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海域發生M0.8級地震,無感“小地震”頻繁嗎?
2023年02月24日09:11 | 來源:上觀新聞

23日11時28分,上海浦東新區海域發生M0.8級地震。根據上海地震台網正式測定,地震震源深度5公裡,距人民廣場67公裡。不少市民表示毫無感覺,那麼類似“小地震”在上海頻次高嗎?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市地震局獲悉,本次是正常地震活動。從1970年至今,上海平均每年有4到5次小地震。比如,2022年12月28日上海奉賢曾發生M0.4級地震,震源深度5公裡。
專家表示,一旦監測到地震,相關部門就會向公眾通報。公告信息中的“M”代表統一震級,M0.8級即為0.8級。上海高樓較多,如果在高樓上,2級地震可能會有感覺。弱震震級小於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人們一般不易覺察。震級等於或大於3級、小於或等於4.5級,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中強震震級大於4.5級、小於6級。屬於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程度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強震震級等於或大於6級,其中震級大於等於8級的稱為巨大地震。
根據歷史資料,對上海產生較明顯破壞的共有4次,地震烈度都達到6度,其中最早的一次是1624年9月1日,發生在上海本地的地震,震中位置大致在原南市區范圍內(北緯31.2°,東經121.5°),震級為4.8級。這是迄今以來上海境內最強烈的一次地震,上海受到的震害較大,有文獻記載“民居有傾者”。因震級不高,所影響范圍僅限於當時的上海縣,在附近鬆江、川沙等地均未發現震害記載。
自有記錄以來的五百多年來,除明天啟四年(1624年)4.8級地震以外,在上海市地域范圍內,沒有發生過更大的地震。給上海造成一定震害的主要是鄰近地域地震波及,且對上海造成的地震烈度影響沒有超過6度。從總體上來看,上海屬於中國地震活動分區中的地震活動強度弱、頻度低的地區。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