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林街道治理短租房亂象 從吸納“二房東”開始

2.69平方公裡的楓林街道轄區內有4家三甲醫院,來自全國各地的病患及家屬租住多
如何治理短租房亂象?從吸納“二房東”開始
■本報記者 舒抒
“來這裡看病的人,遠的從新疆、西藏、甘肅、貴州來的都有。”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變化,徐匯區楓林街道醫清居民區書記徐鴻飛很快意識到近在眼前的挑戰:春節一過,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到中山醫院求醫問診,而他們中有不少人都需要在醫院周邊租房短期居住。作為被中山醫院各院區“環抱”的社區,醫清居民區內煤衛齊全、價格適中的老舊住房,成了病患和家屬尋覓短租房的首選。
面積約2.69平方公裡的楓林街道,轄區內有中山醫院、腫瘤醫院、龍華醫院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4家三甲醫院。醫院周邊短租房的整治與長效管理,多年來都是治理的重點。楓林街道通過深化覆蓋徐匯全區的片區化治理模式,將轄區劃分為宛南、西木、振興、東安和天龍5個片區,由街道黨工委牽頭、32個居民區分級治理,形成“1+5+32”的片區治理體系,僅去年9至11月,就推進了500套群租整治、60台電梯簽約、44座車棚和90組集中充電樁改造。而所有片區治理議題中問題最突出、群眾呼聲最大、覆蓋面最廣的,就是醫院周邊的片區治理。
市場需求與居民矛盾
短租房存在合法合規,管理上並不能靠“堵”和“打”來一刀切解決
“住宿設施不夠,房間數量即便翻倍,可能也滿足不了實際需求。”徐鴻飛告訴記者,中山醫院每天有數萬人就診,周邊的旅館、短租房長期供不應求。“從外省市來中山醫院看病的,大多是疑難重症,一位病人一般有2—3名以上家屬陪同,住旅館可能一間房還不夠。”而短租房相較旅館更符合病患和家屬需求。“病人需要專門的飲食,旅館酒店沒辦法實現,而醫院周邊居民小區的出租房有單獨廚衛,雖然電梯房少,但一般3層以下的樓梯房病患都能接受。”
中山醫院周邊有平江、西木北、醫清3個居民區,涵蓋10余個小區。其中,位於醫清居委的中山新村是距離中山醫院直線距離最短的小區之一,隻有一街之隔。這個建於1980年的老公房小區,居住了1063戶共4000多位居民,目前出租的短租房有70—80套,都是煤衛獨用。負責租賃這些短租房的都是“二房東”。
曹興衛是中山新村的二房東之一,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山新村短租房自治小組組長。他接觸的租客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來醫院回訪的病人,一般短租一周到10天,這類租客大多是曹興衛的回頭客﹔第二類是專程來滬做手術的病人,一般至少20天起租,這類租客大多是經熟人介紹或自己找到曹興衛的新客﹔第三類是放化療病人,租期最少一個半月,最長租半年以上,每輪放化療中間都要休息幾天,這些病人干脆在上海就地租房休養。
從價格來看,這些短租房的日租金從每天100元到數百元不等,這取決於房間大小、朝向、裝修和基本設施。而衛生、消防等基本要求則嚴格遵守上海《關於規范本市房屋短租管理的若干規定》等法律法規。“市場是多年前自然形成的,直到今天仍供不應求。”曹興衛說。
但與市場需求相對應的,是此前租客、二房東與居民之間頻繁發生的矛盾。“病患和家屬來自五湖四海,生活習慣各有不同,有的租客喜歡吃辣,每次炒菜傳出的嗆鼻辣味飄到其他居民家,引發鄰裡摩擦。”徐鴻飛說。頻發的情況還有租客家漏水到樓下居民家中,但無論是居委會還是租客,都無法第一時間聯系到二房東。更危險的是消防隱患,“以前經常發生病患家屬接到電話,病人在醫院有情況,結果灶台上還燒著菜未關火,還好隔壁居民及時察覺到煙味”。
