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2022年度長寧區“最美社區工作者”“最美社會工作者”名單出爐!有你認識的嗎?

2022年09月21日10:35 |
小字號

今年6月,長寧區民政局啟動“最美社區工作者”和“最美社會工作者”評選活動。經過各街鎮推薦、個人自薦、事跡審核,2022年度長寧區10位“最美社區工作者”、9位“最美社會工作者”和10位“優秀社區工作者”名單出爐。看看有你認識的嗎?

2022年度長寧區最美社區工作者”

王秀麗,新華路街道田渡居委會主任

王秀麗扎根社區多年,整合各類資源,創新治理方法,推動多個小區、樓宇、企業共同成立弄管會,搭建自治協商的平台﹔針對社區內停車難的矛盾,探索實施“潮汐式停車”模式。今年疫情防控期間,王秀麗始終堅守在一線,為居民就醫配藥、組織核酸篩查、宣傳引導……事無巨細,積極幫助居民排憂解難,是社區事務的“主心骨”,居民心裡的“貼心人”。

“服務居民無小事,把居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即使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要當大事去處理,要時刻把他們放在心上。”這是王秀麗經常說的,也是她多年來堅持做的。

張彪,江蘇路街道岐山居民區主任干事

張彪具有豐富的社區治理和群眾工作經驗。在岐山村歷史保護建筑大修、架空線落地、疫情防控等工作中,他始終秉持群眾觀念,以身作則、沖在一線、任勞任怨。尤其是在長寧區首個新式裡弄房屋衛生設施“一戶一方案”試點改造工作推進中,更是踏平樓梯板、磨破嘴皮子,耐心細致做好群眾工作,最終促使居民居住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長期在社區基層一線工作,尤其是近年來的新冠疫情防控中,張彪始終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積極配合居民區黨總支部書記,帶領居委會全體干部、社區志願者,用基層社區工作者的“辛苦指數”換取社區居民“安全指數”“幸福指數”。

管紅根,華陽路街道秀水居委會主任

管紅根堅守在秀水居民區一線15年時間,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對居民區底數如數家珍,是社區管理的“定心骨”。疫情防控中,他充分發揮老同志的先鋒帶頭作用,堅持做科學防控的宣傳員、小區管理的守門員、關鍵崗位的守護員,“疫”無反顧、忘我工作,用堅守和行動,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雖然年近退休,管紅根依舊和年輕人一起“戰斗”在社區一線、居民身邊,面臨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毫不退縮。他常說:“隻要自己還沒有正式退休,就是華陽的戰士,就要站好最后一班崗。”

張立明,周家橋街道沈家郎居民區干事長

張立明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吃苦耐勞,工作方式方法上勇於創新。在三涇南宅居民區工作時,他參與、組織了拆違、垃圾分類等工作﹔轉入沈家郎居民區工作后,他做好加梯民生實事工程,組織自治三人小組、優化加梯流程,努力為社區居民“梯”升幸福感。

在推進落實社區重點工作中,張立明勇挑重擔,走樓串戶,經常深入群眾,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變“上訪”為“下訪”,保証小區群眾反映的問題能及時得到解決和答復。化解基層矛盾,換來的是民心穩定、社區各項工作有序發展。

陳國宏,天山路街道新風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

近幾年,陳國宏在非成套房屋改造、精品小區建設、加裝電梯和新冠疫情防控等各項重點工作中,都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用心用情對待居民各類急、難、愁、盼訴求,深得居民好評。

陳國宏的家就在自己負責的居民區裡,但在封控期間,他沒有回過一次家,以身作則“舍小家為大家”,帶領團隊在樓組間穿梭,宣傳引導,摸底排查,為民解憂,為患者排難。

顧雪芳,仙霞新村街道威寧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

今年封控期間,威寧居民區抗疫人力吃緊,但顧雪芳勇挑大梁,帶領居民區經受住了考驗。採取“居民不動大白動”的檢測採樣模式、發揮樓組長及樓組志願者作用、及時向居民發布小區疫情信息、大力招募志願者儲備……通過這些方式,迅速控制住疫情在社區的蔓延趨勢。雖然經常連續工作十多個小時,但顧雪芳臉上除了疲憊,還寫滿了安心與欣慰。

