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濱江又添新景!快來逛逛吧→

從“工業鏽帶”到“生活秀帶”,楊浦濱江成為市民游客爭相打卡的休閑好去處。作為世界技能博物館配套項目的楊浦大橋公共空間備受大家關注,近日,公共空間的部分功能已對市民開放,讓我們跟隨記者前去探訪一番。
在楊樹浦路寧國南路交叉口,有一個坡形通道,筆直朝前走,就能看到大橋公園的景觀全貌。
根據建設規劃,這裡的地上景觀部分分為中心谷地、楊樹浦路下沉廣場、游客服務中心(地景建筑)、零碳工業涼亭、下沉式綠化廣場、疊岩等9個景觀區。如今雖然沒有全部開放,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區域可以供大家拍照、休息。
比如說這個“零碳工業涼亭”。涼亭頂部設計感滿滿,工業氣息扑面而來,不規則多邊形組合,中間有可任意傾斜的圓形光伏板,光伏板收集的太陽能可為整個景觀使用,涼亭結構支撐中也植入管道,進行雨水收集。
而涼亭本身採用聚碳酸脂板、竹鋼、生態素土等新材料建成。綠色低碳、海綿城市的理念在這座小小亭子上得到充分體現。“這個小亭子我們都很喜歡,每天下午過來鍛煉,走走看看感受綠色與自然的融合,這裡科技感也很足。”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
而公園道路形態則像紡織品紋樣,展現楊浦濱江百年前紡織工業的繁榮。建筑多處採用清水混凝土、鋼板等濱江區段既有材料,延續歷史文脈。一步一景,在這裡大家更多關注的還是綠化的布局。“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多層次綠化空間,將喬木、灌木、地被、草坪相結合,大氣中不失浪漫情調。
下午四點多鐘,還有不少攝影愛好者來此,將楊浦大橋的風景盡收眼底。一面是野趣橫生的開放空間,一面是車流穿梭的城市紀實,在這兒仿佛可以忘卻一切煩惱,靜靜感受靜謐時光。
據了解,建成后的公園在功能設置上被賦予多重定位。陽光活動場、運動器械區、下沉廣場等,可滿足各個年齡層的活動需求。公園周邊的地鐵、輪渡、游船碼頭均可通過地上與地下通道相連。設計師還將地景中的游客服務中心打造成一個可容納500人的小劇場,承載文化演藝活動。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