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文藝打卡地上新!梅林間,“邂逅”朱屺瞻先生

2022年08月24日14:37 |
小字號

@虹口的藝術愛好者們,

新的文藝打卡地來啦~

跟小虹去現場探一探!

23日上午,“重現與回歸”梅花草堂開幕活動暨朱屺瞻先生雕像搬遷竣工儀式在朱屺瞻藝術館舉行。

朱屺瞻先生雕像位於藝術館門口的梅林中。樹影斑駁間,先生雕像的神態活靈活現,隻見他戴著眼鏡、微笑地捧著畫筆,好似在靜靜地等待。

朱屺瞻藝術館館長朱軍告訴記者,“這尊雕像原先存於朱屺瞻藝術館外的大草坪,結合魯迅公園圍牆改造,我們將雕像移至藝術館門口新栽種的梅樹叢中,並以其最富盛名的‘梅花草堂’畫室為題,以此開啟朱屺瞻藝術館成為‘無牆美術館’后的新一輪藝術創新與探索。”

看著先生的雕像,朱屺瞻先生的夫人陳瑞君女士在現場回憶起當年藝術館開建前的點點滴滴。“起初說要建這個藝術館,先生一直覺得自己資格不夠,想等畫得更好一些再說。那時候先生已經快一百歲了,見虹口區同志的誠意十足,於是老先生到這裡看了場地,還參觀了一旁的魯迅紀念館。就這樣,朱屺瞻藝術館辦了起來。”

經歷清末、民國、新中國三個歷史時期的朱屺瞻(1892-1996)先生,在漫長的藝術生涯中一直將凌寒不懼、倔強冰霜的梅花品格作為自己的精神象征,對梅花情有獨鐘,不僅畫梅、種梅,也將他的畫室命名為“梅花草堂”。

為了再現朱老一生“赤心惟存”的愛國情懷,朱屺瞻藝術館特別策劃了“重現與回歸”梅花草堂特展(2022.8.23-9.16),展覽以朱屺瞻畫室“梅花草堂”作為敘事線索,根據時間脈絡,將朱老與他們的朋友們從上世紀30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圍繞“梅花”創作的藝術作品展示出來。

僅僅62件/組藝術作品卻跨越了70年,從戰火紛飛的破碎山河到欣欣向榮的錦繡圖景,作品表達了不同藝術家在不同時期展現出的不同狀態。通過這些作品,不僅可以管窺到朱屺瞻藝術館豐富的館藏作品,同時從藝術文脈上呈現出海派、新海派、新水墨的發展脈絡和譜系。

作品既包括唐雲、謝稚柳和陳佩秋、劉旦宅等畫家的畫梅佳作,也有陳家泠、張桂銘的新水墨作品,更有仇德樹的當代水墨名家創作的探尋,有極高的藝術水平。

作為公園裡的展館,朱屺瞻藝術館進一步打開大門,“公園+”延伸,進一步做強“傳承歷史文脈、創新現代經典、培養藝術新銳”的辦館理念,舉辦藝術展覽、推廣美術教育、探尋中國新水墨畫之傳承與創新。

一樓再現“梅花草堂”畫室,將為更多藝術家提供創作空間和繪畫主題﹔樓上的文化空間則為更多青年藝術家、獨立藝術家、藝術團體提供藝術漫談的活動空間和平台﹔門外的梅林則鏈接著魯迅公園,為所有熱愛藝術的市民群眾提供一個天然的寫生世界。

今后,朱屺瞻藝術館會邀請更多藝術家走進梅花草堂,在這裡展開系列的藝術活動和公教項目。通過畫室的復現和公共空間的開放,在書寫和藝術雅集的同時,傳承朱屺瞻先生不斷創新的藝術精神,使畫室再次呈現出創作和人文交流的意義。

虹口區副區長陳筱潔、上海美協主席鄭辛遙出席儀式並為雕像揭幕,陳瑞君女士在現場進行見証。

小虹提醒

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朱屺瞻藝術館目前依舊實行預約參觀,觀眾可通過朱屺瞻藝術館微信公眾號進行預約,入館實行場所碼、隨申碼、行程卡、核酸檢測信息(“四碼”)必檢管理,配合測量體溫且無異常(低於37.3攝氏度)后可進入。

為了配合魯迅公園改造,目前僅開放歐陽路580號出入口。進入藝術館后,觀眾請自覺規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避免人群擁擠和聚集,堅持防疫“三件套”,牢記防護“五還要”。

(來源:上海虹口)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