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 長寧10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正在華麗變身!

“老破小”變身“高大上”精品社區、加裝電梯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生境花園”遍地綻放……十年的時間裡,長寧老舊小區紛紛舊貌換新顏,實現了從住房條件、居住環境到生活品質的全面提升,越來越多的居民在長寧住得舒心、住得安心、住得開心。
長寧區有著1000萬平方米的售后公房小區,多建於20世紀90年代前,存在房屋老舊、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居住環境亟待整改。近年來,區房管局積極推進舊小區綜合改造工程,包括非成套房屋綜合改造、新式裡弄房屋衛生設施改造、精品小區建設和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並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讓越來越多居民感受到“幸福來敲門”的喜悅。
據了解,全區24.6萬平方米非成套公房成套化改造已於2020年底基本完成,共惠及6000余戶居民。截至目前,精品小區建設累計開竣工513萬平方米、加裝電梯建成投用247台,社區生境花園建成開放8座……一組組詳實的數據,洋溢著長寧人的歡聲笑語,更鐫刻著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幸福指數。
“顏值”“內涵”雙提升
“老破小”變身“高大上”精品社區
“小區和過去相比變化真的是非常大,現在顏值高了,住得也更舒服了!”家住紡大小區的居民張阿姨對於現在的社區生活贊不絕口,她表示,粉飾一新的樓房和整修后的綠化景觀看起來干淨整潔了不少,重新鋪設的道路也更加平坦。此外,小區還增添了慢行步道和公共活動空間,張阿姨每天閑暇時候就會下樓走走,然后到健身苑同鄰居老友一起聊天、鍛煉。
紡大小區是建成於20世紀80年代的老小區,其中80%的居民為東華大學教職員工及家屬,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總人口的40%以上,房齡和人口老齡化程度都相對較高。為進一步改善社區居住環境、提升服務功能,紡大小區積極推進精品小區建設。
“在推進紡大小區精品小區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開展了房屋外立面修繕、路面改造、管線落地、海綿工程、綠化和景觀提升等工程。”據相關建設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精品小區建設更加注重亮點打造,即在做到“顏值”和“內涵”雙提升的同時,結合小區實際情況推出亮點工程,紡大小區就依托“社情民意氣象站”這一黨建品牌,結合“一站一館一組一點三園”的設計理念打造了“紡大十景”,為居民提供更多休閑活動空間,讓小區更具宜居環境和品質。
記者從區房管局了解到,自2008年起,長寧區通過10年時間,按照舊十字方針“穿衣、戴帽、換膽、改水、整區”的改造標准,基本完成以售后房為對象的第一輪全區舊小區綜合整治工程。隨著“十二五”成片二級以下舊裡房屋征收改造工作目標順利完成,長寧區正式進入通過城市更新為發展要空間、要功能、要活力的關鍵時期,從舊十字方針提升到新十字方針“安全、文明、整潔、有序、舒適”,精品小區建設應運而生。
“我們將精品小區建設與社區治理充分結合,確保老百姓最關心的‘硬需求’得到妥善解決。”區住宅修繕工程管理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精品小區建設方案明確了24項必修項目,即包括房屋本體修繕項目與房屋功能性項目,在舊小區綜合整治標准上新增了雨污混接、化糞池、積水點改造和架空線入地等內容,並結合精品小區,同步實施加裝電梯項目。與此同時,還明確了多項可選項目,即由各委辦局和街道具體實施的疊加項目和民生項目,包括家門口工程、建筑垃圾堆放點改造、無障礙設施,以及文化、體育、衛生等改造項目,爭取“統一實施,一次成型”,既可以減少成本,又能縮短工期,減少施工擾民現象的產生。
如今,通過不斷的探索實踐,長寧逐漸走出一條精品小區建設的新路子,即高起點設計、高標准建設,精細化管理,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對精品小區建設持續升級換代,做到“一小區一方案”。如新涇六村就以“AI智能”見長、虹旭二小區則圍繞公園式特色進行打造。
2017年,長寧區精品小區建設試點啟動。自2018年起,開始按照每年不少於100萬平方米的推進速度,實施“精品小區”特色工程,在修繕房屋、完善設施、改善環境的同時,增進人文關懷、凸顯區域特色。截至2022年9月,長寧區精品小區建設已累計開竣工513萬平方米,計劃今年第四季度新開工約130萬平方米,總計惠及約12萬戶居民。
有速度也有溫度
加裝電梯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