據楓林街道統計,目前在中山、腫瘤等大醫院周邊的短租房,來滬求醫的租客佔比超過80%,問題最集中的就是消防隱患、衛生狀況和擾民三大問題。然而,相較群租可以通過執法手段來打擊和清退,短租房的存在合法合規,在管理上並不能靠“堵”和“打”來一刀切地解決。
短租房淡季便於治理
聯合地理位置相互依存、有相似特點的居民區,有效整合資源
2016年至2017年,徐匯區對中山醫院、腫瘤醫院周邊開展第一輪綜合性整治,首要解決破牆開店、黃牛賣號、無証經營、馬路亂設攤等突出問題。而對於短租房的治理,運用人海戰術天天巡查效率並不高,管理模式亟待創新。
2017年8月,楓林街道牽頭,由屬地派出所、消防、城管、城建中心等在各相關居民區成立短租房自治小組,首先吸納的就是短租房二房東。“居民區黨總支牽頭,排摸短租房套數、房型、租住現狀,並制定楓林地區短租房入住須知1.0版。”楓林街道平安辦主任潘浩說。經過此輪排摸,街道梳理出醫院周邊手握房源較豐富的30多名二房東,從中選出了各個短租房自治小組組長,街道、居民區同他們建立日常溝通機制,及時宣傳房屋租賃政策。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后,短租房管理面臨疫情防控的新挑戰,“入住須知”進階至2.0版,對入住租客要求查看行程碼、出具正規租賃公司提供的租賃合同,並簽訂承諾書。上述做法沿用至2022年年初。
2022年3月27日,中山新村出現了當時那輪疫情中首個陽性病例。醫清居民區迅速啟動短租房房客勸返離滬機制,除重疾病人及家屬可留下,其他來滬復查、休養的非重症病患和家屬應盡快返回居住地。不到3天,僅中山新村就勸返租客300余人。這一做法,為小區后續的疫情防控打下了基礎。“4至5月疫情期間,我們自治小組有大約18個二房東到居委會當志願者,幫忙分發物資、開展核酸檢測、維護小區秩序。”讓曹興衛沒想到的是,居民們對待二房東的態度也由此緩和。這讓他很有感觸,“你租出去的房子管得差、做得不好,居民批評是應該的﹔反之,做得好的地方,大家也都看得到”。6月恢復常態后,外省市來滬的患者又多了起來。中山新村的短租房在6月20日左右就恢復到原先80%的租住率,並在7、8、9三個月保持這一水平。
去年國慶假期后,短租房的“淡季”到來,並將持續至來年春節。這段時間,恰恰是梳理、整治短租房各類問題的窗口期。借此契機,楓林街道廣泛發動樓組長、志願者,匯總居委、物業、二房東、派出所四方數據,對中山、腫瘤等醫院周邊6個居民區的短租房開展新一輪滾動式排查比對,全面摸清底數。經過最新一輪排摸,楓林街道位於醫院周邊登記備案的短租房有422戶,其中私人產權房329套、產權為國企的使用權房93套。街道還排摸出醫院周邊二房東72人,對房屋出租、合同簽約等環節進行跟蹤調查,較全面地掌握相關的利益鏈和關系鏈。
“片區治理,其實就是把地理位置相互依存、有相似特點的居民區聯合起來,更有效地整合資源、劃分管理的‘顆粒度’。”潘浩說。
源頭根除短租房亂象
短租房的運營要以不影響居民利益為前提,尤其需要二房東的自覺
與群租房相似,短租房也需要在集中整治后,盡快建立長效管理措施。楓林街道摸索出一系列辦法,如強化行業自管,修訂《東安民宿管理規章》對東安新村的短租房進行內部管理﹔依托“居務聯席會議”等協商議事平台,強化居民自治﹔強化登記備案的“人房匹配”……“短租房一切運營,都要以不影響居民利益為前提。”潘浩說。但這其實是件“容易說但不容易辦”的事,尤其需要二房東的自覺,才能從源頭根除短租房亂象。