張逸庭,虹橋街道虹儲居民區干事長

張逸庭在工作中主動擔當,善於引導居民參與社區治理。通過培育“童趣家園自治理事會”,打造了小區首個兒童游樂天地﹔發動志願者為困難老人開展社區“5分鐘”醫療走訪﹔組織召開了60余場改造工程例會,邀請居民代表300多人次參與小區改造設計……

今年抗擊新冠疫情期間,兒子正逢高三迎考的關鍵時期,但張逸庭2個多月都堅守一線崗位,舍小家顧大家,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把社區居民安危放在首位、把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放在首位,真正做到“守好社區門,當好貼心人”。

董軍萍,程家橋街道程橋二村居委會主任

從事社區工作11年來,董軍萍從一名“小白”成長為社區工作的“領頭雁”。無論是文明城區創建、電梯加裝,還是新冠疫情防控,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董軍萍深知,要想做好社區工作,必須要有一顆真誠待人的心,以廣大居民需求為出發點,為居民辦實事。

今年疫情期間,董軍萍“臨危受命”去支援另一個出現多例陽性病例、居民區干部減員嚴重的小區。她顧不上危險,用多年與居民打交道的經驗和真誠耐心的態度,獲得了小區居民和其他同事的認可,圓滿完成了應急任務。

金靜仙,北新涇街道蒲淞北路居委會主任

金靜仙進入社區工作以來,始終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和過硬的服務本領,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績,被居民親切譽為“自家人”。

在疫情考驗面前,金靜仙主動引導小區居民相互協力、互幫互助,將整個社區擰成一股繩,人人都成為“志願者”,不僅解決了疫情期間的種種難題,還讓小區流動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風尚。疫情期間,居民們始終能看到金靜仙帶領的志願者團隊身影,在社區各項工作中的表現都有目共睹,被居民交口稱贊。

孫春平,新涇鎮綠園新村第五居民區主任干事

從事社區工作多年來,孫春平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出色地完成了上級部門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為社區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疫情期間,他當先鋒、敢作為、勇擔當,臨危受命增援疫情嚴重的小區,完成了各項重大防疫任務。生活中,他還曾捐獻造血干細胞,幫助一名患者重獲新生。

孫春平常說,做好社區工作需要具備兩種“力”:自身具有親和力,才能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在居民口中,孫春平是那個“有事沒事他們都願意去找他說話”的居委干部,因為他總是以滿腔熱情回應居民。

2022年度長寧區“最美社會工作者”

卞勇杰,蓉之林物業咨詢工作室工作人員

卞勇杰是一名退伍老兵,曾評為長寧區第三屆“最美退伍軍人”。2021年7月,從東鎮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崗位上退休,有著20多年社區基層工作經歷的他,來到蓉之林物業咨詢工作室繼續發揮自己的能量,幫助多個小區完成了業委會的組建、換屆工作,並幫助新的業委會做好任職培訓。

今年上海發生疫情后,卞勇杰在朋友圈看到以前和自己一起奮斗的同志依然堅守在一線后坐不住了,選擇回到已經告別多時的居民區,以一名黨員志願者的身份發揮余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參與到社區防控工作中。他的“回歸”,讓居委會干部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居民們看到卞勇杰也欣喜不已,感覺一下子有了主心骨。

李樂祺,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愚園雅集文創發展中心副理事長

李樂祺在社區工作中勤勤懇懇,為人低調,以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努力為長寧區社區治理、社區文化建設以及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

因為在平時的工作中心系群眾,李樂祺也獲得了認可和成績,曾在“2021年社區治理‘七個一百’實踐行動”中榮獲“社區治理民間達人”的稱號。

許引蘭,上海市長寧區社趣更馨營造中心負責人

許引蘭主理的長寧區社趣更馨營造中心,打造了社區為老品牌“老而彌新”、民心小區“春天裡”“舊物新生社區博物館”、兒童友好“兒童造夢場”、低碳街區“共同的武夷路”等內容,將在地文化融入社區藝術,將社區規劃以居民參與式設計介入,致力城市更新中人與人、人與社區、人與城市的關系構建,讓居民有獲得感、歸屬感與認同感。