2017年,長寧區在試點啟動精品小區建設的同時,還在摸索中完成了全區第一台加裝電梯。
“雖然當時困難重重,但我們都堅持下來了,最后圓了大家的‘加梯夢’。”周家橋街道星火大廈是長寧區首台加裝電梯的樓房,徐桂華作為加梯小組的牽頭人之一,對當時推進加裝電梯的過程仍記憶猶新。他表示,作為轄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樓洞在推進加裝電梯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經驗和參考借鑒的案例,在遇到重重阻礙時,隻能自己一步步地摸索克服。因此,2013年底其所在樓組發起加裝電梯申請,直到2017年1月電梯才正式投用,前后歷時三年多,其中跑部門、辦各種審批手續,就耗時2年。
好在一切付出都有所回報,星火大廈的居民們率先住上了“電梯房”,社區生活的幸福感大幅“梯”升。
根據第一批成功案例在加裝電梯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和實施的解決方法,后續啟動的項目從居民意見征詢、費用分攤,再到設計規劃施工,都有了可循之例。與此同時,長寧區也對電梯加裝的審批流程進行了梳理和簡化。
2018年,長寧區啟動立項批復與規劃許可審批聯合公示,將兩個環節的審批時限從至少33個工作日縮減至15個工作日﹔2019年,又推出“提前規劃,成片整體公示”工作法,即在小區申報首台電梯方案公示的同時,公示整個小區的加裝電梯方案﹔2019年9月,長寧區行政大廳開出加裝電梯“綜窗”,實現所有手續“一窗”辦理,讓居民辦事少“跑腿”﹔2020年4月,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服務中心正式投入運行,提供現場勘察、手續代辦,電梯代建“一門式服務”﹔2021年年初,長寧區委區政府把加裝電梯納入全區民心工程,區房管局牽頭成立加梯工作專班,制訂《長寧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程實施方案》。
隨著各項新政策陸續出台,極大地推動了長寧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速度。程家橋街道上航新村的16幢住宅就於2022年1月同步完成加裝電梯,成為上海市首家加裝電梯全覆蓋的小區。
記者了解到,上航新村是建於1990年的售后公房小區,共16棟6層住宅,其中居住著203戶居民,60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數的49%,加裝電梯的需求十分迫切。據上航新村居民區黨支部書記朱雪菊介紹,他們主動“穿針引線” 擔當作為,凝聚“三駕馬車”同頻共振,通過“四勤五心”准則全力以赴推進加裝電梯各項工作。在此期間,遇到了各種困難,但居委會反復上門,動足腦筋,啃下加裝過程中一塊塊“硬骨頭”,確保小區成片化加裝電梯一戶不落。
“現在大家都住上了電梯房,生活出行方便了不少,老小區變得越來越‘高大上’了!”小區成片化加裝電梯讓居民告別了“爬樓”時代,實現上下樓“一鍵直達”。如今再提起這項民心工程,大家仍是交口稱贊。
截至2022年8月,長寧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已累計共開工530台,正式投用247台,完成意願征詢819台。今后,隨著電梯加裝的批量化、規模化推進,更多長寧居民都將享受到品質新生活。
“生境花園”遍地綻放
為老舊小區增添活力色彩
在完成精品小區和加裝電梯,提升社區的生活環境和品質之余,近年來,長寧還積極打造各具特色的生境花園,構筑人與自然親密相處的空間,為社區增添新的活力。
“好像在小區裡添了一座迷你公園,孩子特別喜歡去那裡玩。”家住新涇鎮綠八居民區的李女士告訴記者,自從2021年8月,小區的樂頤生境花園開放后,她經常會帶著孩子去那裡玩耍,不僅能親近自然、了解自然、感受自然,也可以增進與鄰裡間的感情。
樂頤生境花園堅持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邀請社區居民從設計階段就參與到花園建設過程中,歷時180天實現了從無到有,從雜草叢生的“邊角料”到生機盎然的“忘憂角”的華麗轉身。其中劃分的四季花園、生境驛站、蝶戀花溪、療愈花園、自然保育區等五大功能區域,展現著包括日觀天象、白鷺觀瀾、岩石花園、心靈索橋、大地涌泉等在內的“生境十八趣”,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身臨其境,感受自然的力量。
生境花園不同於一般花園之處是兼具棲息地功能,是既能夠提供生物生存環境,又兼具觀賞、休息和戶外休閑活動功能的花園。據了解,2019年11月,長寧區首個社區生境花園在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小區打造完成,截至目前,長寧區已有8座生境花園建成開放,8座仍在建設中,將為本土動植物提供更多生長棲息的小生境,也進一步豐富居民的社區生活。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