曹興衛想到的是從流程上約束二房東與租客。“我們現在的客源主要是回頭客及熟人介紹,二房東是堅決不允許上街發傳單拉客的。”此外,不僅每一個房東都要在居委會“報到”備案,新入住的租客也要憑身份証在居委會登記,清楚對應二房東的信息,確保有問題能及時聯系到人。在短租房內部,每間房間都要配備滅火器,張貼入住須知、消防須知。“二房東負責告知租客,不能擾民、不要穿著病號服在小區閑逛,更不能挂著尿袋在小區隨意走動,造成居民不適。”對無法自覺遵守的二房東,自治小組設立獎懲機制。
然而,短租房治理在“快狠准”解決問題后,還面臨防止回潮、應對新問題等長效管理挑戰。在天鑰新村68號,有一處面積近900平方米的場地。2010年楓林街道開展天鑰新村、龍山新村舊房成套改造時,這裡臨時作為舊改辦公室和工人居住的工棚。一晃10年過去,工棚沒有消失,甚至居住人數連年增長。
原來,這裡毗鄰龍華醫院和市精衛中心,來看病的短租客都會來這裡找房住。隨著居住密度越來越大,私拉電線、垃圾亂投放等問題越發嚴重。去年上海疫情期間,工棚內的短租客有近兩百人,疫情傳播速度極快,這讓楓林街道痛下決心,必須根除不應存在的短租房亂象。去年7月15日至20日,一場集中攻堅在天鑰新村展開。楓林街道、城管中隊、高建物業以及周邊居民區志願者共同參與,對天鑰新村68號違章搭建進行一次性清理拆除,短租客全部轉移並妥善安置。
讓人沒想到的是,隨著違建工棚拆除,騰出的場地卻被部分快遞公司違規用作包裹集散地。居委會發現后第一時間上報至片區,楓林街道管理辦派駐工程車到現場,徹底平整了場地,並在周圍豎起了臨時圍擋。
立法讓治理挺起腰杆
通過治堵、治亂、治業和治租,讓醫院名氣、街區人氣與秩序感並存
為何整治了違建短租房的空地,又被“見縫插針”地當作了快遞和垃圾的“短租房”?這讓管理部門意識到,看似對租賃住房的整治,更深層的應是對整個區域功能的優化。為此,楓林街道從醫院周邊的交通擁堵、黃牛醫托亂象、低端業態和短租房管理4個方面展開綜合治理。
首要是優化交通組織,對醫院周邊長期存在的堵點進行疏通,例如在斜土路擺放錐筒、重新劃分車道、控制信號燈,在東安路開放直左車道等。其次是成立片區黨群工作站和專班,整合街道、公安、市場監管、城管、醫院、物業以及居民自管小組等多方力量,以幾大醫院周邊“五橫兩縱”7條道路為切入點,建立路長負責制,解決道路街面的動態問題。醫院周邊的業態則要兼顧民生需求和市容市貌。楓林街道目前已整治相關違法建筑178處,今年將繼續在清真路、醫學院路、零陵路等實施全要素規劃提升,做精業態、做細街區景觀。
對於短租房的納管,近年來,楓林街道成立的短租房自治管理小組在運行機制上積累了一定經驗,2021年,街道又進一步引入區屬國企匯成集團旗下憓家公司開展短租納管和導流,目前已在楓林地區收儲2家賓館共164個床位,經適當改造,增設烹飪、洗衣等設施,成為符合病患和家屬需求的“就醫驛站”。“可能上海其他街道都不需要做這件事,但楓林的三甲醫院太密集了,既然短租房需求量連年居高不下,街道就應該主動扛起責任。”潘浩說。
好消息是,目前短租房的監管有了更強有力的法律支撐。今年2月1日即將實施的《上海市住房租賃條例》,對個人以營利為目的從事住房租賃經營活動,以及住房租賃企業、房地產經紀機構、相關從業人員都進行了規范和約束。此前施行的《關於規范本市房屋短租管理的若干規定》,明確短租房租賃需通過“一網通辦”平台登記住宿人員姓名、身份証等信息,房東對房屋及其設施設備的安全負責,街鎮應負責協調、處理轄區內短租房的相關糾紛,並加強對房屋短租活動的監督和巡查。
下一步,楓林街道計劃通過公司運營模式,提高短租房的管理成效,並從居民自治、行業自治和聯合整治3個維度來確保居民、房客、房東等各方的利益訴求,通過治堵、治亂、治業和治租,讓醫院名氣、街區人氣與秩序感並存。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