同時,許引蘭長期從事社區工作,有豐富的社區工作實務經驗。疫情期間,許引蘭主動報名參與到華陽路街道的社區一線防疫工作中,將社會組織工作服務經驗融入到志願工作,發揮社會組織的優勢,幫助居委會為居民排憂解難。

賴敏英,上海市長寧向日葵心理服務中心副理事長

賴敏英所在的社會組織,以服務社會、企業、家庭,促進和諧為宗旨,匯集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師以及律師等專業力量,以心理技術與理論為支撐,為面臨困難的婦女、兒童、家庭和企業提供心理疏導及危機干預等服務。

同時,賴敏英自身也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社會公益服務、關愛和呵護特殊群體的各項活動中。在疫情期間,賴敏英一直參與社區志願服務和心理輔導,還多次給社區的困難群體捐贈物資。

吉培琪,遵義居民區社區工作者

作為一名黨齡10年的“85后”共產黨員,吉培琪在工作和生活中,時刻牢記黨員的責任和使命,堅持將群眾的事作為自己的事,不遺余力地進行社區居民矛盾調解,為幸福社區、平安社區建設貢獻力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吉培琪也主動響應號召,挺身而出。

吉培琪在她的矛盾調解筆記中寫道:“有人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有我。”在社區工作多年,家家戶戶的基本情況她都了解無二,總是能夠及時到達群眾身邊“化干戈為玉帛”,是矛盾的化解者,群眾身邊的暖心人。

章雯吉,上海市長寧虹橋國際治理研究院行政負責人

章雯吉以自身社會身份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的高質量發展與社會工作專業的產學研發展,依托虹橋國際社區治理研究院為實踐與研究平台,帶領團隊策劃、孵化與執行的幾十個項目,獲得委托方與服務群眾的一致好評。

疫情期間,章雯吉發動全體員工化身“大白”“小藍”,投身各自所在社區參與志願服務,做好社區防控工作。她本人也長期為社區基金會、公益組織捐款,推動公益各項事業與項目發展﹔還為所在街鎮捐贈防疫物資,進行社區微心願認領等。

徐怡,上海長寧區逸仙西郊養老院執行院長

徐怡從事養老服務行業多年,總是認真對待每一位老人提出的要求,細心關懷每一位員工的需求,還開創了養老機構更高效的運營模式,並落實到人壽堂集團下屬的每一家養老機構,提升了養老機構的運行效率,保証了住養老人的服務質量。

比起溫情滿滿的口號,徐怡更相信“隻有服務好護工,才能服務好老人”。封控期間,徐怡落實好養老機構各項防疫措施規定的情況下,還積極為社區老人解決配藥難的問題,獲得一致贊譽。

盛勤琴,上海夕悅老年頤養服務中心社會工作者

“如果我的微笑能讓你感到一絲溫暖,那我願意讓魚尾紋布滿我的雙眼。”這句話最能表達盛勤琴對所從事工作的熱愛。她熱愛社區工作、熱心公益事業、關心社區老人、心系社區發展,在社區為老服務工作崗位上辛勤付出、積極進取。

從事社區為老一線工作9個年頭,她不斷積累與沉澱,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為社區長者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一對一”為老人們制定不同的服務方案,力求全方面滿足長者個性化實際需求,並靈活運用社區支持網絡為老年人開展個性化服務。

王燕美,新涇鎮社區綜治中心社區工作者

王燕美主要負責信訪窗口接待工作,每天面對的是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聽到最多是嘆氣聲、怨氣聲、哭聲甚至罵聲。但是信訪工作就是為民解難,她一方面注重溝通,認真答復信訪人,做到件件有回復、事事有落實,將很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及時跟蹤和匯報群眾信訪訴求辦理情況,肩負起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疫情期間,王燕美加入了新涇鎮抗疫核酸篩查工作組,主要負責鎮域內社會面相關人員的核酸採樣工作。她將新涇鎮的地域圖深深印在腦子裡,本來有點“路痴”的她,如今能迅速指出某個地點附近的核酸檢測地址以及檢測范圍。

2022年度長寧區“優秀社區工作者”

(來源:上海長寧)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