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呵護“新苗”成長!這一幼兒園讓孩子成為環境創設的“主角”

楊浦區錦西路上的本溪實驗幼兒園,開學前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所有教職工返崗,做好清潔衛生、園內裝點等工作,為迎接橫跨托小中大四個年段的16個班、451位孩子做著各項准備。
秉持“幼兒發展優先”,堅守“讓每一個都精彩生長”的辦園理念,本溪實驗幼兒園自2019年創建至今不到四年,通過上海市一級園爭創驗收,呵護著一批又一批“新苗”健康成長,譜寫出“幼有善育”的新篇章。
煥然一新
等待幼兒回歸“遇見”美好
2月13日上午九點,記者在本溪實驗幼兒園看到,園內正在“大掃除”,保育員和各班老師將每一片公共區域都清潔一新。
以教室為例,每一個班級均配備獨立的午睡間、盥洗室、操作房和教師辦公室,所有課桌椅、櫃子和塑料玩具,每天都要用“清-消-清”三步法消殺三次以上:第一遍用清水擦拭,第二遍換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第三遍再用清水清潔。保健老師龔慧說,“桌面的保潔尤其重要,我們擦桌子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四周打圈,確保‘全覆蓋’清潔。”
記者了解到,孩子們日常接觸的布藝玩具和童書每周消殺一次。天氣晴朗時統一拿到室外暴晒,一旦遇到陰雨天氣,老師們則將物品放入專用的臭氧消毒箱。
除了“大掃除”,幼兒園還為孩子們准備了儀式感滿滿的裝飾和活動。在校舍一樓大堂,老師們手繪的“玉兔踏春”展板非常吸引眼球,讓孩子們感受春的氣息。一旁的教室裡,一筐筐開學活動中使用的兔耳道具,也已經制作完成。
當前,幼兒園每個教研組根據不同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了豐富的迎新系列活動。如小班的“哈哈小兔迎新年”、中班的“兔飛猛進續成長”以及大班的“春暖花開共成長”。通過“我的活動我做主”“弟弟妹妹我來帶”等多元形式,讓孩子自己成為活動的主角,在多樣的活動中主動了解傳統文化,盡快適應開學生活。
個性十足
“我的教室我做主”
“開展環境創設時,我們最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讓孩子成為環境的主人,如何將孩子的參與落到實處?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把牆面交給他們。”前不久榮獲園內“新苗杯”教學比武一等獎的季文昕老師說。
季文昕帶教的班級裡,牆壁上挂滿了彩色兒童畫和卡紙模型,還貼著一張值日表,表裡沒有學生姓名,而是用一個個可愛的人物貼畫替代。這些細節,都是班級孩子們自創的。
多年來,本溪實驗幼兒園立足“幼兒發展優先”理念,通過引導孩子們自主設計牆面、商定班級公約等形式,讓學習過程與學習痕跡通過適宜、有效的方式呈現。有時候,老師和孩子坐在一起,探討教室的布局,在牆上貼滿心情日記、新聞播報、游戲記錄、自然觀察、作品展台等,展現師生共同的思考成果、調查發現。
“讓幼兒做教室的主人,不僅能讓小朋友積累學習經驗,也便於老師觀察孩子們的心理特點,更好地與孩子們互動,調整優化教育方案。”季文昕說。
運動強校
給童年染上“勇敢”的色彩
幼兒園操場的地面鋪設了彩色的塑膠跑道,花式滑梯組合和兒童攀爬架組成一條“勇敢者道路”,便於從多角度鍛煉孩子們的身體素質。
教育部要求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不少於2小時。這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怎麼玩、玩什麼,成為各幼兒園的一大議題。對此,本溪實驗幼兒園推出“戶外2小時活動”品牌,因地制宜,開發園本戶外環境,先后打造了戶外建構區、游戲區、涂鴉區、表演區、種植區、沙水區、運動區等特色區域,體現了多樣性、開放性、自然性的相互結合。
幼兒園將園本教研的現場放在戶外,令教師的教研活動與孩子們戶外活動同步。研討中,教師能通過觀察,不斷重新審視著自己的兒童觀、游戲觀,並進一步思考如何提升戶外活動質量,探索開放性的戶外游戲環境創設。
園內還推出諸多戶外課程活動,並嘗試突破創新,開展情境性定向運動、童行日、玩趣時刻、“樂運動”沙龍、快樂運動會等多種形式的精彩活動,讓孩子們多多走向室外,接觸大自然的同時強身健體,放飛心靈。
“我們不斷優化推進‘戶外2小時’活動,旨在讓幼兒有地方玩、有時間玩、有材料玩、有權力玩,擁有快樂童年。”副園長韋佳告訴記者。
近年來,本溪實驗幼兒園不斷加強頂層設計,成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上海市依法治校規范校,並連續三年評為楊浦區教育系統辦學績效考核“優秀單位”、區教育系統平安校園建設工作優秀單位等,先后獲得基層工會“一會一品”特色項目成果一等獎等集體18項、教師個人23項榮譽獎項。
“未來,我們還會繼續促進每一名幼兒精彩生長。在全面推動新園建設和發展中,不斷推進內涵發展,追求優質教育,提升辦園品質,孕育優質園所,為楊浦區域實現優質均衡發展、走向‘幼有善育’而努力。”園長盛群英表示。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