優勢緊密結合,在臨港建成了一條“發動機缸蓋、變速器閥體柔性混線制造驗証線”。

之所以要建這條驗証線,是為了突破國產高端數控機床的應用瓶頸。上海交大教授習俊通介紹,國產高端數控機床已經問世,但很少有機會組成產線,因為國產機床的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不如進口產品,制造業企業不太願意使用。如何讓國產機床“連點成線”?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交大智邦建成了臨港驗証線,其整機裝備國產化率達到100%,可開展從轎車動力總成零件毛坯到成品的全過程加工、測試與驗証。

目前,上汽通用正在使用交大智邦設計的發動機缸體生產線,給出的評價是:“精度和效率高,可靠性好,綜合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等效替代進口。”

進口替代的背后,是“母子共同體”模式實現的人才與成果“雙轉移”。上海交大3位教授帶著職務發明成果進入交大智邦,擔任總工程師、首席專家等重要職務。任職期間,上海交大全權委托公司對他們進行績效考核,並由公司承擔人力成本,讓教授能心無旁騖地投身成果轉化和企業研發工作。上海交大還派出機械工程、電子信息、材料工程等專業的青年科研人員參與這個產學研合作項目,其中3人在項目期間獲得博士學位,60人獲得碩士學位,還有5位博士和4位碩士被交大智邦留用。

上海科促會負責人表示,這一模式使高校科研人才可以在企業運作機制下,專注地發揮技術研究優勢、知識積累和傳承特長,促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部署。

(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